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11年度第四期 / 人生佛教生活禅 |
人生佛教生活禅 (2011年5月14日) 楼宇烈 |
尊敬的净慧法师,各位同仁,各位善知识: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会,我事先没有提供论文,所以今天会上是即兴发言。我临时想到了一个题目,叫 “ 人生佛教生活禅 ” 。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到今天已经走过了 20 年,这 20 年,从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到生活禅实践的推行,一直到现在对生活禅的理论建构,我想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理念提出以后,开始实践,应该说这 20 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理论建构方面,刚才听了净慧法师的报告,我觉得生活禅理论的建构也应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当然今后我想还会不断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个人感觉到生活禅的理念是契合佛法的根本精神的,也是当今佛教禅宗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它是契理又契机的。当然,在实践中,生活禅还可以多样化,还可以有更多的创造。净慧法师在生活禅的实践中,根据我的观察,每一年也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丰富。我个人感觉,生活禅是有传承和发展的。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提到了赵州禅、临济禅,其实我觉得生活禅的传承也不仅仅是赵州禅、临济禅,它可以追寻到整个禅宗的传统,甚至可以追寻到佛法一些最根本的源头上。所以,生活禅也可以说是佛法的一个自然的、契理的发展。 直至今日,人们对佛法还有很多的分别知见,最近还可以看到有人提出来 “ 大乘非佛说 ” ,极力批判大乘佛教贴近生活、贴近人间的这些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净慧法师提出的生活禅更加有它契机的现实意义。因为大乘佛教的兴起,就是把佛教推向人间,就是把佛教生活化,离开了佛教的生活化就没有大乘佛教,如果有的话也就剩下了佛教的神格化,而禅宗恰恰是把大乘佛教发展过程中神格化的一面,还原成了人间化、世间化。禅宗在这方面我认为是对佛教有很大贡献的,在整个佛教历史上也是有很大的贡献。 据我所知,净慧法师在生活禅的推行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在净慧法师刚开始推行生活禅、实践生活禅的过程中,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认为生活禅是偏离了佛法,把生活禅跟佛教的世俗化、庸俗化联系在一起,认为生活禅背离了佛教的神圣性,这种言论很多。到今天, 20 年一路走来,这样的声音是不是减弱了?我觉得不一定。所以,我们在生活禅的道路上还要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还要对这些质疑,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回答。 我想,世间的污浊需要佛法去给予净化,世俗的低庸需要佛法去提升,而佛法如果不进入生活,又怎么去净化?怎么去提升?因此,佛教生活化跟佛教的神圣性并不矛盾,而且正是佛教神圣性的要求,让我们把佛法融入生活。 所以,生活禅应该说是佛教根本精神的继续。生活禅,就像刚才净慧法师讲的,是真正落实了大乘佛法悲智双运的根本理念、精神。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是对悲智双运的最确切的一个现代诠释。智就是自觉,悲就是觉他,所以智慧要我们觉悟人生,慈悲让我们奉献人生。我觉得这个诠释是对大乘佛教根本精神最精确的诠释。佛法只有根植于人生、根植于生活才可能生生不息。净慧法师在赵州祖庭这样一个道场,在临济祖庭这样一个道场,来开辟生活禅,我觉得意义非凡。赵州古佛的禅风是什么?在《赵州语录》里面,赵州和尚有非常明确的回答,有人问: “ 如何是和尚家风? ” 师云: “ 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地说明了赵州和尚的家风。还有人问他:“如何是佛?”“如何是众生?”赵州和尚回答: “ 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 ” 这句话我们听起来比较熟悉,心佛不二嘛!是心即佛嘛!但是还有一个回答,我觉得赵州和尚讲得最清楚,我们听了,可能会起疑情的——在禅宗,起疑情是很重要的,大疑才能大悟,小疑只能小悟,你如果不疑的话就不悟啊,所以起疑情非常重要。赵州和尚怎么讲的呢?他说: “ 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 ” 我想我们要好好地参参这句话。 前几年,我在一些茶禅的讨论会上,经常讲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赵州禅也是赵州茶嘛,这是它的特点。“吃茶去”表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我讲了,茶是当时寺庙里面一件最最普通的事情——说法要吃茶,休息要吃茶,坐禅要吃茶,后来形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也就是说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茶。所以赵州和尚很明确地讲“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哪!我讲过,禅宗修行是有阶渐的,是有阶梯的,不是没有阶渐的。其中第一步就是要做本分事。所以赵州和尚也讲, “ 大道只在眼前,要且难睹。 ” 大道就在我们面前,问题在于我们看不见。只要我们看见了,那么处处是禅、事事是禅、时时是禅,生活就是修禅,修禅也就是生活,这就是打成一片,无所隔阂。 由此我觉得,我们的生活禅真正地体现了禅宗的皈依自性、不离世间这样一个佛法的根本精神。我们要通过生活禅,提升人生,服务人群,净化社会,构建和谐。生活禅是平实的、可行的、能证的,而且是一个现量的能证,不是比量的能证。因为我们只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其他的人也能看到此人的变化。所以,我觉得生活禅是平实的、可行的、能证的禅。 生活禅 20 年来的实践,这也是一段不短的历史。我们今天来总结这 20 年的实践,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生活禅理论架构,对以后推动生活禅的实践,以及进一步深化生活禅的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