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三期墨林禅缘(一)
 

墨林禅缘(一)

北鱼

中国画在最初的形成时期就受到了两种特殊因素的影响,一是文人士大夫,一是僧人与在家居士。僧人、居士、文人士大夫乃至国家帝王以画家的身份参与绘画创作,并能引领一个时期的绘画潮流,这在世界各国的绘画历史上乃是绝无仅有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历代画家中有不少人竟然是集文人、士大夫、居士、画家于一身。可以说,这种非常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特性本身就显示着中国画在世界绘画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禅宗由印度僧人达磨传入中国,六传至慧能开创南宗,在唐代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此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流传不衰。禅,直指本心顿悟成佛,明心见性去妄存真,超越理念而重直觉,斩断思虑留意当下。这些求实、求真、生动、鲜活的理念对绘画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美术史。在中国绘画史上僧人、居士或受到禅佛思想影响的著名画家数不胜数,禅就像是一把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每一个对禅有所领悟的画家,都可以根据自己领悟的深浅程度,在艺术的殿堂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僧人、居士或具禅佛思想的画家中,单是对中国画的审美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南朝有宗炳,唐代有王维,五代有贯休,宋代有苏轼、法常,元代有赵孟頫,明代有董其昌,清代有朱耷、石涛、虚谷。

宗炳(375~443)南朝时人。字少文,南阳人。善于琴书。累辟不起。“衡阳王至其庐,命之,角巾布衣引见不拜。王曰:屈先生重禄可乎?曰:禄如腐草,衰盛几何。”(《祖庭事苑》)“刘裕领荆州牧,辟为主簿。答曰:吾栖丘饮谷三十年矣,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耶!乃入庐山,筑室专修净业。”(《佛法金汤编》)

《乐邦文类》记载:晋宋间有庐山慧远法师,化行浔阳。高士逸人,辐凑于东林,皆愿结香火。时雷次宗、宗炳、张诠、刘遗民、周续之等,共结白莲华社,立弥陀像,求愿往生赡养国。谓之莲社。社之名始于此也。

慧远法师,雁门楼烦人,姓贾氏。“博通六经尤通周易庄老之书。二十一岁欲渡江与范宣子俱隐,值中原兵戈塞路。闻道安法师居太行山,遂与弟慧持俱投之。听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与弟投簪落发,常以大法为己任。”(《庐山莲宗宝鉴》)慧远法师长于般若之学,探究颇广,“闻有西僧来华,便殷勤咨访”,并寻求翻译各种经典,志于立宗弘法。他也曾“稽考禅宗别传之旨,源流所自”,但是,他认为“禅法深微非才莫授,入道要门功高易进者念佛为先”,(《庐山莲宗宝鉴》)因此,祈向净土,主张以念佛为修行法门。

东晋太元间宗炳与当时的逸人贤士一百二十三人随慧远法师于庐山设东林寺,创立了中国佛教的净土宗。净土宗为大乘佛教之宗派,以念佛为法门,求往生极乐净土。但是,其创立之初就“于寺内别置禅室,请一禅师率众习禅。令弟子逾越沙漠求禅经,庶江表四辈咸皆得以修习。愿使大乘之化自北而南。”(《庐山莲宗宝鉴》)及达磨祖师来中国,遂皆与之相符合。后来禅宗与净土宗的大师如永明延寿禅师、莲池大师等多有禅、净双修者。

宗炳研习般若空观,信奉观音、弥陀,曾著作《明佛论》、《难白黑论》等宏扬佛法。《弘明集》载其论述云:“况复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中国君子明于礼义,而暗于知人之心,宁知佛之心乎?今世业近事谋之不臧,犹兴丧反之。况精神我也,得焉则清升无穷,失矣则永坠无极,可不临深而求履薄之虑乎!”“彼佛经也,包五典之德,深加远大之实,含老庄之虚,而重增皆空之尽。高言实理,肃焉感神,其映如日,其清如风,非圣谁说乎?”

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扶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书?卷九三》)宗炳晚年离开庐山后便隐居江陵,抚琴、书画,静观、养老。元嘉二十年卒,时年六十九。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他的绘画理论显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将“神”、“道”、“心”的概念契入其对绘画的论述中。短短的《画山水序》无处不有关于“神”与“道”的描述。其开篇便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又云:“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宗炳在一千多年前就将写神、载道定为绘画的重要标准,这些思想无疑对以后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认为:“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对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娆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宗炳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之一,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过宗炳的绘画,对他的绘画风格及品位一无所知。但是,宗炳关于“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行为,开创了以山水入画的先河;其“会心”、“感神”的审美理念,对绘画由行教化向纯观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宗炳之后,可以说“澄怀观道”成为了历朝历代很多文人画家的精神家园。(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