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四期默照禅的理论与实践(七)
 

默照禅的理论与实践(七)

明尧

(接上期)

(二) 日用中修习默照禅之要诀

日用中做功夫有四个要点:一是生死心切,看破放下;二是安住当下,无心而照;三是念起即觉,逢缘即转;四是通过“正念工程”之练习,强化正念,学会正念生活。

1 、 生死心切,看破放下

很多修道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座上觉得定力还不错,观照力蛮强,可是一下座,接触世事,正念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一天当中,难得有几次回光反照。其原因何在?仅仅是不知道用功方法吗?

苏州师子峰天如惟则禅师在一次普说中,曾经剖析了修道人功夫不能 上 不 路、不能成片的三个原因。他说:

生不知来处,谓之生大;死不知去处,谓之死大。 腊月三十日 到来,只落得手忙脚乱,何况前路茫茫,随业受报,正是要紧事在!这个是生死报境。若论生死业根,即今一念随声逐色,使得七颠八倒者便是。由是佛祖运大慈悲,或教尔参禅,或教尔念佛 ,令汝扫除妄念,认取本来面目,做个洒洒落落大解脱汉。而今不获灵验者,有三种病:第一不遇真善知识指示;第二不能痛将生死大事为念,悠悠漾漾,不觉打在无事甲里;第三于世间虚名浮利,照不破,放不下,妄缘恶习上坐不断、摆不脱,境风扇动处,不觉和身滚入业海中,东飘西泊去。

这段文字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可作我们修道人的无上伽陀。特别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几乎是所有功夫不能成片的人的一个通病。

可见,日用中功夫要想成片,方法相对来说是次要的,发猛烈的出离心和向道心才是最重要的。“生死心切、看破放下”是进道的根本前提。五祖法演和尚经常劝座下弟子,“须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决要讨取个分晓。如果我们真的能把修道当成了自己的命根,看作是一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志业,向道的心果真非常强烈、超过了其它任何世间欲念,那个时候,功夫自然而然就能提起来。

请看大慧宗杲禅师的两段开示:

既办此心,要理会这一着子,先须立决定志。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日用应缘时,常以无常迅速,“生死”二字贴在鼻孔尖头上。又如欠了人万百贯债,无钱还得,被债主守定门户,忧愁怕怖,千思万量,求还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则有趣向分。(《示妙 明 居士 ( 李知省伯和 ) 》)

既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欲亲近善知识,孜孜 矻矻 ,不舍昼夜,常以“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茶里饭里,坐时卧时,指挥奴仆时,干办家事时,喜时怒时,行时住时,酬酢宾客时,不得放舍。常常恰似方寸中有一件紧急未了底事碍塞,决欲要除屏去、教净尽,方有少分相应也。若见宗师说时,方始着急理会,不说时又却放缓,则是无决定之志;要得生死根株断,则无有是处。(《示永 宁郡 夫人 ( 郑两府宅 ) 》)

所以,当我们的功夫陷入断断续续、悠悠忽忽、时松时紧 之 状态中的时候, 我们 就 要及时反省,痛念生死无常,发猛利的无上真正道意。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任默照禅之座上功夫的一个根本保障。

2 、安住当下,无心而照

发起了猛利的压倒一切的无上真正道意之后,接下来,对我们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

安住当下,心行合一,正念分明;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于见闻觉知,不起心动念。

在“默照禅的理论”这一部分中,我们曾提到过“直下承当”这个概念,并指出,“ 关于直下承当,从功夫的角度来看,就是把修行、解脱、成佛,落实在当下、当念、当机(正在做的事情、正在从事的活动)、当处,在念头上即信即观即证。”这一点,是在日用中修习默照禅最关要的地方。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洗碗,厨房就是你的道场,洗碗就是你的修行。洗碗的时候只是洗碗,不起心动念,清清楚楚。不要一边洗碗一边想着赶紧把碗洗完、好早点进佛堂念经拜佛坐禅。

如果你走在路上,路就是你的道场,走路就是你的修行。走路就是走路,心里闲闲自在的,无事人一般,对整个走路的觉受了了分明,再没有第二念。不要一边走路一边想其它的事情或者想 早 老 点回家做功课。

当我们遇到某个不愉快的事情、内心起了烦恼的时候,这个念头就是你的道场,即时觉察这个烦恼的念头,不随它流转,当下消化它,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断相续心”,这个就是你的修行。烦恼的念头生起时,不要说“等我的烦恼过去之后我再好好修行”。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自己并不如意的环境中时,那个环境就是你的道场,在那个环境中所遇到的每一件烦心的事、所遇到的每一个让你不高兴的人就是你修行的内容,正视它,承当它,最后转化它。不要说“等我换到一个好的环境中,我再好好地修行”。

所以,修行贵在能够在当下、当念上,转得及,提起正念,将心念往道上会。离开了这一点,讲再多的大道理都是空的。

请看大珠慧海禅师的一则公案——参禅的人都非常熟悉,几乎成了“口头禅”。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一日,源律师问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 “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 “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见《五灯会元》卷三)

这个公案把参禅人日用中如何 做 用功的关节处点出来了。这个关节处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安住当下,心行合一,正念分明,不起心动念”。

凡夫的心与行是分裂的、错位的,缺少观照,常常是身在这里,心却在别处;手里做着事,心念却天南海北地到处乱跑;心里装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当下的念头和行为没有觉照。在日用中修行,首先就是要让心行从分裂的错位状态回复到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上面来,不起第二念。

天童正觉禅师讲:

如着衣吃饭,念念无异思惟,心心不容染污,脱身空劫,撒手断崖,透根尘、穷顶底,孤明独照,廓彻妙存,自然心花发明,应现刹土,何曾间隔变易来!便能入异类、行鸟道,无碍自在矣。(《宏智禅师广录》卷六)

穿衣吃饭,念念无异思惟,不思前、不想后,历历孤明,轻松自在,这就是日用中默照禅的功夫。若能如是理解,则 日用中的一切人事、境缘、举手投足、起心动念之当下,都是我们的禅座,都是我们默照的对象,都是我们用功夫的好时节。

要做到心行合一、不起心动念,最省力的办法就是放下一切,做一个“无事人”,让心处 于 处 一种空灵的状态。圆悟克勤禅师讲:

岩头道:“他得的人,只守闲闲地,二六时中无欲无依,自然超诸三昧。”德山亦云:“汝但无事于心、 无心于事 ,则虚而灵、寂而照。若毫端许言本末者,皆为自欺。”此既已明,当须履践,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自割断,令不相续,则智照洞然、步步踏实地,岂有高低、憎爱、违顺、拣择于其间哉?无明习气旋起旋消,悠久间自无力能扰人也。古人以牧牛为喻,诚哉!所谓要久长人尔!直截省要,最是先忘我见,使虚静恬和,任运腾腾,腾腾任运,于一切法皆无取舍,向根根尘尘,应时脱然自处,孤运独照,照体独立,物我一如,直下彻底无照可立,如斩一 綟 丝,一斩一切断,便自会作活计去也。佛见、法见尚不令起,则尘劳业识自当冰消瓦解。养得成实,如痴似兀,而峭措祖佛位中收摄不得,哪肯入驴胎马腹里也?(《圆悟心要·示张持满朝奉》)

“汝但无事于心、 无心于事 ,则虚而灵、寂而照”,这句话可以当作是在生活中修默照禅的要诀。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