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0年度第三期关于生活禅 [二]
 

关于生活禅 [二]

净慧

(接上期)

二、什么是禅

禅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大家 抬头看上面那个墙壁上(指墙壁上的 “无”)——我们在看这个字的时候,已经 是一个障碍。既然是无,它也没有形状,只 是借这个字,来表示禅的内涵,但禅绝对 不是这个字。禅是无,无,又是什么呢? 无,不是没有。如果我们把无,理解成为有 无的无,那就错了!无是超越,是超越了 有无的对立,这样的无,才有意义。禅,是 整体性的,不是二元的,也不是一元的。禅 就是不可界定的东西,如果可以界定了, 那也就不是禅了。有时候也用空来描述禅 的境界。禅是空。空,不是一物都无;空,是 一种超越有无对立的大智慧。从这两点来 讲,禅就是永恒的突破,只有突破,才能体 现禅的风采,禅的意境,禅的创造力。如果 有一件事情能够限制它,禅的创造力就没 有了。所以,禅,是我们生命中无限的创造 力,它不是上帝,它是佛性。它是如来藏, 它是法身,是真如。说出这个名字来,已经 是多余的。但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禅究竟 是什么,所以用这些假名描述一下,但一 定要直接去体会禅。

比如临济禅师在黄檗禅师座下,依止多年,参学多年,依然 不能开悟。黄檗禅师就想到,他的因缘可能不在我这个地方,就 把他指示到大愚禅师那里去。到了大愚禅师那里,经大愚禅师的 指点,临济禅师开悟了。开悟以后的表现是什么呢?他不是顶礼三拜,而是在大愚禅师的胁下打了三拳头。大愚生气了没有? 没有。但是他说了一句话,你的老师还是黄檗,与我无关。临济禅 师于是又回到黄檗禅师的座下,见了黄檗也不顶礼,也不叩拜, 劈头盖脑就是一巴掌,黄檗禅师只是一笑,说一句,看你这个疯 癫汉!这多奇妙呀!现在出现这个场面,那还得了啊,媒体上报 纸上还不炒得沸沸扬扬呀!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愚禅师看到 他启发了这么一个好弟子,竟敢在老虎的头上拔胡须,这多了不 起!所以他很高兴。黄檗禅师同样如此,这一下放心了,终于我 的法门有人继承了,高兴。

禅师的那种作略,那种直接性,那种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只 有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面,只有以佛家的大智慧,加上中国文化 的熏陶,才能够出现这种超人的卓越,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无限的 创造力。临济禅师的道场,就在我们石家庄以北二十公里的地 方,正定临济寺。今天天下的佛弟子,我所说的天下,就是指的我 们汉传佛教这个系统,我们皈依了也好,出家了也好,都要起一 个法名,这个法名,绝大部分都是根据临济宗的派系而来,所以, 严格讲起来,我们汉传佛教的四众弟子,可能有90%以上都是临 济宗的子孙。祖师那么伟大,他创造的宗派才能够具有那么强盛 的生命力。

禅,是生活中专注、清明、绵密的觉受。所以生活禅中这一点 最关键,就是觉照,就是自觉性,就是觉醒,就是觉悟 ,就是觉悟的那样一种受用。它不完全是功夫,它是功夫到了炉火纯青那个时候的一种受用。有了这种受用,生活禅,禅生活,才可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涌现出来。 我们要修的,要训练的,要培养的,就是这样 一种清明、绵密的觉悟的受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迷失,从哪 里来的?就是因我们不能觉悟,总是在迷惑当中。禅是一切,又 超越一切。既然是生活禅,生活是一切,禅也是一切。

我在十几年前,写了《生活禅开题》这篇文章。《生活禅开题》 中,曾经讲到什么是禅。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禅是什么。 从自然现象来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 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天星斗是禅,皓 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 无声是禅。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 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伪 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 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从 审美意识来说,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 是禅,超越是禅……当然可以举出更多现象来说明禅的普遍性, 但仅此就足以说明:禅是一切。同时如果禅就是它本身,那又把禅局限了,所以禅又超越一切。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指导 一切。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提升一切。在我们这个空间,没 有一个人身上没有禅,没有一点点的空间没有禅;是它,又不是 它。禅,是三界中的源头活水。我们住在城市里的人,要知道什么 是源头活水,简直是神秘得不得了,只有住在大山里的人,才知 道源头活水是什么,才知道那个来源的重要性,才知道那一溪流 水,是永远都不会停止,永远都不会腐败,永远都具有流动性。

禅,很奇妙,又很实在;很普遍,又很超越。

三、什么是生活禅

生活是普遍的存在,生活就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总括。我觉得现代人,或者说西方文化,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我们人类的活动,用“生活”二字来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在佛经上有这个类似的内容,但没有像这样一个能高度概括我们生命一切的活动的词,即使有这个词,它也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不能够进入主流语言环境。比如佛教讲的“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四威仪,比如说“日用事”,这都和生活这个词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毕竟不通俗。生活二字,既通俗又普遍,而且能够为所有人接受。有这样一个对生活高度概括的词,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佛教不拿来运用的话,那就是一种自我封闭。佛教、佛法永远是开放的,不是这样的(以手做开合姿势),这样就是封闭的,它是扇面形开放的。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接受新文化的法师,都把生活这个词引进了佛教修行的描述之中。其中把生活二字用得最好,用得最娴熟、最圆满的,就是太虚大师,他的文章,他的讲演,处处扣紧生活。关于佛法与生活,佛学与生活,这样题目的讲话和文章,在他的著作里无数次地使用。进入到现代,当代,所有弘法的大德,都在运用生活这个概念,来谈修行,谈佛法。就是生活禅这个概念,也有人提过。在我之前,台湾有一位居士,偶尔看到他有文章谈到生活禅。但是,他没把它作为一个修行的体验而进行反复地探索与实践。我们河北佛教协会和柏林禅寺,从1991年开始,就在提倡生活禅,而把生活禅的具体宗旨规定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一下子就把生活禅的理念,和传统的大乘佛教的理念进行了连接。大乘佛教有两大宗旨: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所谓一智二悲,这已经是讲了一两千年的命题。一智二悲,如何把它赋予一种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意义?我们这个僧团反复地探索、推敲, 用什么词能够把慈悲与智慧的理念连接起来?最后就确定了“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有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这就定下了夏令营的宗旨。生活禅的奠基石就是这八个字,生活禅具体的修行方法,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虽然很抽象,但是,至少给我们指明了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来修学佛法,如何来弘扬佛法,如何来用佛法的精神,净化社会,和谐社会,就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实际意义是什么呢?觉悟人生是针对人类的迷失而言,奉献人生是针对人类的自私、以我为中心来说。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佛教传统的修行次第也是完全能够连接的。传统的修行次第有所谓大乘和小乘,小乘所修的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解脱道,大乘所修的是以菩提心大悲心为基础的菩萨道。解脱道以自觉为主,菩萨道以自觉觉他为主。如果我们把解脱道与菩萨道都归纳到生活禅这个系统当中,那就是——觉悟人生强调的是解脱道,奉献人生强调的是菩萨道。这样就使生活禅这个理念,与传统佛教的修行次第进行了有机的连接。当然,传统的修行次第,与禅宗虽然精神一致,但是表现的方法,进入的步骤,完全是两回事。刚才我们讲到临济禅师的故事,在传统的解脱道与菩萨道的修炼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的,你把老师打三拳那还得了呀?那犯大规矩。所以,禅宗呢,禅呢,很奇妙。

禅宗虽然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但一直到今天还有人质疑禅宗是不是佛教。因为要用传统佛教的眼光来看禅宗,确实禅宗有许多的作略、做法,是完全带有突破性的,带有创造性的,用现代的话说,带有原创性。在一些作略上,已经跳出了印度佛教的那些规矩;也正因为禅宗的精神、做法具有原创性,所以才能在中国蓬勃发展,而且不但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像越南、朝鲜、日本,今天已经影响到了欧美各国。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禅在今天欧美的文化环境之下,从某种意义上,它确实起到了震撼欧美文化或西方文化基础的那种作用,震撼还不确切,如果用动摇的话是不是太过分了?但是实际上在发挥这个作用,动摇西方文化的基石。

西方文化是二元的,禅宗就是要打破二元对立的局面,从这一点来讲,它是动摇了西方文化的基石。那么我们在修生活禅的过程中,究竟从哪些方面来落实生活禅的修行法门?我想提出以下一点看法:

在生活中,培养专注、清明、绵密的觉受,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为内容,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从而落实觉悟人生的宗旨。在生活中,培养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内涵的理念,不断和谐自他关系,从而落实奉献人生的要求。觉悟人生,所要做到的是要优化自身素质;奉献人生,所要做到的是和谐自他关系。我们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能够做些什么事?我们要永远地、无穷无尽地做这两件事,不断优化自身素质——觉悟人生;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奉献人生。永远只能够主动地做这两件事,其他的事可能都只有被动去做,唯有这两件事你可以主动去做。如果我们把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和解脱道与菩萨道,进行一个连接的话,那就是以解脱道为目标来优化自身素质,以菩萨道为目标来和谐自他关系。以此两道的完美结合,落实“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生活禅宗旨。

生活是具体的,直接的,体验的,个体的。禅也是这样,禅是直接的,打一棒你会痛,是直接的。禅在哪里呀?穿衣吃饭。禅在哪里呀?庭前柏树子。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师西来意是什么呢?是禅呗。赵州和尚不像我这样搞一上午,说七道八的。赵州和尚用手一指:庭前柏树子。多直接!因为禅没有离开每一个具体的存在。赵州和尚讲话风趣,有艺术。当时那些禅师可以说都是美学大师,艺术大师,否则的话,他怎么能够进入到那个境界里去? 进入不了。多优美的故事呀!在我们柏林寺讲这个公案,特别的亲切,庭前柏树子依然还在,赵州禅风也洋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道场来学习净化人生、和谐社会的生活禅,也具有……感染力,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词不是很确切,(问营员,你有什么词呀?营员:穿透力)穿透力也不确切,用一个不是很雅的词——诱惑力,虽然不是很雅,但很有说服力。

(全文完)(本文为净慧老和尚在第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上的开示)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