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一期若欲得解脱 莫在“空门”外(二)
 

若欲得解脱 莫在“空门”外(二)

——初明“空”义

观行

今日世间的网络、媒体、书刊等多元文化的交流形式,已将“诸法皆空”——这清净无垢的微妙法义传播得面目全非,世人对佛门、出家僧人等诸多误解,也多由此而来,甚至加深,岂不悲乎?

我们往往会相信自己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并在心中坚固地认为事实就如自己所了知的那样。我们总是觉得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殊不知,我们的许多观念,其实都是自己的“无明”在导演。

一、总明“一切法空”

1.何谓“一切法”?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复次,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

在世亲菩萨所著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把“一切法”分为: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这五位,共百法。通俗地来讲,“一切法”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或“物质世界(色法)和精神世界(心法)里外的一切事物”。

2.何谓“空”?

善男子,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以性不可得故说为‘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相似相续故,凡夫见已,说言诸法性不空寂。《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空”,是“空无自性”的意思。那么,什么叫“自性”呢?

“自性”(梵语Svabhāva),直译为“有”。关于“自性”的含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中说:“‘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从龙树菩萨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自性”就是“自有”,即不依赖于任何因缘条件而独立永存的实体。“自性”,意味着不从缘生,且具有无变性、不待它、实有、常住不异、非缘起而独立存在的特性。

所以,自性即非缘起,缘起即无自性,通俗地来说,“一切事物具有不待因缘而自生、自成、恒常不变,且实有的自体性”,就叫做“自性”。

3.正明“空无自性”

一切法都没有“可以脱离众因缘,就能独立自生并恒常存在”的自体性。

为什么呢?

因为“自性”的定义就是——“不依赖于众因缘条件而自有”,所以“自性”是不可改变的,且不需要任何因缘而有。但事实上,万事万物的“产生”,需要种种相应的因缘条件,那么,诸法则是通过“有为造作”而成就的;要是诸法依靠有为造作而成就,这就不符合“自性”的定义,然而一切法皆是依缘起而暂现的,所以说一切法“空”。
此理正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中说:“复次,‘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则是作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以是种种因缘,‘性’不可得,名为‘性空’。”

再者,如果说一切事物皆有自性,那么一切事物就不应有变化。因为“自性”有“不变、恒一”的意思。但我们眼见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异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一切法是没有自性的。

就拿婴儿来说,很明显,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他的相貌、身高和体重,不会是将来幼儿时的相貌、身高和体重;而一个幼儿,也不是将来青年时期的相貌、身高和体重……一个人总是这样无常变化着。事实上,严格来说,在这里也不能说是“一个人”总是这样无常变化着,因为既然这个生命体,乃至万物都是缘起而假有,只是众因缘在不同时节的暂时显现,那么,就不存在一个实有之“人”可以迁流、变化。

而且,反过来说,对于一个实有之法,就不存在“迁流”和“变化”之说了。因为,谁能让“自性”改变呢?自性非缘起,怎么迁流?怎么改变?所以,事实上不存在一个实有不变的“婴儿性”。婴儿在人的一生当中,只是一个暂时显现的过客,只是我们给了他一个假名,叫做“婴儿”,但“实无婴儿”,若“实有婴儿”,则婴儿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我们眼见婴儿的成长是一种改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给一切事物贴上标签:说“男”,说“女”,说“杯子”,说“因”,说“果”,说“牛奶”、“酸奶”……要知道,这些标签只是我们安立的假名而已。但是,我们却将我们贴有标签的假名当成了实有,并且在我们的观念里形成了坚固的认识,妄加分别,总是把它当作是不变的事物而在我们的观念里定格下来,以便于交流和运用。但事实上,一切的事物都在无常变幻,人们所固守的概念和假名不一定与所指的东西一致。所以,种种烦恼和分别的产生,就根源于——想在变幻的事物中,抓住一个恒常不变而且实在的东西。因此,种种执有自性的见解以超过闪电般的速度连连产生。

综上所述,“婴儿”是空无自性的,要是没有自性,那又怎么会“实有婴儿”呢?如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观因缘门第一》中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

二、 成立“一切法空”之理

要是有人一听到“一切法空”,心中就产生惊疑、怖畏,认为一切法不应为空,那么,这就是犯了将世俗谛当成了第一义谛的错误。因为在一般人的认识里,对“空”这个字的定义就是“没有”的意思(注意!这是讲的“世俗谛”,是世人共许的概念),并且认为自己脑袋里的这些世俗谛的观念,就是第一义谛。这样必定会错误百出,妄生疑惑。佛陀说“一切法皆空”,这只是遮诠,而不是表诠。意思就是说,佛陀是为了破除众生对诸法的自性执,才安立名言,用世俗谛的语言来开显第一义谛——“诸法缘起”、“空无自性”、“自性无生”的道理,而不是建立一个“空”的理论旗帜。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正因为诸法自性本空,一切事物才得以成就;若一切事物自性非空的话,那一切事物就无法成就。因为,那就表示诸法不从众缘而生,那么它们应当有各自的自性,若有自性,那就表示:无论外在的因缘条件如何改变,它都不应有无常变异的现象,那么,前面提到的婴儿就不应该从父精母血与神识等因缘和合而有(因为“不空”,就意味着“自有” );并且婴儿也应该永远都是婴儿,因为“不空”嘛!不空,就是实有自性,有一个所谓的“婴儿性”。这样荒谬的理论,相信人们一定不会认同,因为我们眼见一个婴儿在慢慢成长。所以,要是执著 “诸法不空”的话,才是真正地否定一切、抹煞一切,在知见上产生无量的过失。

所以,一切法空。

三、诸法若不空的种种过失

1.诸法若无“空”,一切无所作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前面已经说明:“空”,指的是诸法的自性为空。要是诸法实有自性而不空的话,那么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造罪与作福了,为什么呢?因为,要是罪业与福业不空的话,那它们就是实有自性了?要是存在实有的“罪性”与“福性”,那还需要谁去造作吗?它们先已经定有了,因为有自性嘛!

罪福不由造作,而先自有?的确很荒谬。然而,许多人执持“诸法不空而实有”这个见解,同样是如此的荒谬。
所以,正因为“诸法皆空”,世间一切法才能建立;要是执持“诸法不空”的邪执,反而会有破灭因果罪福和一切世俗法等种种的过失。而谬解“空”义、拨无因果的人,才是真正地破灭了善恶罪福之理。

事实上,众生行善得福,造恶受苦,世间正理如此。

所以,一切法空。

2.诸法若不“空”,则无有解脱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佛陀那样无量的福德与圆满的智慧,对于现在身为凡夫的我们来说,很明显是没有的。如果一切法不是空无自性的话,那就等于说,我们现在没有佛陀那样的种种功德,将来也不可能有,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诸法实有自性啊!我们既是凡夫,但若是真实存在一个实有不变的“凡夫性”,那我们还修行做什么呢?怎么可能有所改变呢?将来怎么可能会具足无量殊胜的功德呢?要是一切法实有自性,则非众缘成就,是不可变的实体,那么,我们怎样能把一个“凡夫性”转变成“佛性”呢?要是“自性”可以改变的话,就是缘起法,而不是“自性”了。同理,要是一切法不空(“空”是“空无自性”的意思)的话,我们现在所有的烦恼也是无法断除的,因为“自性”是自有的,而不是由众缘产生的。所以,要是烦恼有自性的话,烦恼就是从本以来就自己产生并能自己独立永恒地存在,要是这样的话,谁能断除烦恼?要是众生无法断除种种烦恼的话,那众生的苦如何有尽?如何解脱?如何成就佛道?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切法空”——这不是佛陀为了安慰众生,让众生对修行有信心才创造出来的理论,而是佛陀以大圆满觉,亲证诸法实相,法尔如是,得大般涅槃之后,于无法言表的第一义谛中,以大智大悲的菩提心,用世俗谛的言语为众生开示的妙法。

所以,一切法空。

四、观“一切法空”有何益利?

月光菩萨云:

“若观一切法,聚散随缘,无有自性,犹如水月。如是解已,乃得菩提。”——《宝星陀罗尼经》

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开篇就讲到:“……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若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是故我今但解释‘空’。”意思就是说,若是能通达“空”义,就能通达大乘,并能具足成就菩萨所修习的六度之行而没有障碍,最终也必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这样一来,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量神通道力、无量三昧与波罗蜜门等所有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皆悉具足,无有缺失,真可谓是:言不可尽,非心所测。

观“一切法空”的益利,就如佛在《小品般若经》中说:“须菩提!假令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皆作恶魔,一一化作尔所恶魔。是诸恶魔,皆不能坏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须菩提!菩萨成就二法,恶魔不能坏。何等二?一者,观一切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菩萨成就是二法,恶魔不能坏。”

五、破“执空”之理

“复有增上慢人,在正法中观空……于中生‘空见’,我说不可治。阿难,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怪,亦不毁呲;增上慢人执著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佛说无上依经?卷上》

当很多人一听到“空”的时候,就盲目地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佛陀依世谛的语言说“空”,是为了显示诸法的第一义谛,并遮止众生的自性执,而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空见”。

另外,很多听闻了“诸法性空”之义的人,倒不去执“有”了,反而跳到另一个极端——去执著一个“空”相,认为实有“空”这一法。

针对这个问题,龙树菩萨在《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中说:“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如果说,实有“不空法”的存在,那么,相对于“不空法”的“空法”当然就应该存在;但前面已经将诸法实有自性的“不空”之理破除了,所以,没有一个实有自性的“不空法”,既然如此,那么与它相待成立的“空法”,自然也非实有。

佛陀是为了遣除众生因不解“诸法缘生无自性”而产生的种种邪见和无明渴爱等诸烦恼,才将本来无法用言说表达的诸法实相,以大智慧,善巧方便地用言语为众生开示,如佛在《妙法莲华经》中说:“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

“诸法毕竟空”,这是要亲证的境界,而不是在言语上去执取、去建立的理论旗帜。佛为度化沉溺于生死苦海中的芸芸众生,所以才不得以用世俗谛的言语——“空”这个字,来遮遣众生的种种自性执的邪见,但要是把佛陀所开示的法药执为实有,那就是一种在知见上更为严重的病了。

若众生因执“有”而衍生出无量的烦恼病,佛陀可以用“空”的法药来治疗,令众生得以究竟解脱;但众生要是执“空”的话,佛也是救不了的!这就好比说,如果有人生病了,医生开了药来医治这种病,但要是病人觉得这剂药既然能将种种病症治愈,肯定是个好东西——错不了!于是,他就时时刻刻地吃着这副药,并且永不停止,久而久之,这副药对他来说,就又成了另一种病,事已至此,医生也是回天乏术,很难医治这种“以药成病”的“旷世奇病”的。

再比如说,当一个人正在烧柴时,不慎将炉中的一块火炭拨出火炉,并掉在了一堆干燥的木柴上,谁知柴火的火势开始迅速地蔓延起来,那么,这时是可以用水去浇灭柴火的;但要是这场火不是从柴而生,而是从水中产生,那么,这时又用什么来灭此火呢?

这是说明,“空”义就像水一样,能够浇灭众生的种种烦恼火,但是有的人,善根浅薄、不修福德、智慧暗钝,把佛陀所开示的法药——“空”,执为实有,以这样的执取心,说有“空”、说无“空”,也因为说“有”说“无”的原因,反而重增了不少烦恼。这种执“空”的人,佛陀也化度不了。龙树菩萨在《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中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要是再想用“空”来遣除他的烦恼,那么,他就会说:“我早都知道一切法是空了”。所以,“空”法也救不了他,可是,若不通达甚深空义,则根本没有解脱可言。

抱持空见的人,他的知见很可怕!不但会否定罪福果报,甚至固执己见地用“空”去泯灭一切!他的过失就像隋朝天台山的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所说的那样:“当知邪僻空心,甚可怖畏!若堕此见,长沦永没。尚不能得人天涅槃,何况大般涅槃?”

所以,佛弟子在修习空观的时候,慎勿执取一个“空”相,为防止堕入空见中,更应明了“空空”之义。如佛陀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开示道:“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时,舍利子复问:‘诸法以何为性?’妙吉祥言:‘诸法皆以无性为性,如是无性亦不可得。’”

对于“空空”,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道:“何等为‘空空’?”

“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注】:上文中的第一个“是”字,是“这、这个”的意思。)

佛菩萨以“空”遣除众生的种种烦恼病,唯恐众生执空成病,所以,连“空”相亦“空”,彻底除遣众生法执。
如太虚大师所说:“善观法空而不起执著,乃是了生死、证涅槃之最扼要处。”

六、空观到底遮破了什么?

佛菩萨与诸大善知识为众生所开显的“诸法毕竟空”,是依文字般若渐次引导众生建立中观正见,令众生最终亲证无生法忍的。而佛菩萨在经论中对世出世法的自性执,有种种的批破,特别是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以二十七品的论文,那是来批破我们对一切世出世法的自性执。这常常令很多人困扰,并产生种种否定一切的妄见,而由于自己心生颠倒妄见,于是,就容易造下种种破法罪业因缘。殊不知,佛菩萨是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在本文的第一篇已有阐述),可是众生却以自己的颠倒妄见,执有执无,一听到“无”,就认为是抹杀了眼前的一切,否定了一切,却不知道佛菩萨们所开显的“空”义,不是否定一切事物的缘起假象。佛菩萨们是不会去遮破世俗谛的,因为诸佛如来以世俗谛来为不同根性众生渐次开显无量解脱妙法,若无世俗谛,就无法令众生悟入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众生就无法究竟解脱。

但是,由于众生的颠倒妄见,将世俗谛执为真实,而不知一切法的缘起显现,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海市蜃楼”而已,但众生却执以为真。可是事实上,一切法都没有自性可得,所以,空观所要遮破的是众生的“自性执”,不是这些缘起的假相,而是我们心里对这些假相所产生的那种自性执、那种“真实感”,这是一种错觉。众生的自性执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指的是:我们错以为有一个实有自性的“我”;“法我执”指的是:以为万法有一个实有自性并恒常存在而且不变异的实体性。

综上所述,空观并不否定“人我”和“法我”假相的存在,而是否定人们对于“诸法是实有自性地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

诸法本来湛然清净,如如而现,但众生于如实法上,妄加执著,而“空观”这把慧剑,正是要遮遣众生的妄见,而不是要抹杀一切的缘起幻有假相。正如我们若想要镜子能够分明地照见万物,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给镜面上涂抹些什么,而只需要将镜面上的污点擦除,那么,污垢净除的当下,也就是镜面明净的体现,正如佛陀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编后:观行法师于2009年毕业于河北省佛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作九万余字毕业论文《最真实的幻觉——浅述空观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应本刊之约,作者在论文的基础上重新缩写改编,在《禅》刊连载,与读者分享。)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