禅刊主页2012年度第一期柏林禅寺禅修七日(三)
 

柏林禅寺禅修七日(三)

罗燕倩

7月25日 禅茶一味

柏林禅寺是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公案诞生的地方,赵州禅茶文化的源头,如今被国际禅茶文化界尊为“禅茶一味”的故乡。请教了诸多法师和居士,我发现,赵州其实是不产茶的。想体会“禅茶一味”的妙境,不应从当地产不产茶来考虑,也不必从古籍里寻觅茶踪,只有当下在柏林禅寺“吃茶去”。

“吃茶去”是中国禅宗无修之修的一种修行方式,也是现代生活禅所提倡的一种修行观念。净慧长老秉承“赵州家风”,在赵州“吃茶去”的茶钵中注入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新理念。此后,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又为“吃茶去”做了新的诠释:“实质是要我们以禅心的智慧之光照亮生活的道路、转化人性的缺陷,我相信这不仅是人类文化史上永恒的主题,更是当今时代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大众生活品质、引导人们走出心灵迷惘的应机妙方”,“学禅不能当饭吃,但能使吃饭更有滋味。学禅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但是,智慧必须由自己觉悟而生,无法由他人递交到你手上。他人能给你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禅知识,如果不能落实于生活的话,徒增谈资而已。”这一番话可作为赵州“吃茶去”公案的一个注脚。

多年以来,普茶(大家一起喝茶)已成为生活禅夏令营的保留节目。药石(晚饭)过后,两百多名营员集中在双音殿前席地而坐,二十来位行茶组的义工穿梭在人群中泡茶、分杯、倒茶。大家所用的茶具极其朴素简单:泡茶用大铜壶,茶杯是粗瓷的,杯壁极厚,失手落在地上也不易打碎,只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衬托出殿堂的宁静。

每人一杯清茶,边喝边谈,法师们回答大家的提问,营员们也都互相交流体会。经过了六日的参修,营员们或是用佛歌一舒心中的感恩之情,或是将体悟与大家分享。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将柏林禅寺形容为一个心灵的家:“心灵找到了归属,所以才找到了家。”一双布鞋,一身米色的唐装,多年来,楼先生不离中式服饰,在他看来,从自己做起是最好的表率。服装如此,思想理念更是如此。

楼先生说,夏令营净化了营员们的心灵,通过年轻人的传播,还能净化我们的社会。信仰,或者人生的体悟,将为大家解决很多烦恼和郁闷。

生活禅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静心和净心,通过这两点来开启思维和改变我们的人生,到生活中去面对生活,而不是在洁净的地方躲起来。“不管信仰什么,都是寻找一种活法。”楼先生说。

禅茶一味,饮时念清和之味,吃罢常怀感恩之心。

禅修夏令营即是其中一种体验形式。通过七天的禅修,普通人或许仍难以说清“禅”是什么,但可以做到“烦恼减少,快乐增加”。

七天的禅修生活已经结束,在这里我们看到真实的寺院生活:法师们并非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义工们也都是有着正常工作的普通人。禅修并不是离生活很远的彼岸世界,而是如法师说的“放下并不是放弃,只为轻装前行”。

7月26日 回到来处

走出山门,我向背后望了一眼。身前即是世俗的喧嚣与嘈杂,沸声盈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寺院是烧香拜佛之地,终日烟雾缭绕,僧人大多是老人,经历过生活挫折后遁入空门……然而,经过这七天的禅修生活,我们发现修行其实并不是在离生活很远的彼岸世界,一切都要从此岸世界做起。

这里的法师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都是在学佛多年之后,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振兴禅宗而舍俗出家的。

在众多法师之中,一位穿着僧衣、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长者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明契法师,俗名莉丽·玛丽·约翰逊。她在美国芝加哥长大,是瑞士人。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二十多年前,由于对西方传统不满,她转而学习佛教禅宗。多年来,在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中,总能看到明契法师的身影。

明影法师告诉我们,像这样的大型夏令营活动,每年固定举行1次,营员负担的只是往返路费,剩下的都由柏林禅寺来完成。

生活禅夏令营有个准则,就是老营员不能重复参加夏令营,得把机会让给更多人。因此,有很多参加过夏令营的营员都通过参加义工的方式重新回归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的义工构架现已相当成熟。接待组负责到火车站接站,并配合营员报到;美工组设计一些橱窗和宣传资料;摄影组每天将课堂上的点滴一一记录下来;行茶组在普茶时为众人倒茶;会务组负责每天上课场地的卫生、音响;行堂组则在斋堂为营员盛菜打饭;医疗组保障营员的身体健康;机动组随时待命,填补空缺;地毯组负责所有室外活动的地毯铺设。

在寺里住了七日,从未被要求烧香拜佛,仔细观察,这寺里并没有多少烧香拜佛的设施,也很少见到青烟缭绕的景象。早在古时,赵州和尚就说:“好事不如无事。”或许可以理解为:礼佛虽然是好事,但不必执著于好事,因为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与许多佛门古刹不同,柏林禅寺不收门票。柏林禅寺打开山门,迎接那些南来北往的问禅者。千百年过去了,中兴的柏林禅寺继承了赵州和尚的家风,抚慰着现代社会的世事人心。无论是僧人或居士,都可以去寺内会贤楼的客堂登记入住。据客堂大知客持顺法师介绍,柏林寺接待的大部分是已经皈依的居士,但也会接待没有皈依的人,让他们感受一下寺院的氛围。

暮鼓晨钟中,寺庙里的早课、晚课、各种法事进行得有条不紊,所见到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平静的微笑。

和送行的朋友合十道别。即将离开柏林禅寺的我,开始重新面对山门外的生活。

再次合掌,深深向山门鞠躬。耳边回响着法师的一句话:放下并不是放弃,只为轻装前行;正如这几日,你们可以了无牵挂、心无杂念,但回去后,面对友情、爱情、事业、压力,该承担和面对的一点都不能逃避。

七天的禅修能给人带来什么?“很简单,烦恼减少,快乐增加。”(全文完)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