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9年度第五期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班步云

一.初到柏林寺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也做不了了。

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和柏林寺的缘份会很深。从第一次和哥哥一起吃饭,我从他那里知道柏林寺开始,就注定了我和柏林寺之间的缘份,也注定了我和佛教之间的缘份。从此之后我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柏林寺,并且一次次地走进这个寺院,去感受那里的宁静与深沉。它的特质和我内心的世界是契合的。

柏林寺要举办第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我被录取了。这次夏令营从 7 月 20 号到 26 号,为了这次夏令营我把我所有的事情都推后了。就如同一开始所说,有些事,现在不做,恐怕一辈子也做不了了。我很害怕再错过我与柏林寺之间的缘份。

19 号下午我踏上了来柏林寺的路程。我倒了三次车才风尘仆仆地来到石家庄火车站。当我坐在 106 路公交车上时我还在想:如果我到火车站没人接我我该怎么办?我如果单独坐车,能在天黑之前到寺吗?我到寺后,面对的又是怎样一番情景?一路忐忑。

我把七天的时间交给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寺院 ,我把七天的衣食住行交给了一群我既陌生又熟悉的人。

可到火车站,我一眼就看到了两个人举着 “ 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 ” 的牌子前来接站,那一刻,很安心。

我们在火车站出站口处等一拨拨前来参加夏令营的人,差不多七点的时候,安排我们上一辆车先走。师父和几个义工留了下来,他们怕还有人来,没人接应就不好了。

当我们坐车走时,天已经渐渐黑下来了,城市里的高楼,广告招牌都亮起了灯。车里梵音袅袅,车外灯红酒绿,宛若两个世界。

我们上高速前往赵县,但到柏林寺时,也快九点了。放下行李我们前去观音殿前学习仪规。怎么礼佛,怎么问讯,怎么诵经,怎么过堂,法师一点点的教给我们。学完仪规后,我们几个才去吃晚饭。这是我第一次吃斋饭,哇,好吃得不得了。不知道师父是怎么做的,连炒白菜这样普通的素菜也能炒得这么好吃。

住的地方也很干净,我们四个人一个宿舍,有吊扇,有蚊帐,有全新的拖鞋,并且可以洗澡。

吃住如斯,安排如此周到,我们真是感觉到家了。

二.感受柏林寺

寺里的传统是:不论春夏秋冬,早课都是从五点开始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四点半左右起床。早上四点多哎,那时候醒来的我总是魂不归位,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去洗漱。

第一次早课是坐禅,以后的早课就是诵经。我最喜欢诵经,如同一个知道用功的孩子喜欢早读一样。领诵的是云祥法师,是我最喜欢的法师之一。他走路时跟别人不一样,体态轻盈,僧袍鼓满了风。

上完早课,我们就去吃饭,在寺里吃饭叫过堂,过堂时要求止语。每个人面前都有两个碗,如果你有需要,把碗推出去就会有人为你盛饭,整个过程都不能说话。我好像从来没有吃饭不说话过,总是边吃边说,或者边吃边看电视,边吃边看书,边吃边玩电脑。我从来没有如此严肃地对待过自己面前的食物。止语可以帮你享受饭菜的味道,这时你会把骄傲浮躁的心放下,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我们过堂时有三百多人,没有一个人说话。

饭菜是不允许剩下的,连菜汤也要喝掉。因为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自布施者的一片善心。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面前的食物。不仅仅是食物,水,电,所有的能源都是不能浪费的。

我们每天都要听讲座。完毕之后总有营员把自己的相机手机之类的物品丢在文殊阁或普贤阁。但是这些东西从没有真正丢失过,因为总有其他的营员捡到以后交到值班室,你丢了东西到值班室去领就好了。非但如此,我们每一个宿舍也都没有锁过门,东西也从没有丢过。

这个寺庙的风气是如此纯正,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被感化,不知不觉地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只是有的佛性被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精进。

正所谓 “ 非关因果而修善,不计功名始读书 ” ,有时行善跟 “ 善有善报 ” 的因果论无关,它就是一个人内心佛性的显现,让我们人与人之间自觉觉他,和谐存在。

青山何处不道场?禅就在你双手合十的虔诚里,禅就在你从容行走的脚步里,这就是净慧老和尚所说的生活禅,平常心即为禅,其实禅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

即使离开了这个寺院,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心,我们还是生活在禅的世界里。

三.禅茶一味,法乳千秋

赵州不产茶,但却有 “ 赵州茶 ” 一说,怎么回事呢?这源自一个有名的 “ 吃茶去 ” 的公案。

那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赵州的从谂禅师在赵县的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接引四方学禅的人。有一天,两位刚到寺的行脚僧迫不及待地找到赵州老人来问道。

师(赵州)问二新道: “ 上座曾到此间否? ” 云: “ 不曾到。 ” 师曰: “ 吃茶去! ” 又问另一僧: “ 曾到此间否? ” 云: “ 曾到。 ” 师曰: “ 吃茶去! ” 后,院主问曰: “ 为甚么不曾到也云吃茶去,曾到也云吃茶去? ” 师召院主,主应: “ 诺! ” 师曰: “ 吃茶去! ”

这便是禅宗有名的 “ 吃茶去 ” 公案。在赵州禅师看来,吃茶也是禅修的法门之一。佛家有顿悟一说, 所有的道理都是要你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明白。形而上的禅道要通过形而下的吃茶、洗钵、坐禅等来修得,如果不懂,那么你就 “ 吃茶去 ” 吧。

从此后,便有了赵州茶。来到赵州,也总会有一碗禅意浓浓的茶来喝。

台湾佛光大学的 游祥洲 教授为我们带来了60年的普洱茶,并为我们作了 “ 禅茶一日 ” 的演讲。他还带来了一个专门种茶的人,在武夷山有 1000 亩的茶园。

喝茶有很多讲究 。茶的品性不同,煎点的方法也就不同。有时喝茶需要温度计,量杯,上好的茶具等等。

这样喝茶总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妙玉,或者是北宋的宋徽宗来。都是超级讲究喝茶的人,却不太讨人喜欢。

喝茶是一件很雅的事,雅到一定程度,变成了做作。或者变成了贵族阶级标榜自己身份的工具。

难道用一个大碗喝茶就喝不出茶的妙处吗?

所以在提问环节时,就有营员提出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喝到好茶?

这时,净慧老和尚开示说:有好心情就有好茶。一时掌声雷动。

杨惠南在《茶道与禅道》中说:中国历代茶书,对于茶树产地、茶叶种类、制茶技巧、茶具好坏、茶水优劣、煎点方法等关于 “ 术 ” 的事情,说之甚详;但对如何在喝茶品茗当中修 “ 心 ” ,却都略而不论。

重 “ 术 ” 而轻 “ 心 ”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代茶书的一种遗憾。

喝茶就是要通过有形的、形而下的茶术,来达到无形的、形而上的修心的目的,这才是茶的精髓。而这种过程和禅修又是多么的相似。我们也是通过坐禅、行禅这种方式来静心悟道。

喝茶同禅修一样,都是照顾你的心,关注你的心。而一个人只有在自己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发出怎样的声音。吃茶同禅修一样,都是悟道的手段而已。

当我一次次坐在文殊阁或观音殿前,看着那些义工为我们汗流浃背地行茶时,我总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喝茶。感谢老和尚的开示,有好心情就有好茶,至茶无味。

四.结缘关牧村

每一届夏令营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作演讲。这一次来的艺术家是关牧村。

这是一位经历过苦难的歌唱家。十岁时母亲去世,文革期间父亲被划成反革命分子,关进了监狱。十几岁的她进了天津钢锉厂当了一名工人 ,十几块钱的工资养活着她和她的弟弟。然而回首那段苦难岁月的时候,她平静地说:要感激生活给你的锻炼,不然怎么成大器?不要沉湎过去,要永远朝前看。

当她演唱才华日渐显露的时候,有人要她登报和父亲脱离父女关系,彻底划清界线。

她没有那么做。

她说,自己怎么能不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怎么能是一个反革命呢?父亲已然住进了监狱,自己怎么可能再在他的心头撒上一把盐?

其情拳拳,让人感动。那是一个让人性扭曲的时代,然而面对苦难,她并没有屈服。

她说,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坎坷,现在是名利诱惑的坎坷。

对哦,名利也是坎坷,而且是不好过的坎儿。

她在演出时,不要求住宿的条件,不要求用车的标准,而是随遇而安。人家给准备什么就是什么。她从不把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扔掉,用纸巾时总是一张纸巾分两次用。我想,只有真正受过苦难的人才会如此节约和感恩。

她说,无论何时,真正饱满的谷穗是低着头的。人要精进,活到老学到老,向上向善即为福。

苦难时她没有夹着尾巴做人,出名时她也没有翘着尾巴做人。她就是那么一个怀着一颗清静、感恩的心来歌唱的艺术家,数十年来坚持着自己的演唱风格,一枝独秀在这个艺术的万花园里,用她如天籁般的声音与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事业。

关牧村 老师现场演唱了很多自己的歌,每一首歌,都显示出一个老艺术家不凡的功底。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个艺术家,感受着她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

她是那么平和、宁静、仪态万方,用老和尚的话说: “ 她就是行走在红尘中的菩萨。 ”

五.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早上的柏林寺是安静的。上完早课吃完早饭才六点多,游人还没有进来,这时我总是要在寺里转一转。快要离开时转的就更勤了。

从山门前的韦驼殿开始,到赵州塔,普光明殿,钟鼓楼,再到观音殿,过月溪亭,最后到文殊阁,万佛楼,普贤阁。

我已经对柏林寺非常熟悉。

我第一次来柏林寺是 2008 年 7 月,那时冒冒失失地来了,没想到在奥运期间,柏林寺不对外开放。

我第二次来柏林寺是今年4月,不料这期间柏林寺有法会要召开,普光明殿以北全部都不对游人开放。

我第三次来柏林寺却可以住在这里一周,每个早晨和傍晚我都可以安静地行走在这里,我对柏林寺的感情只有我自己能体会。

我是如此爱这里。生命就是如此奇妙,我从没想到,我这辈子会和禅宗有如此的缘份,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在明海大和尚座下皈依受戒,从此以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是我终身依止的信仰。

有人说,汉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没有信仰没有崇拜,所以心里也就没有畏惧。心里没有畏惧的人是可怕的。《法华经》上说: “ 恶业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自身。 ” 一切恶果,不过是胆大妄为、自作自受而已。

佛陀有这么一个故事,他将那些向他投来的利刃化为红光满天的鲜花。这样的情景一次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那是怎样的一种胸襟?看不到报复,有的是大乘佛教的自觉觉他。佛教要我们面对一切都无分别心,这是一种不再执着计较的单纯。我喜欢这种信仰,这种慈悲之心,这种大彻大悟。

一颗纯洁的心必然感召一个纯洁的世界,一颗污秽的心也必然感召一个污秽的世界。一切就看我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罢了。

我在柏林寺生活了七天,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开始慢慢懂得净慧老和尚所说的 “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 这八个大字,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就是 “ 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 。

感恩你结识的善缘,包容你结识的恶缘吧。恶缘要善了,当下自在。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