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1年度第一期人生的七种功德法财(二)
 

人生的七种功德法财(二)

明海

(接上期)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也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乃至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都是这样。
下面,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观察、认识一下信仰的意义。

(1)信仰是传承人类智慧的载体

现在的科学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学校、研究所。如果要追根溯源,现代的学校也是从宗教里演化出来的。最早的学校是天主教在法国巴黎设立的,叫索邦大学,我还去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可以发现,人类早期传承文化、研究宇宙规律的机构是宗教场所,而不是学校;在西方,主要是教堂。西方的音乐、绘画,近代的自然科学,都是从西方的宗教里分化出来的。在中国,早期的化学与道家的炼丹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面,由于儒家居于主流,所以稍微有一点和西方不同,但是即使这样,在中国,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在过去仍然是社会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可见,宗教信仰是人类传承智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载体。从古到今的智慧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呢?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方式。这种方式,我喜欢用几个比喻来说明:

比如说这个电灯,我们要让它亮,可以先去找一个发电机,然后找一些汽油,把发电机启动,提供电源,这样就可以把电灯弄亮,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电灯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跟电网相关联,这个灯就亮了。信仰传承知识就属于这种方式,直接把电灯跟电网连接起来。自然科学,虽然它的研究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它的积累是蚂蚁式的,它对于宇宙的认识是蚂蚁搬家式的。它不属于我所说的把电灯线直接插到电网上这一种。

另一个比喻就是做生意。在座的有一些企业家,请问做生意有几种方式呢?也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自己先用一千块钱作本,去卖水果,等挣了一万块钱,再去卖布,挣了十万块钱,再去卖电脑……就这样,越来越大。这类似于现代的学校传承人类智慧的方式。

宗教信仰却不是这样。宗教信仰是什么样的呢?宗教信仰是在银行先贷十个亿,当然这十个亿也有条件。但总的来说,它不一样,是先负债,先把这十个亿背在身上,然后用它去发展。信仰就是很典型的这种方式。这本经典究竟说的什么?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接受它,好比先把这十个亿装在兜里,接下来再慢慢地落实。“啊,这些都是真理啊!”慢慢地去体证,去证实。宗教信仰传承智慧就是这种方式,先接受,再求证,证实它,体验它。庄子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的是我们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知识、智慧是无限的,怎么样用有限的生命去获得那无限的智慧呢?其实,在宗教信仰里,这个问题不存在。对信仰的绝对接受,它可以把人类生命有限这个缺点克服了,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一个遗产。回到上面提到的做生意的另一种方式,与前一种完全不同。有的人做生意一分钱一分钱地累积,另外一个人呢,他爹妈给他留下了好几个亿的遗产,起点不同,这两个人的发展自然就不同了。这是信仰在传承人类智慧中的特殊性。

我个人深有体会。以前在学校里面学哲学,也看到历史上的哲学家,一代一代的人,围绕一些基本问题,一遍、两遍、三遍,不断地讨论,终于后面的人提出一点新的,超越了前面的人,经过了好几百年,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是在那些问题里打转转,虽然表述不大一样,加了一些花边,加了一些修饰,而实质上并没有增加什么新的东西。等到学佛、有了信仰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好像自己的心智一下子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圈子中跳了出来,在信仰这里突然得到了提升,一下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看问题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清楚得多。所以我相信,人类的生活,过去、现在、未来,宗教信仰都将会起到这种传承智慧的作用和功能。

(2)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基石

实际上,社会上的很多道德规范都渊源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成为道德的基石,宗教道德又为世俗的道德提供了基础和支撑。世俗道德只有建立在宗教道德的基础上,或者说,全民的基本价值观只有当它是从宗教道德中引伸出来的时候,它才有力量。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多元宗教信仰、多元宗教文化、多民族的国家,其国民的信仰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通常我们中国人看到美国人的影片,觉得美国人真自由啊,什么都敢干!美国人在外面也这样讲,自由、自由、自由!而且很有个性,什么想法的人都有。但事实上,这个国家在世俗生活的方式上虽然很丰富、很多元,但在道德的基本价值观上却是很统一的,远远要比中国统一。西方有很多国家,像法国、意大利也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基督教道德为美国世俗社会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增强了它的社会内在凝聚力。虽然美国有嬉皮士等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但它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是统一的。

在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中,最深层次的还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提供的那种基本价值观,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即使是政党更替,宪法修改,领导人上台、下台,乃至于发生丑闻,都不会对它产生太大的冲击。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建设我们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应该把社会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建立在我们本有的传统文化中那些深邃的理念上。西方人,当他们的心理出现极限的时候,不管是思想还是感情,他们都喜欢念“MyGod!”对吧?你看,它很统一。信仰是道德的基石。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新把我们的基础再建设一下,基础建设好了,其他的问题都好解决。

(3)信仰是维系人心的纽带

说到信仰是道德的基石,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资源是一种很珍贵的品牌。我们讲八荣八耻,我们讲要行善积德,要热爱国家,如果这些要求能够跟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信仰资源、文化资源挂上钩,那就会更有说服力。所以信仰实际上是一种品牌,你一讲,大家都愿意接受。如果说明海和尚他自己发明了一个什么信条,大家可能会怀疑,他说得对吗?但是,如果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那它就有说服力。

信仰是维系人心的纽带。大家经常讨论“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怎么个软法?人最软的部位是什么?是心嘛!所以软实力还是来自于心的,心的那种凝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宗教信仰和国家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只有在中国是个特殊,准确地说,在汉地是个特殊,因为在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国了。大家都知道,国家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以佛教来说,佛教传到西藏的时候,慢慢地成为西藏地区人民的统一的意识形态,然后在这个统一的意识形态上,形成了西藏特有的政治秩序。佛教传到内蒙古地区,情形也是一样的。实际上,佛教每传到一个地方,客观上催生了那个地区的国家形态。佛教传到东南亚,比如说缅甸、柬埔寨、老挝这些地区,它客观上促进了那个时代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在历史上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是一种秩序的建立,是一种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整合,是一种文化财产的保护。所以说宗教信仰,它对国家的形成和统一有很重要的价值。

在西方,特别是在中世纪,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王权主要来自于神权——神权的许可,如果神权说“No”,那王权也没办法。在古代印度,我们知道,婆罗门的地位在刹帝利之上。这些都表明宗教信仰对国家的形成所产生的催化作用。现代社会,普遍的是政教分离,你想把王权重新置于神权之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神权仍然有它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它应该担当起它特有的责任,这个特有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在世俗的国度之外维系一个统一的精神国度,这个统一的精神国度为世俗的国度服务。现时代,世俗国度从它的形态上讲,是分化了,显出多元化的态势,但是在精神的国度,信仰以一种跨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种族和国家界限的方式,继续维系着世道人心。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建设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安全,必须重视信仰建设,否则的话,中国人就会被别人洗脑,变成了一种没有根的群体。我们千万要警惕,别在不知不觉间被别人洗脑却还全然不知。这是讲信仰对社会的维系作用。

(4)信仰对个人而言是最捷径的学习

信仰对个人而言是最捷径的学习。前面打过比喻,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可以用最省时间的方式接受一笔丰厚的、智慧的遗产。当然,这个遗产要完全变成自己的血肉,还需要他慢慢地去消化。但是,比起那些“梦里寻他千百度”,东拼西凑,历尽艰辛,还是要快捷得多,少走很多弯路。

(5)信仰是心灵的安顿

信仰是心灵的安顿。它可以快捷有效地整合我们的人生资源。人这一辈子有很多资源,我们的时间、经历、健康、社会关系等,都是资源。这些资源,打一个比喻,就像一支军队,有炮兵,有步兵,有骑兵,有各种武器。但是如果这支军队没有统率的话,它就没有战斗力。一个人的生命资源也是一样。你说我的身体很强壮,智商很高,我很年轻,很聪明伶俐,但是,你这一切东西如果没有统率,其结果就很难说了,有时会被白白地浪费掉。很多人的一生,其资源完全是无序的,在无序中挣扎、寻找,等到最后慢慢地弄清楚了,人也已经老了。

中国古人讲,天地有一种统一性,人的身心也有一种统一性,古人叫“一”。人之所以要学习,就是为了要得到这个“一”。得到了“一”,他的心就安下来了,他的人生资源一下子就有序化了。这样的例子在佛教徒里太多了。有的佛教徒在信佛以前,有很多毛病,打架呀,酗酒呀,迷茫呀,一旦有了信仰,突然变乖了,老实了,安静了,上道了!所以,得“一”很重要。

这种“一”,是我们借用儒家的话。“一”有各种层面的意思。比如,在人生的事业上有“一”,就是你要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适合干什么。最苦恼的就是这个问题。有的人不知道他适合干什么,大学生毕业以后,干干这个,干干那个,慢慢地岁数也大了,人也老了,什么都没有干成。有的人一下子就知道,我就是画画的,即使每天饿着肚子画,我也愿意。可能有的人说,我就是扫马路的,也好啊,得“一”,心就安了,他每天就扫他的马路,不给世界添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事业层面的“一”。

这里我讲的得“一”,是什么意思呢?是关于宇宙人生,是关于人生活着的意义。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当和尚,为什么出家呀?”这个不好说,不好说的意思不是说我有什么秘密,实际上,就是得了“一”呀,就是你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明白你要干什么了。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你明白了要干什么之后,其他的就不重要了,什么吃素喽,独身喽,早起喽,别人不理解喽……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你知道你要干什么了,这个是最大的喜讯哪!其他根本不重要了。这种心态有谁能理解呢?你费尽口舌跟他讲什么别的,他永远带着怀疑的神色,觉得你隐瞒了什么——其实没有,就是得“一”。

信仰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安顿,让我们的生命资源有序化。它是一个资源的最佳配置,也是生命资源的最大优化。我们经常讲,浪费很不好,浪费物质,浪费钱财,浪费大自然的资源。但是,我们知道吗?最大的浪费是发生在心里的,心灵的无序是最大的浪费。心里一旦有序,它产生的能量是不得了的。佛的心就是一颗有序的心,就是这一颗有序的心,它的力量从两千六百多年前,一直影响到现在,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都是从他那个有序的心引发出来的。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发射他的心的影响,其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其实,这颗有序的心,并不神秘,我们大家都有份。我们的心一旦调整到有序,就跟佛是一样的。两千六百多年之后,还会继续有人坐在这里研究:“哎呀!某某当时是这么讲的。”就这样,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

(6)信仰是心中的绝对命令

信仰在我们人的成长过程中,它是一种绝对的命令。信仰跟科学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信仰的前提是绝对的。经常有人问我:“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变化,你们有没有把佛教发展一下?”这很难跟他讲清楚,因为佛所讲的真理来自于他对生命的体验和体证,这种体验和体证从古到今没有所谓的发展,也没有所谓的不发展。虽然,在表达和传播这些体验和体证,以引导人们去了解、学习和修行佛法这个方面,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但是,佛陀所宣讲的真理以及对我们的要求,在我们心中却是绝对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要我们信仰它、接受它,我们就会取得飞速的进步。因为人有惰性、有劣根性,在困难面前容易妥协,总是给自己找台阶、找退路,为自己说情、开脱。有了心中的绝对命令之后,情况就不一样,那时你就没有回头路了。很多人信了佛以后,他们的变化非常大,原因就在这里。比如,以前性格孤僻的人,学佛之后,变得很开朗,以前不爱接触人的人变得很随和。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感到我自己学佛之后变化也特别大,就是因为接受了那种绝对命令,以前我根本不喜欢做的事,不喜欢接触的人,现在都没有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信仰要你这样做。先不谈别的,你先去做,按照信仰的要求去做,做着做着呢,自己就变了。人是可以变化的,可以重新组合,重新塑造,重新开发。信仰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从小到大,其成长的过程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与他先天的体质、气质,还有后天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有关系。我们发现其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在有老师和父母的绝对权威之影响下,个人的成长变化发生得快,而一旦这种绝对权威不存在的时候,他以后所发生的改变都是一些浅层面的。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信仰的作用就如同老师和父母一般的绝对权威。当你的心中有了信仰,并时时像老师和父母向你发出绝对命令那样,你就会及时地改变自己,并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2.信心来自于行动

信心不仅要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同时还来自于行动当中。行动就是你要实际地去做,通过不断地行动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要行动,要去接触,这是禅宗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须亲自去品尝,别人告诉你什么味,那只是个概念。要知道生活的味道,你要去活;要知道钱的味道,你要去挣;要知道人的味道,你要跟他打交道。这一切,光在书上看是不行的,必须实际地去做。只有通过行动,你的信心才是真实的,你的信仰才是有力量的。

我个人把佛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叫静观,第二部分叫行动。要在静观中行动,在行动中静观。通常,我们理解的佛教就是闭目打坐、念佛、念经,其实佛教不只是这些。佛教更重视行动。在行动中静观,在静观中行动,这二者高度的统一,就是佛教所讲的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这个“不动”,我们经常会误解,误以为就是待在那儿,什么都不干。实际上,如如不动的意思是随缘不变,完全根据条件来反应,其分寸就在自己的心中。所以如如不动并不是说不动,而是不妄动。

3.信心来自道德的纯洁

一个人如果在道德上出现了问题,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信心来自于道德的纯洁。而道德的纯洁将涉及到下面要讲的第二个功德法财,叫“戒财”。

先回到我们的题目上,“七种功德法财”的第一财——“信财”,我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想说明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信财一旦建立起来了,钱财自然不会成为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每年的旅游收入非常之多,光普陀山一年就是十几个亿。五台山现在的门票是一个人一百多块钱,虽然有些贵,但还是有人往那儿去。我猜想,就是一个人一千块钱,也会有人去。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相信里面的佛!你看,信就这么大的力量。信的力量不可思议。

人和人之间,当你信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把一切都交给他。信,多么重要!企业也是这样。所以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企业的信——在社会面前的信的资源,比钱更重要。为了推销产品,很多企业在电视上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广告费,几百万、几千万、上亿,干什么?买信。信要卖钱,很容易;但是要用钱去买信呢,很费劲,需要你持续地轰炸,不断地增加广告费。于是,不少企业又开始想新的办法。既然用钱来建立信比较难,那咱们就用有公信力的人来建立信,于是就有了“形象代言人”。形象代言人,大家都信他嘛!所以请他做我们产品的形象代言人,附带的,我们的产品也就跟着他提升了知名度。但是,形象代言人也会出偏差。形象代言人一旦为了钱而拼命透支自己的公信资源,其公信力也会受到损伤,那时想恢复没有当形象代言人之前的公信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珍惜自己的信——诚信资源,要精心呵护和培养自己的诚信资源。为了成就大事,有时候你要不惜巨资,努力在公众面前树立一种诚信的形象。你不要怕,这种诚信的形象一旦建立起来,你会把本钱成倍地再赚过来。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