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0年度第四期《高峰禅要》简介
 

《高峰禅要》简介

兀 斋

(附原文选读五则)

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之法嗣,俗姓徐,苏州吴江人。其母生他之前,曾梦见一僧人乘舟前来投宿,因而生师。原妙禅师十五岁从秀州(今浙江嘉兴)嘉禾密印寺出家,拜法住法师为师,十六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学习天台教法,二十岁投净慈寺,立三年之死限,学习参禅。当时,住持净慈寺的是无准师范禅师的弟子断桥妙伦禅师。原妙禅师二十二岁依止断桥妙伦禅师参学,妙伦禅师令他一心参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之话头。原妙禅师虽用功精勤,以至于胁不至席,口体俱忘,但却未有发明。

后听说雪岩祖钦禅师住在北涧塔,原妙禅师于是怀香(袖中笼香,以示求法之诚)前往礼谒。刚问讯完毕,祖钦禅师便拈拄杖,将原妙禅师打出丈室,然后闭门不出。如此者再三。原妙禅师不生退意,终于得以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于是教他看赵州“无”字公案。原妙禅师遂谨依师教,精勤参究,无有虚日。此后,原妙禅师每次入室请益,祖钦禅师都要问他:“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原妙禅师刚要开口应答,祖钦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如是情形,发生过好多次。

后来,祖钦禅师前往处州(今浙江丽水)之南明佛日禅寺传法,原妙禅师便上双径坐夏。在参堂里,原妙禅师刚用了半个月的功夫,一天晚上,梦中偶然忆起断桥妙伦禅师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忽然疑情大发。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原妙禅师精进参究了三昼夜,目不交睫。后逢少林忌日,原妙禅师随众到三塔诵经。就在诵经的过程中,原妙禅师忽然抬头看见五祖和尚的真赞(画像题赞),“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原)来是这汉”,蓦然打破“拖死尸的是谁”这一疑情。当时,原妙禅师才二十五岁。

坐夏结束后,原妙禅师便前往南明,拜见祖钦禅师。祖钦禅师一见他,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者(这)里?”原妙禅师于是大喝一声。祖钦禅师便拈拄杖要打,原妙禅师遂接住拄杖云:“今日打某甲不得。”祖钦禅师便问:“为甚打不得?”原妙禅师一听,便拂袖而出。第二天,祖钦禅师见了原妙禅师,便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原妙禅师道:“狗舔热油铛。”祖钦禅师道:“你那里学者(这)虚头来?”(你从哪里学来这些虚假不实的口头禅?)原妙禅师道:“正要和尚疑著。”祖钦禅师于是便走开。从此以后,原妙禅师机锋竞辩,不让于师。

祖钦禅师后来移住天宁道场,原妙禅师亦随前往,殷勤执侍。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白天)浩浩(纷纷扰扰)时,还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再问:“正睡著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原妙禅师被问得哑口无言。祖钦禅师于是嘱咐道:“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

原妙禅师于是谨遵师旨,奋志入临安龙须隐修。他暗自发誓道:“拌一生(豁出这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者(这)一著子明白!”就这样,原妙禅师默默地修行了五载。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将枕头推到地上,“咚”的一声,原妙禅师终于豁然大彻。他欣喜地自言自语道:“如往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原)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

原妙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龙须住山。在这九年期间,其生活极为艰苦。“缚柴为翕,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

南宋咸淳十年(1274),原妙禅师迁浙江武康双髻山,开法接众,一时学徒云集。景炎元年(1276),元军南下,为避兵乱,衲子四散,唯原妙禅师独掩关危坐自若。兵乱之后,信众又纷至沓来,原妙禅师每天都应接不暇。不久,原妙禅师便遁于西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禅师于中经营了一座洞室,进退丈余许,名曰“死关”。他将侍者打发走了,以破瓮为铛,日中一食。要进入他隐修的洞室,必须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难得见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禅师曾设“六则垂问”,以验学人——

“一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五曰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

六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凡此六问,来参者倘若下语不契,原妙禅师即闭关不出。因此,自非通关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在原妙禅师的德风感召下,其弟子后来发动信众,就在他隐居地附近,创建了师子禅院,请他出来开堂说法。当时恰好祖钦禅师迁住仰山,给原妙禅师寄来了表示得法之信物——竹篦和拂子。这样,原妙禅师才肯出来拈香说法。

曾有上堂法语云:

“尽十方世界是个钵盂。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么吃?参!”

原妙禅师很早以来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禅师升座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众中还有知落处者么?”说到这里,便沉默良久,接着又说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上午的时候,原妙禅师突然说偈云:“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说完,便泊然而逝。

师生于1238年,卒于1296年,世寿五十八。

高峰原妙祖师的平生开示,由侍者持正钞录保存,后由直翁居士洪乔祖编辑成书,刊行于元代,名曰《高峰原妙禅师禅要》,简称《高峰禅要》,共一卷,被收入《卍续藏经》第七十册。另有王柔等编的《高峰大师语录》(简称《高峰语录》),两卷,与前书内容大体相同,唯后者附有洪乔祖撰写的《高峰禅师行状》、家之巽撰写的《高峰禅师塔铭》。该书收录了高峰禅师在湖州双髻庵和西天目师子禅院等地所做开堂普说、示众法语、除夜小参、书信等,对如何参话头、用功夫做了详细的阐述。该书刊行后,很快盛传于丛林,被衲僧们尊为参禅之要旨。

高峰禅师上承无准师范、雪峰祖钦之法系,为圆悟克勤下五世,虎丘绍隆下第四世,他的法系后经中峰明本——千岩元长——天奇本瑞——幻有正传,一直传到明清以后。明清以来丛林中盛行的参禅方法多受高峰禅师的影响,都强调疑情的作用。

高峰禅师的禅法,既继承了北宋临济宗杨歧派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之思想,又结合自己的实修体验,有所创新,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强调“疑情”在参话头中的核心推动作用。

二是强调无心在悟道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高峰禅师认为,参禅要得力,必须对所参话头生起真实的疑情,让自己沉浸于浓厚的疑团中,将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在所参的问题上,借助疑情所产生的“欲罢不能”之张力,不参而参,以此摒除一切妄想、分别、思维,一如“夫子三月忘味,颜回终日如愚,贾岛取舍推敲”,行不知行,坐不知坐,食不知食,如痴如呆,“不动不摇、无来无去、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此即无心三昧,最后时节因缘到来,突然打失所参话头,“人法双忘、心识俱灭”,即可顿悟本来,“元(原)来尽大地是个选佛场,尽大地是个自己”。

高峰禅师认为,在参话头的过程中,真实的疑情生起之后,其妙处有三:一是不受昏沉、散乱的干扰;二是能做到不参而参,功夫易于成片,得力损力;三是能有效剿除生灭意识的缠绕。所以,参话头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易于使自己产生疑情的话头作为参究的对象,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拖死尸的是谁”、“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等等。

在参禅的过程中,要放下一切,不能将心待悟,不能希求胜境,要无所求、无所得,心里空空荡荡的,即所谓“无心合道”。

高峰禅师提醒学人,参禅必须具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大信心,二是发大愤志,三是起大疑情。大信心既指对参话头这一法能引领学人开悟这一点有决定不动摇的信心,同时也包括对即心即佛、一切现成、当下即是这些宗门的圆顿知见有决定的信解。大信心强调的是信与解的到位。大愤志主要是指生死心切,精进不懈,矢志不渝。

《高峰禅要》语言平实,文简义丰,特别适合初入门的人阅读。想走参话头这一路的人,认真阅读此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读]

予假此来二十四年,常在病中,求医服药,历尽万般艰苦;争知病在膏肓,无药可疗。后至双径,梦中服断桥和尚(断桥妙伦禅师,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嗣)所授之丹,至第六日,不期触发仰山老和尚所中之毒,直得魂飞胆丧,绝后再苏。当时便觉四大轻安,如放下百二十斤一条担子相似。今将此丹,普施大众。汝等服之,先将六情六识、四大五蕴、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总镕作一个疑团,顿在目前,不假一枪一旗,静悄悄地,便似个清平世界。如是行也只是个疑团,坐也只是个疑团,着衣吃饭也只是个疑团,屙屎放尿也只是个疑团,以至见闻觉知,总只是个疑团。疑来疑去,疑至省力处,便是得力处,不疑自疑,不举自举。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无丝毫缝罅,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如顺水流舟,全不犯手。只此便是得力底时节也。更须确其正念,慎无二心。展转磨光,展转淘汰,穷玄尽奥,至极至微,向一毫头上安身,孤孤迥迥,卓卓巍巍,不动不摇,无来无去,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从兹尘劳顿息,昏散剿除,行亦不知行,坐亦不知坐,寒亦不知寒,热亦不知热,吃茶不知茶,吃饭不知饭,终日呆蠢蠢地,恰似个泥塑木雕底,故谓墙壁无殊。才有者(这)境界现前,即是到家之消息也,决定去地不远也,巴得构也,撮得着也,只待时刻而已。又却不得见恁么说,起一念精进心求之,又却不得将心待之,又却不得要一念纵之,又却不得要一念弃之。直须坚凝正念,以悟为则。当此之际,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六根门头伺候,所有一切奇异殊胜、善恶应验之事,随汝心设,随汝心生,随汝心求,随汝心现。凡有所欲,无不遂之。汝若瞥起(刹那生起)毫厘差别心,拟生纤尘妄想念,即便堕他圈缋(huì,圈套),即便被他作主,即便听他指挥,便乃口说魔话,心行魔行,反诽他非,自誉真道,般若正因从兹永泯,菩提种子不复生芽,劫劫生生,常为伴侣。当知此诸魔境,皆从自心所起,自心所生。心若不起,争如之何?天台云:汝之伎俩有尽,我之不采无穷。诚哉是言也!但只要一切处放教冷冰冰地去,平妥妥地去,纯清绝点去,一念万年去,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歘(xū)然(忽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勉之!勉之!

若谓着实参禅,决须具足三要。第一要,有大信根,明知此事,如靠一座须弥山。第二要有大愤志,如遇杀父冤仇,直欲便与一刀两段。第三要有大疑情,如暗地做了一件极事,正在欲露未露之时。十二时中,果能具此三要,管取克日功成,不怕瓮中走鳖。苟阙其一,譬如折足之鼎,终成废器。

若论此一段奇特之事,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如握拳展掌,浑不犯纤毫之力。只为心猿扰扰,意马喧喧,恣纵三毒无明,妄执人我等相,如水浇冰,愈加浓厚,障却自己灵光,决定无由得现。若是生铁铸就底汉子,的实要明,亦非造次,直须发大志、立大愿,杀却心猿意马,断除妄想尘劳,如在急水滩头泊舟相似。不顾危亡得失人我是非,忘寝忘餐,绝思绝虑,昼三夜三,心心相次,念念相续,扎定脚头,咬定牙关,牢牢把定绳头,更不容丝毫走作。假使有人取你头,除你手足,剜你心肝,乃至命终,诚不可舍。到者(这)里,方有少分做工夫气味。嗟乎末法,去圣时遥,多有一等泛泛之流,竟不信有悟门,但只向者(这)边穿凿,那边计较,直饶计较得成,穿凿得就,眼光落地时,还用得着也无?若用得着,世尊雪山六年,达磨少林九载,长庆坐破七个蒲团,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赵州三十年不杂用心,何须讨许多生受吃?更有一等汉子,或十年二十年用工,不曾有个入处者,只为他宿无灵骨,志不坚固,半信半疑,或起或倒,弄来弄去,世情转转纯熟,道念渐渐生疏,十二时中,难有一个时辰把捉得定、打成一片。似者(这)般底,直饶弄到弥勒下生,也有甚么交涉!若是真正本色行脚高士,不肯胡乱,打头便要寻个作家,才闻举着一言半句,更不拟议,直下便恁么信得及、作得主、把得定,孤迥迥,峭巍巍,净裸裸,赤洒洒,更不问危亡得失,只恁么捱将去,蓦然绳断吃撷,绝后再苏。看他本地风光,何处更觅佛矣!又有一偈举似大众:急水滩头泊小舟,切须牢把者绳头。蓦然绳断难回避,直得通身血迸流。

万法归一一何归,只贵惺惺着意疑。疑到情忘心绝处,金乌夜半彻天飞。

若穷此事,用工极际,正如空里栽花,水中捞月,直是无你下手处,无你用心处。往往才遇者境界现前,十个有五双打退鼓。殊不知正是到家底消息。若是孟八郎汉(指乡野没有被恶知识污染的实头汉),便就下手不得处,用心不及时,犹如关羽百万军中,不顾得丧,直取颜良。诚有如是操略,如是猛利,管取弹指收功,刹那成圣。若不然者,饶你参到弥勒下生,也只是个张上座。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