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1年度第四期 / 不理——究竟的应对 |
不理 ——究竟的应对 明一 |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对抗。比如我们在吵架的时候,总是大呼小叫的;比如我们在打架的时候,总是拳脚相加的;比如我们在被冤枉的时候,总是呼天喊地的;比如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的;比如…… 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习惯于去改变外界的环境,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大,可以改变别人的观点,改善自己的处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来对抗自己所处的困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困境;总是……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向外追逐习惯了,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所以,你的对抗到最后总是失望与沮丧。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为你而改变,也不会因你而改变。即使这个世界偶尔被你征服,将来也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来颠覆你,所以,你的对抗最终的结果是失败。 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要想办法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法。因为我们在这样强大的自然面前,我们在这样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在不容易改变的环境面前,我们的对抗力量是非常非常渺小的,我们往往解决一个问题,接着就发现十个、百个的问题在后面等着。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落入问题的海洋里面,不得自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去面对人生?在这样的境遇中,我们要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人生面前,如何去觉悟自己?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问题的海洋,让自己再也不要被外界的力量所牵引,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让自己再也不要陷入生死的困境,让自己再也不要…… 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觉得自己悲哀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圣人;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宗教;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救世主;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解决方案…… 佛教有自己的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佛陀早已知道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早已知道我们向外追逐的习性,所以,叫我们停止向外追逐,所谓“歇即菩提”;叫我们要向自己的内心挖掘,所谓精进努力觉悟自己,然后再去奉献自己。 祖师们根据佛陀的指导,提出了种种觉悟自己、奉献自己的办法。在觉悟自己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问题,更是提出了种种修行的办法。其中,禅修就是一个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够让我们最快地觉悟自己,然后再去奉献自己。 禅修作为佛教的修行手段,能够很快地觉悟我们自己。即使是刚入门的人也能够从禅修的下手处——“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中得到提醒。因为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不理它,因为一切都是我们的妄想在作怪。 而这个所谓的妄想其性本空,以我们的自性或者叫佛性为体。永嘉大师说:“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我们禅修中的种种问题,实际上与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是一样的,永远不会有完的时候,是处理了一个接着就会来十个百个的。所以,不理,就成为了我们对付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如果有个小孩特别顽皮,一直在折腾你,你越是叫他不要折腾,他会折腾得越来劲。甚至你用武力也解决不了问题,他会想方设法,或者是在将来继续折腾你。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再地不理他,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他也就失去了折腾你的兴趣,从而彻底不再去折腾你了。 我们的人生问题和烦恼就像这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样,折腾你没个完。你越是教训他,你越是征服他,你越是纠正他,他越来劲。你就是不理他,他便会自生自灭。处理我们的问题也如此,我们的烦恼也就会慢慢停下来。所以,我们知道任何的对抗是没有效果的,只有这个“不理——极致的对抗”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讲了生活中间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理。或者说,不理,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一切问题的极致办法。这个办法是从禅修中体会出来的,而且是在粗浅的禅修中就能够体会到的办法。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办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管用。 灵默禅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这句话不但是成就了的祖师告诉我们“不理”的好处,也是我们在禅修过程中的有力武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或者是问题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做我们自己的主人。 “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就是近代来果老和尚告诉我们做功夫的要点。我们的问题多多,因为我们的妄想是不会停止的。如果我们的妄想停止了,那么我们的佛性就不存在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样纷杂的问题,我们只有服用“不理”这一方了。 来果老和尚还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妄想,就好比我们一个人与千军万马打仗,这仗我们要是有所作为地去对抗就输定了。如何在千军万马面前得胜呢?用“不理”这一办法去应对,这是指导我们禅修的一个非常究竟的方法。自己这几年用功也正是靠这一方法。 这几年打坐做功夫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这—路的禅修走过来,全是靠“不理”来对付的。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同样是用“不理”这一方法。其实这一方法在百丈禅师的“丛林二十法则”里面也讲过,所谓“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因为是非是生活中最最常见的问题。 所以,自己也常常把这一“不理”之法介绍给大家。比如在《禅修中的四个拐棍》一文中,就把“不理”作为一个指导禅修的办法教给大家,以实现自己写日记的初衷——希望自己能够冲出一条了生脱死之路并记载下来,为更多人的了生脱死做个样子。 其实“不理”这—法在佛陀自身也常常使用。比如在《杂阿含经》的第九○九经里面就有写到。佛陀问,最好的驯马师如何驯马?驯马师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杀了它。接着他反问佛陀是如何做到最好的调御丈夫时,佛陀回答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不理”他(这段公案的原文附后)。 可见“不理”这一法不是自己瞎说,而是自古有之。在柔软、刚强、柔软刚强或者说是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不理”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了。这一“不理”之法,不但是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在禅修中也是唯一对付出现各种境界的办法,是一个极致的应对办法,也可以说是一个究竟的应对办法。 当然佛教不光是“不理”这么简单,“不理”只是我们用功时的一个手段。对于要开发我们的智慧来说,该理的时候还要去理,’因为都是妄想,妄想就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的智慧之源也是我们的烦恼之源。如果我们对于某个妄想能够把握的话,这个妄想就会成为我们的智慧。反之失去控制的妄想就成为我们的烦恼了。 所以,“不理”只能是在我们用功的时候使用,在开发我们智慧的时候还是需要理他的,否则我们就成为一块木头,成为死水一潭,成为没有智慧的木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妄想的这一特性,要知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去“不理”,在该不理的时候如何去“不理”,在该理的时候如何去应用。 附:《杂阿含经》(九○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种法。何等为三?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真为杀也。是故我从今日,舍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座起,作礼而去。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