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二期佛教如实修行法(二)
 

佛教如实修行法(二)

北鱼 辑录

(接上期)

三、《圆觉经》之圆摄三法:

在《圆觉经》中佛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指出一切如来的修行基础乃是“圆照清净觉相”。憨山德清禅师在其《圆觉经直解》中说:“一切如来成佛本起之因地,更无别法,皆依此圆觉自性之光明,还照寂灭清净之觉体相,即性体也。以此圆满照彻无遗,则无明永断。圆证法身,唯此一法而已。故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也。”

在《圆觉经》中,佛说:“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一者,“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二者,“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三者,“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并说“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以上三种方法,皆须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修行之基础。怎样才能进入净觉心呢?佛说:“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修行者何以不能入妙圆觉呢?“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因此,入妙圆觉只能以觉入觉。除此之外,动念不是,息念亦不是。

何以以觉入清净觉呢?佛说: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修行者以清净觉性觉知幻相后,幻相即刻便会坏灭。所谓“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诸幻灭尽又不入断灭,那便是以觉入觉。

在《宝雨经》中佛陀回答何为自内所证时说,“般若如实观见法身,为内证也。”“终不但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为内证也。”“非但闻思,即能证得自内所证真如之法。”所谓“知幻即离”,绝非闻思之知,乃是觉性了了照见幻相生灭。般若如实观见法身时,同时也观见幻法之无常生灭。此时觉性自觉,同时觉他。自觉则成圆明,觉他则离诸幻。

知幻即离,乃无离自离。离幻即觉,乃无觉自觉。此乃是觉性圆照,自觉、觉他的必然果德。自觉、觉他、知幻、离幻,是同时发生,是当下发生的。此中,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因果同时、同体,无有渐次,无有次第。这里没有期待,没有寻思,没有推测,没有分别,没有界定,没有判断,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当下、当体、通体即是以觉照觉,以始觉照本觉。

此时“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圆觉经》)觉在、自在,又不能有觉想,凡有所觉皆为尘垢。汤者为觉,冰者为想。以汤销冰时,则全体为觉,不可能再另有妄想去分别、判断销与未销、觉与所觉以及我与无我。

四、禅宗之壁观、常觉不停与默照法:

达摩祖师在中国所传之禅宗,正如佛所说之“宗趣法”与“如实法”,也是以清净觉性、元清净体为修行之因地。

达摩祖师说: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达摩《四行观》)

若舍妄归真,需要先明真、妄。真与妄乃佛所说二种根本也。舍妄归真,即是灭尘合觉。以觉入觉,则心如墙壁。凝住不移,则八风不能入也。

在《无心论》中,弟子问:“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达摩回答:“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觉之、了之而寂灭无心。有自觉,有觉他,觉智明了则诸幻即离。离幻无妄,又觉、了不断,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实修。

在《绝观论》中,弟子问:“凡夫有身,亦见闻觉知;圣人有身,亦见闻觉知。中有何异?”达摩回答:“凡夫眼见、耳闻、身觉、意知。圣人即不尔,见非眼见,乃至知非意知。何以故?过根量故也。”弟子又问:“我不解,若为圣见非眼见,圣知非意知?”达摩回答:“法体难见,譬况可知。如彼玄光鉴物,如照所照,非有能照之根。又如阴阳候物,似知所知,非有能知之意也。”凡夫有见闻觉知而无自觉,无自觉即与外尘相合、相随。圣人见闻觉知而有自觉,有自觉则如玄光鉴物、如照所照。如光照物,则所照明了而不涉根尘,光体无损。凡夫见者以眼,圣人见者以心。

弟子问:“众生本法如何?”达摩回答:“无佛无众生,不见人我相,即是本法。譬如矿中,虽有其金,若不施功,终不可得。用功之者,乃获金矣。心亦如是,虽知本来常寂,若不观察,不得定也。是劝诸学者,一切时处,恒向内照,勿得促之舍。若人求道不习此,千劫万劫枉功夫。徒自疲劳忍辛苦,究竟不免堕三途。”内照者,即自觉、自知。内照非是内寻,非是寻思,是如灯如光自照自体。一切时处恒常自觉、内照,即是修行。求道不习此,万劫枉用功。

道信禅师在《入道安心方便法门》中说:

《无量寿经》云: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也。略而言之,凡有五种。一者,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三者,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四者,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五者,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心体者,即是清净觉,即是圆明觉性。心用者,即是生灭虚妄心。“常觉不停”、“守一不移” 者,觉心现前,如镜照物。镜不动而应万物,物不来入镜,镜亦不去照物。不出不入,如日月常照,而本来空寂。若能如箭射箭,筈筈相接,不可间断,此为常觉不停也。

弘忍禅师则将自内所证描述为“稳看看熟”。他在《最上乘论》中说:

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征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閦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

此中,以心征心,即是以觉照觉。“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者,即是生灭心识。“虚凝湛住”者,即是不生灭心。稳看看熟,待识心销融自灭,清净觉性即可虚凝湛住。

宏智正觉禅师在《坐禅箴》中说:

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照自妙,曾无毫忽之兆。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

不触事而知,乃灵知。不对缘而照,乃觉照。觉性现前,不随事缘所缠绕,知而无分别,照而无受取。

他在《默照铭》中说,“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照中不可失默,失默则照即失。默中不可失照,失照则默亦是妄。宏智正觉禅师将此修行状态譬喻为“清净无染是尔身,圆照无缘是尔眼。身中之眼,不涉根门。眼中之身,不是色聚。”“青青黯黯,湛湛灵灵。自照本根,不循枝叶。个时底处,超迈情缘,不限劫数,一念万年,终无变易。从此出应,虚谷行云,动静自若,顺入诸尘,常在三昧。所以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自照本根”即是以觉照觉、以觉入觉,觉者即是被觉,被觉即是觉者,能所互融,觉明圆妙。修行者“从个田地发生,从个田地及尽。”不须有第二念。 正如弘忍禅师所说:“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故《涅槃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弘忍《最上乘论》)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