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2010年度第五期 / 禅七问答 |
禅七问答 圣一 |
1.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 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列三点: 内宿业外魔障。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种子在静的时候涌出来,是名“业”,属于心,有戒有惭愧心就可以抵得住。戒对自己来说,惭愧心对别人来说,故大众同住易生惭愧心。另外一种是属于外境,有时是佛菩萨来试验,有时是魔,更有魔王入别人凡夫身来骚扰行者。总之外境到来,不论是好是丑,都不要著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初发心人很少遇到外境障,一定是修行有功夫时才招这些外境界。 长远心。世人喜欢有为法,不愿从无所得下长远心。 死板人易著有为法,不知禅宗是活的,无有定法。近人通通用一话头,执一死话头。下手处单提一句佛号,看其出处就可以。 2.问:什么叫做话头? 答:话头是自己,自己研究自己,不明白就是话头。疑情断断续续是小疑,生死心切方可起大疑。自己研究自己,眼可看万物不难,眼看自己才难;口可念佛不难,念自己才难。故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反闻闻自性则不分别,不理他人非,常自见己过,若不反闻,则见人非,不见己过。自己看自己别忘了自己,忘了自己别忘时间,一切法空,离一切法即正慧,即话头。 3.问:为什么提话头的时候,妄想好像暂时压下,但另有一些微细妄想跟在后面? 答:粗妄想能使人造业,流转生死,所谓提起话头即压下粗妄想,但仍有细妄想在。细妄想不会令人造业,故细妄想不会令人流转生死,只是遮障真如,遮障法身,令人不得见真面目。 4.问:怎样叫做开悟? 答:见到本来面目后是开悟。但无明未破,故水边林下长养圣胎,悟后更要修。 5.问:何谓无明? 答: 如人熟睡,梦中可以作主,但无梦时,那个主何在?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古人云:破无明如破牢关。 6.问:上来(禅七)开示与虚云老和尚的“一念未生”究竟有无抵触? 答:所谓“妄想执著,不能自证”,指的是第六识妄想及第七识执著,现在以第七识用功,话头便相续无间断。 7.问:第七识起用时的所谓话头不也是妄想吗? 答:在迷就是执,我们只要令第六识的妄想不起,妄想不起就是不生不灭,所谓“前念不生,后念不灭”,但不能令第七识(话头)停止而去看一念未生。你只要在妄想不起时继续看那句话头,相继不断地看下去,自然便会看到一念未生以前。 8.问:我曾听过一位高僧说:每早醒来时留意一下你的第一念是什么,是胡里胡涂、是一片混沌、还是正念分明,那时你便知道自己的境界是什么。我现在每早醒来时,不用作意,更不用提,那句话头便自然现前,这是否表示我已有进步? 答:这是善根。所以古来丛林大清早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漱口洗脸,更不是跑香,而是坐香,就是为了保持这一念不失。若洗脸跑香等,这一念便失去了。 9.问:有时话头一提时,便连绵相续,若歇而未歇,轻如鸿毛,似有还无。在此情形下,是否不应再提,就这样看下去? 答:不应再提,如此看下去便能看到一念无生。若妄想起时,才把话头再提。 10.问:既然观音菩萨所修的耳闻圆通与参禅那么相似,为什么古来祖师不提倡修耳闻圆通而用参话头? 答:耳闻圆通以色阴为下手处,破色、受、想、行,均有一个“我”在,“我”最难破。参话头没有一个“我”,直参到底,故古来祖师不用耳闻圆通而用话头。 11.问:打禅七时,晚香有所谓智慧面包。闻说虚云老和尚极力主张持午,不知打七时可有开方便? 答:他在南华寺主七期间,根本就没有面包吃,有时晚上有施主拿食物供众,别人吃,他不吃。 12.问:何谓十二入? 答:六根加六尘名十二入。六尘入六根 (如色入眼) 叫外六入,眼入色等名内六入,即六根缘六尘。六根属情,六尘是境,属无情。如见黄金(境)而生爱叫情,因情而取叫作业。六根六尘同时而有,如蜗牛两角,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六尘无情,六根有情。无六尘,六根起不了作用;无六根,亦不知有六尘,如睡时眼不知色。 13.问:有人参禅时观妄想心,此法可行否? 答:妄想遮障佛性,观妄想心也属观心,但较困难,妄想狡猾,变化无穷。观无心则较易,无心即无妄想心,话头一提,正念现前即是无心,亦即是无念。 14.问:何谓“三千里路逢人不可错举”? 答:有亦不著,无亦不著,此时才是正式话头。正念即是话头,亦即无念,但还有我。最后如泥牛入海,无妄想、无话头、无我、无虚空。 15.问:止观与参禅有何异同? 答:参禅包含止观,止观不含参禅。止观也可见性。止妄想,观一切法,法法皆是真如,故可见性。 16.问:破五阴是否必定要由色开始而至识?是否要历劫去破? 答:不一定,最好由想阴下手,一念不生全体现,狂心顿遏。 17.问:“ 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请问此话怎解? 答:心净无妄想,因净而能参禅,心则明,便是禅,故谓“净中之禅”;参禅用起功来,无妄想,得净境,佛自念,故称“禅中之净”。 18.问:何谓实相念佛? 答:念佛而见实相叫实相念佛。 19.问:《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为什么药王菩萨燃身需时千二百岁,但燃臂却需七万二千岁? 答:燃身表破我执,破六根六尘,我执是幻觉;燃臂表破法执,破有无二法。破有见真谛,破无见俗谛。我执只有一,法执则无量无边。我执一刹那间破,法执要渐破。 20.问:我一向是参话头的,最近早上醒来时,我发觉我正在念佛,佛号连绵,相续不断,若想提话头时,话头很快被佛号代替,兼且话头要著力去提才有,提了之后,话头是一句一句的若断若续,而佛号则不用著力而连绵不断,很平和的念下去。 答:佛号也可作话头,所以我常说参禅参得好的人,念佛也一定好,话头看得越清楚,念佛也跟着念得更加清楚。你现在只管照顾这一个微细的佛号,以此为主,原来的话头为宾,宗门上称这种修行方式为宾主,在教下则称为正行及助行。所以古来祖师以参禅为主行,挑水破柴踏碓为助行。 21.问:但是当我提本来的话头时,发觉有疑情在,现在照顾佛号,以佛号为话头,疑情便没有了。 答:那是粗的疑情,你当然觉得他存在;而那个连绵不断的佛号是微细的疑情,应该照顾那个微细的疑情,一直看下去,看到一念无生。 22.问:当我作务时,或是坐香时,发觉那句微细的佛号与妄想同时存在,于是立即停止妄想去看那句佛号,怎料一看之下,佛号变得粗起来,我知道粗不及细,但若要再看那句细的佛号,除非连呼吸也无,否则一动,佛号转粗,变了有觉有观。 答:古人有所谓“大死一番,大活一番”。一般的把妄想止下来不叫大死,要连妄想的根也断除才叫“大死一番”。妄想死得透,真如活过来,叫“大活一番”。妄想尽,真如活。现在一定要慢慢挨过去。所以长远心最重要。佛号既微细,呼吸跟着一定会微细的。挨过了之后,便是另一番境界。 (附:晓峰禅师云:若论参禅事,全生全死者速,半生半死者迟,何以故?全生全死者,正念易回;半生半死者,妄念难息。以此,乃有迟速之别。) 23.问:何谓坐断两头? 答:心与境是两头,能与所,根与尘亦是两头;心境双忘,无能无所,根尘脱落,便是坐断两头,亦即前后际断。 24.问:有人说,念佛是自他(佛)两力,修行容易,参禅则单靠自力,没有佛力加被,是否如是? 答:不是,参禅靠自力,亦有佛力,两样力都有。佛力冥中加被,譬如太阳普照大地众生,无论你是工商仕农,一样照你,不会只照农人,不照工商仕人。佛力亦如太阳,加被一切众生,又如一朵鲜花,没有阳光不能盛开。参禅亦如是,没有佛力于中加被,不能开悟。故无论修何种法门,众生单靠自力是修不了的,一定要有佛力的加被。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