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四期行起解消
 

行起解消

湛悦

达磨大师云: “ 悟佛心宗,解行相应,名之曰祖。 ” 这是禅宗祖师对 “ 祖 ” 这个字的界定,其重要与精准毋庸置疑。所谓之 “ 祖 ” ,就是祖师,也可指广义的善知识,我们修行的依止者。他所要具备的条件,在达磨大师看来有两个,一是 “ 悟佛心宗 ” ,就是对佛法的核心、心法是了悟的,知道什么是法,什么是佛法的根本。光这条还不够,还要 “ 解行相应 ” ,所悟的,与所行的、所解的,都是一致的。既没有言过其实,也没有盲修瞎炼。相比之下,解行相应比悟佛心宗对一般初学而言更重要,因为悟佛心宗是很不容易达到,而解行相应却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的。同时,要想悟佛心宗,必须得解行相应。因为就一般人的修行而言,基本总是要遵依信解行证的次第,就是先信,而后从解门入,从行门入,而后才谈得到悟,谈得到证。

古德还说: “ 莫为闲学解,埋没祖师心。 ” 又说: “ 解门开,悟门塞。 ” 都是在说明不要单纯地去寻知解或停留于知解,而是应该落实在行上。但是,这个行是在悟的基础上的行持。如果是以解为基础的行,是可以通向悟,但悟前的行与悟后的行有区别。悟前的行可称为前行,也就是前方便;而悟后的行始称为正行,是真正禅的行履、行持。

谈到行,说修行,一般把行解释为行为,这其实是不够准确的。说行是行为固然不能算错,但嫌粗了一点。行是心识流动,是心行,是十二因缘中无明所缘的 “ 行(心识流注) ” ,是心识的一种趋势。明白了这点,对修行的用功会更细,而且知道重点在心。一般所说的行为更多是指语言与身体的行为,也就是身口二业(言行),其实它们的主导是意业。同时,心识的流动趋势比意识更深,意业是起念以后的意识动相,而 “ 行 ” 则包括动与不动的整体,也包含更深层的未动而产生动的势。明白了这点,我们修行就不是单纯地看着自己的语言、动作,看着自己的意念,而更要看着内心深层那种无所不在的势、能。

禅宗所说 “ 行起解消 ” ,指的是,与般若相应后,智慧光明慢慢使业识干枯、枯竭、停滞、斩断,最后纯是智照而已。因此,修行离不开知解,但不要陷在知解里,不要停留在知解里,尤其不要以知解当智慧,那是两种类型的东西。当然,如果智照做主,那知解都是正见,也不会干扰乃至污染智照,波若归水,波全是水。但倘若没有智照,纯是知解,那就是波不识水,水不是波。不是波不是水,而是因不识故,波无水用。这个理如同讲众生是佛,但众生无佛的智慧功德,是因为众生未悟,众生若悟,则生佛无别,生佛不二。因此,虚云老和尚定中见弥勒,弥勒菩萨开示云: “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莫昧瓶盆,金无厚薄 ……” 关键就在于 “ 莫昧 ” 两个字。 “ 莫昧 ” 就是 “ 莫迷 ” , “ 莫昧 ” 就是 “ 常照 ” ,就是 “ 智照无息 ” 。因此,行起解消,说到底就是真照离言,真照无相,真照无边,就是 “ 如大火聚,不可凑泊,近之则燎却面门 ” 的般若之用。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