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10年度第一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关注程度的提高,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佛教也不例外。面对大众信仰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信仰层次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原有的传统佛教寺院,其数量和地区分布,出家人的数量和综合文化素质,以及僧团的道风建设和弘法力度等等,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形势了。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上千万人口,目前已经开放、有僧人住持、能够真正为信众提供修学服务的佛教寺院,不到十座,其他的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昌、石家庄等,其数目可能会比北京更少。农村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现有道场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寺院数量少、分布不均匀,新建立寺院审批困难,出家人数量有限、素质偏低,等等),各地居士纷纷自发地组织了一些规模极小的共修团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居士微型共修团体”),便成了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这些微型共修团体,介于家庭与社团之间,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丛林,也不属于居士林,它们甚至不是正规的社团。传统意义上的居士林,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许可证,有一套完整的人事、财务和法务管理制度。而这些微型共修团体,大多是信众出于个人爱好,按照“自愿发心、自愿参与、共同成就、共同分享、自我管理、来去自由”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暂时性(没有固定的资金和活动场所作保证,完全靠个人发心)的、松散的修学组织,有点类似于文化沙龙。他们大多数寄居在茶馆、素食馆、瑜伽馆、养生堂、国艺苑、书吧、社区会所的内部,或者在租来的房子里,乃至在私家住处、个人精舍里。因为活动人数极有限,活动范围极小,活动时间和地点不固定,且一般都以传统文化的形式出现,宗教的色彩极淡,所以大多数都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没有独立的法人社团地位。这些微型共修团体,就好比一群一群的小鱼小虾,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不为人们所注意。他们的聚会,通常是以某个人(或在家人,或出家人)为中心,局限于在修学方面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圈子里,完全是靠朋友之间的互相转告。活动安排的随机性比较大,一般都在节假日,内容也比较单一,或专修某一法门,或专攻某部经论,或组织放生,或临终助念。在北京,因为生活节奏快、交通拥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去寺院很不方便,所以很多佛教徒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信仰生活之需要的。

像北京一样,在其他很多省会城市里,这种微型共修团体,数量也不少,分布范围比较广,颇受信众的欢迎。几乎每一个居士都曾经参加过类似的微型共修活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就是通过这种因缘而进入佛门、走上修学道路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居士微型共修团体正在成为都市佛教中一种新型的、非常有生命力的弘化模式。对于传统寺院和僧团的弘法工作来讲,居士微型共修团体将起到一种先行的宣传和后继的保持作用。 (待 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