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2年度第一期辛卯年老祖寺冬季禅七开示(一)
 

辛卯年老祖寺冬季禅七开示(一)

净 慧

一、去妄显真  

(11月10日晚)  

各位禅友:

老祖寺中兴以来的第三届冬季禅七今天正式开始。参加这次禅七的出家众大部分都出家修道时间不长,虽然出家众和在家众中有些人参加过多次禅七,但这次禅修指导只能就低不就高。

佛教修行法门一般分自力与他力。一般法门以他力为主,而参禅一法则是以自力为主。我们参禅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现在说话的人是谁,听话的人又是谁。这是一种自我发现、向内参究的法门。要修此法门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修此法,相信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没有这个信心,一支香坐下来简直就是活受罪。一定要建立起修行的信心,信自己本来是佛,信自心本来清净,信自心本来光明。本有的清净光明就是我们的佛性和真心,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只不过由于多生多劫以来在妄想烦恼中打滚,妄想烦恼把我们本来的清净光明掩盖住了。要想使自己心地的光明显露出来,那就要通过禅修训练,就必须把蒙在心上的深厚尘渣刮磨干净,逐步使我们的尘劳妄想消除干净,本有的光明就会逐步地显现出来,此即去妄显真。妄不去真不现,去掉一分妄想就获得一分清净,获得一分清净就会露出一分光明。

众生有无量的烦恼,佛教有八万四千个法门,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我们在禅宗祖庭里修行,在禅宗道场就要禅修。禅修又有顿、渐之分,鉴于在座大多是初修者,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渐进的禅修方法,那就是观察我们的呼吸。呼吸与生命同在,是我们生命存在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生命现象,呼吸无时不在,呼吸一旦停止,如果不是深入禅定,那就意味着一期的生命结束了。

观察呼吸分数息和随息两种,初用功时用数息法比较容易进入禅修状态。数息就是随着呼吸的出入从一数到十,然后再回头从一数到十,既不增也不减,不可数到十一,也不可只数到八或九。我们的妄想很多,往往数着数着脑子就会天马行空,不知数到几了,那就要重新抖擞精神从一开始再数。数息时一呼一吸算一次,吸进来称入息,呼出去称出息,精力旺盛的人数出息比较好,身体较差的人数入息则容易。数息既不要快也不要慢,既不可紧也不要松,让数字与呼吸紧密相连,让心念觉知与呼吸的数字紧密相连,要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有任何的模糊。数息时一定要有觉知的力量,观察自己的气息是呼还是吸,要紧紧盯住,切不能滑过去,不可漫不经心。用一定的力度来觉知就叫盯,有了力度才能清清楚楚地了知呼吸的每一个活动,这本身就是定的表现。定心是要通过训练慢慢培养起来的,定心成熟了妄想杂念才能逐步减少乃至完全消失。我们在用功过程中只是去觉知呼吸,不要去管第二件事,不要管有没有妄想,有妄想不用理它,没有妄想也不必高兴,把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觉知当下一念就在呼吸和数字上。这是一个渐进的方法,也是一个快速的方法。

在觉知呼吸的过程中我们的呼吸会逐步地从粗变成细,从快变成慢,从不均匀变得均匀,这是由于呼吸随着妄念的减少和禅修的深入而逐渐变得调和。呼吸有风、喘、气、息四种状态,风就是呼吸粗、快、浅,喘就是出入息速度快慢不一致,时长时短,气指呼吸速度虽然已经均匀了,但仍然比较粗,风喘气三种都是息不和谐的现象。呼吸不调就会影响禅修效果,难以达到禅定的状态,所以打坐时要慢慢调整呼吸,使风喘气逐步调到息的状态,息就是呼吸和谐、调和的状态。不快不慢,不粗不细,绵绵密密,若存若亡,这就是息存在和活动的状态。我们在数呼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让不调和的呼吸逐步变得调和,达到绵绵密密。调息的过程就是观察呼吸的过程,每个数字都数得清清楚楚,每一呼一吸都观察得明明白白,我们的觉知力量和呼吸完全打成一片。这个境界不是三两天就能达到的,如果肯用心、肯用功,连续十个禅七才有可能打成一片。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决心和信心,倾注全身的力量来觉知它,来调和它,来和谐它,尽快使禅定现前,身心轻安,身心自在。

我们不仅要有决心和信心掌握调息的方法,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外在环境来帮助我们尽快地进入禅定。常住安排冬季禅七,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提供一个专修的环境。我们参加同修的人更是要维护好这个清净的禅修环境,不论是什么人,不论在什么时间,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做干扰禅修的事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走门串户,不要闲谈杂话,聊天冲壳子。我们一定要有自觉性,每支香都要有自觉性,每一天都要有自觉性,不仅自己要禅修有进步,更要成就他人禅修有成就,切不可干扰别人,动他心念。清净的禅修环境需要大家来共同努力,需要维那师父和班首师父来监督,大家共同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修道氛围,不仅能成就他人的道业,更能成就自己的道业。

告生死假时,我向大家提出了禁语的要求,希望从现在开始,请各位保持安静,保持默然,禅定在默然中形成,功夫在默然中成就。切不可等闲过日子,切不可辜负自己一片求道的心,切不可辜负常住成就大家的一片苦心,切不可辜负十方檀越的一片供养之心,一定要内外结合,自他结合,把清静和谐的修禅气氛保持下去,延续下去。

二、专注 清明 绵密 

(11月11日晚) 

各位禅友:

人的生命充满着生老病死等众苦煎迫,我们早已经历过了生苦,只不过我们出生时处于迷惑的状态,只有母亲对此深有感受,知道生儿育女的艰辛。不论男女老幼,病苦随时都会光临,老苦对年青人讲还比较陌生,而老人对老苦则有切身的感受,就好像生命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面临死亡,每天都会老很多。我从去年冬季禅七开始,腿子就特别疼,盘了几十年的腿突然盘不起来了,今年干脆连散盘都不行,通过贴膏药和运动,现在算勉强能散盘一会,你们坐一小时没问题,我坐一小时付出的代价是你们的100倍,可以想像人老了真是痛苦万分。很多人恭维我会活到120岁,但我想如果每天都生活在病苦中,真是生不如死。现在买房子的使用权是70年,我这座“房子”已经用了将近80年了,想想老病的痛苦,还是早点换个新房子可能更舒服一些。原来打算每一支香都能和大家一起坐,但实在是力不从心,你们年青人一定要好好努力,切勿等到老年力不从心时再来修行,那时会有很多的障碍。

昨天给大家介绍了观呼吸的修行法门,有人已经开始在练习了。在佛教产生以前,印度的其他宗教也用观呼吸的方法来修行。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也是从观呼吸入手来观察自己的生命,在菩提树下从入初禅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从非想非非想处定次第回到初禅,反复多次地出入四禅八定,也是在观呼吸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修行开悟成佛的。观呼吸作为用功方法来讲,次第禅可以用,如来禅、祖师禅同样可以用;其修行法门究竟属于次第禅、如来禅还是祖师禅,属于世间禅还是出世间禅,并不取决于所用的方法,而取决于发心。如念佛一法,禅宗和净土宗有时都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但禅宗念佛只是作为参禅的方法,在归宿上并不要求往生净土,这样念阿弥陀佛就成了禅宗的修行法门;如果念阿弥陀佛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这就是属于净土宗的修行法门。法门的性质由其见地所决定,见地是不共的,方法则有其共同性。佛陀教导比丘修行要从数息观和不净观入手,强调这是比丘修行的二甘露门。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只要和禅的见地结合起来,还是以数息观作为禅修的基本方法比较稳妥。

我们在打坐修行时常常会遇到两种主要障碍,一是掉举,二是昏沉。刚开始坐下来时妄想比较多,坐得稍久一点,能基本静下来了,就会打瞌睡。打妄想就是掉举,爱睡觉就是昏沉。所谓掉举,就是我们的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时起时落,掉,落下去,举,抬起来;昏沉就是意念不分明,出息入息不清楚,数到多少有时也不清楚,由不清楚慢慢进入到昏沉的状态,最后干脆进入梦乡。对于妄想掉举,我们要用“专注”的方法来对治。妄想生起了,就让我们这一念的觉知心,全力专注在这一呼一吸上,或数或随,不要有第二念。对于昏沉,我们就用“清明”来驱除,就是要用觉知的方法,保持一呼一吸清楚明了。用禅宗的话讲就是要“猛作精彩”,睁大眼睛,攥紧拳头,驱散昏沉,保持意念清明的状态。猛就是威猛有力度,而不是随随便便。轻描淡写是驱散不了昏沉的,昏沉不能驱散,功夫就无法上路。如果一念心中同时具足了专注和清明,既能专注一心,又能意念分明,就会慢慢进入禅定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能持续进行,就要使用“绵密”的方法,使功夫保持连续性,逐渐打成一片。如果专注、清明、绵密三者能同时并用,并能持续三五分钟,以至十分钟以上,达到这种状态,进入禅定就有希望了。“专注、清明、绵密”此六字口诀是修行上的不传之秘,希望大家能以此法消除修行路上昏沉与掉举这两大障碍。

大家听了我讲的这些方法后,就要马上投入实修,在每一支香,每一个时间段,要一念在怀,能把持得住,能把持得定,不要使第二念占据我们的心灵,常使功夫保持在一种绵密的状态中。在这方面,古德用了两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如何使我们的功夫保持专注、清明和绵密。要做到专注、清明,就要像猫子捕捉老鼠那样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的干扰和杂念,做好随时扑过去捉住老鼠的准备,只要老鼠一出洞就立刻抓住,一口把它吞掉。我们对待妄想杂念,就要有猫抓老鼠的那种劲头,时时不要放过,念念不要放过。而要保持功夫绵密就要像老母鸡孵卵那样时刻不离,母鸡一旦离开鸡蛋,鸡蛋冷了就不能孵出小鸡了。这两个比喻把我们用功的情况描述得非常形象生动,也非常深刻。

我们在打禅七期间,每支香都要做到专注、清明、绵密,都要用猫抓老鼠、老母鸡孵蛋的那种精神来做功夫,保持意念分明连续不断。在此基础上,把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再慢慢串连起来,使功夫连成片,没有空档,由点到线,绵密功夫就做得有一点成效了。然后再由线到面,让这条线不断地拓展延伸,把禅堂的功夫带到生活中去,带到工作中去,这样我们的修行功夫就会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使我们的生活禅成为禅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就是生活禅,在修行中生活就是禅生活,具体操作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没有方法就无法操作,无法进入到禅的那种境界。

就用功方法的层面来说,从止观来看,专注是止的功夫,清明是观的功夫,绵密则是止观并用的功夫;从定慧来看,专注属于定的范畴,清明属于慧的范畴,绵密则属于定慧等持的范畴。因此,专注、清明、绵密的六字口诀,是在修行用功方法方面对传统的止观、定慧之学的现代诠释,有助于非专业人士对用功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要想保持专注、清明、绵密,就一定要在非常相应的环境中,心无二用地只做这一件事,打禅七就是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要让大家心无二用,一心一意地做好这件事。为了保证我们的禅七能真正做到内外清净,让每一位修行者既不受干扰,也不干扰别人,那就要大家相互关照,相互成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营造一个有利于禅修的清净环境。要想保持专注清明绵密,就一定要十分重视修道的环境,这既需要大众共同维护,更需要常住的职事和内外护七全身心地投入,都能意识到禅修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这个意识,那就会有意无意地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按照常规,禅七期间有八种香板,就是有八种不合禅修要求的毛病,任犯其中一种,监香师就要打香板。在有些规矩严格的禅堂,一支香坐下来香板像雨点一样不停地落在违规者的身上,就连进斋堂的途中也有监香师拿着香板在监督,行者稍有放逸就会挨香板,像高旻寺、云居山这些规矩严的地方,一个禅七下来会打断很多支香板。这些地方能出修行人,不是凭空而来,那都是用规矩和制度造就的,是整个禅的氛围所造就的。我们这个环境虽然比较宽松,但思想上一定要保持紧张,保持严肃,思想一旦放松,禅七就无法坚持下去。希望各位禅友为道珍重。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