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9年度第四期成都维摩精舍筹办档案的发现与疑情
 

禅宗振兴与今菩萨行

蜀道居士

随着佛教与国学在国人中日益深入的影响,《维摩精舍丛书》的内容和成都维摩精舍的历史也引起一批爱好者们的兴趣。但由于长期以来,有关创办成都维摩精舍的原始资料稀缺,其主要创始人到底是谁,他们与维摩精舍关系到底如何,存在一些争议。对维摩精舍历史比较关心的禅学和国学爱好者知道,四川省档案馆存有一份成都维摩精舍筹办档案,但却无缘得见原件,也迟迟无缘在媒体或互联网上搜寻到相关影印件。笔者承蒙殊缘,终于在2909年5月15日下午将这份珍贵档案的原件查到,并结合有关资料略作解析,为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这是一份内容比较详细的表格,本身只有一页,保存较好,填写内容清晰。但由于已装订成册,影印不太方便,被复印成两页。加之原件内容仝为繁体字,又有档案管理标记,可能有的读者直接看影印件不太清楚。为便于读者一目了然,笔者按原表相近格式制作了一个电子表格,同时附上两页复印件的扫描件,将档案内容公布给读者分享。表中宋体字部分为表格栏目名,楷体字部分为手书填写内容。

二、档案试解

1、发起宗旨显示,维摩精舍的创建思路明确,立意精深、高远,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事业。“昌明佛法,整饬戒行,发扬大乘救世精神”,体现了维摩精舍以大乘佛法研修为门径、弘扬大乘救世精神为目标的社团特点和性质。“促进中国固有文化”,则显示出维摩精舍的性质与一般单纯研修佛学的佛教社团又有一定区别,精舍更注重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弘扬。不论是“发扬大乘救世精神”,还是“促进中国固有文化”,都体现出精舍发起人的学识精微而志趣高远,所为乃深思熟虑的远大事业。

2、宗旨和主要筹备人、成员的身份,显示出维摩精舍以居士为主的禅研修社团性质。档案中填写的精舍宗旨,只能显示出维摩精舍是一个佛学社团,不了解《维摩诘经》典故的人,不能从精舍名称看出其显而易见的居士禅社团性质,但如果注意到其主要筹备人、成员多非出家人,而是有相当佛学修为和国学素养的军政人员,就也能看出精舍的居士禅社团性质。这一点是维摩精舍与一般以出家人为主的佛教社团的不同之处。

3、维摩精舍为30名自然人发起,筹备人员9名,没有社团或公司成员。9名筹备人员中,黄肃方、释昌圆、谢子厚、刘亚修、萧德明等5位最终未列入精舍成员之列。个中原因,想必因人而异。如发起人释昌圆,当时已在病危中,在维摩精舍筹建后不久即去世。

4、维摩精舍创办的一系列日期得到明确:“许可发起组织日期”为1943年6月20日;“筹备员推定日期”,笔者理解为筹备人员预定完成的筹备日期,为1943年10月27日;“呈报章程草案日期”为1943年7月20日;“成立大会”举行日期为1944年2月1日。

5、关于维摩精舍的设立地址。维摩精舍的成立地址,也是大会举办地,为三义庙。据卿三祥《三义庙考》一文和其他一些资料介绍,成都三义庙初名三义祠,原位于成都市提督东街,现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附近。成都三义庙,原是为宣扬《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故事及其精神而建的。三义庙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康熙《成都府志》卷九《祠祀》上记载:“三义祠,在城西,提督郑蛟麟鼎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居民烧香起火被焚,乾隆年间重修。整修后的庙宇建筑格局以中轴线为对称布局,是个四进五殿的四合院建筑,规模宏大。1949年后,该庙一度作为提督街小学和民居住房使用。 1997年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迁建于成都市内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武侯祠内的诸葛亮殿后,于2000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现于武侯祠内的三义庙系原庙材料构建,但格局已较前不同。

6、对成员一栏的解读:

(1)这份表格的成员职位设置比较全面,包括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候补理事、常务监事、监事、候补监事,近似现代企业制度。对比发现,此与当时其他社团所填表格的职位设置相似。估计这在当时是一种标准设置。但比照表格的“理事”、“候补理事”人数不同,可见至少这两项的数量上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规定。

(2)主要成员背景:

成都市维摩精舍的理事长为傅真吾。傅真吾,即抗战期间川军重要领袖人物傅常(1887—1947),“真吾”是其字,四川潼南大佛乡人,老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两次倒袁、护法战争、护国战争等,曾任重庆海关监理,二十一军驻沪宁代表、参谋长(军长刘湘),第七战区总参谋长(总司令刘湘),国民政府中央军委副参谋长、重庆行营参谋长、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裕丰银行董事长等职。他可能是维摩精舍最主要的出资人和筹款人。

常务理事两位:袁焕仙和贾题韬。

袁焕仙(1887—1966),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曾任夔关监督,当时与理事长傅常同僚。1926年前后,感世局混乱,慨然弃官,潜心释典,尤迷禅宗。师事吴兴吴梦龄、苏州道坚和尚等大德高僧。在登记表中所填身份和傅常一样,也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维摩精舍现有的两部主要著作《维摩精舍丛书》显示,袁焕仙负责了维摩精舍的日常工作,是精舍最主要的讲法、讲学者。

贾题韬(1909—1995》,清宣统元年出生,山西洪洞县赵城人。师事能海法师《能海法师系傅常青少年时期的军校同学,毕业时同随调任云南总督的川督锡良前往昆明》、赵升桥《成都民间丹道隐士》。在登记表中所填身份为二战区司令部秘书《战区司令为阎锡山》。虽然《维摩精舍丛书》一二函中都缺乏贾题韬的内容,但这份档案显示,贾题韬系精舍重要发起、筹备人士和最重要成员之一。贾题韬日后佛学著述颇多,曾与密悟格西共译有《正理一谛论》、《辨了不了义论》、《人中论》等藏传佛教典籍,并著《论开悟》、《坛经纵横谈》等书。贾题韬还是象棋大师,青少年时期曾技压群雄,著有《象棋指归》。

常务监事潘昌猷《1 900—1 981》,号文义,四川仁寿县人。是川军重要:将领、第一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将军的二弟。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金融家、实业家、民族资本家,投资经营过多达125家工商企业。与傅常联合成立西宁公司,主营川康农副土特产品。表中身份为民国参政员。有可能潘昌猷是维摩精舍仅次于理事长傅常的重要出资人之一。

因理事、候补理事、监事和候补监事的人员较多,笔者缺乏研究,本文不再分说。

7、团体事业计划述要显示,维摩精舍将经义的讲学和讲稿的刊刻作为第一步计划,将“砥砺学行,严饬戒律,期为社会担负重大责任”作为第二步计划,“齐一意志、端正思想、发扬民族精神、增加抗建力量”为第三步计划。其中,第一步计划已通过《维摩精舍丛书》一二函相关讲授和刊刻得到部分实现,后两步计划,由于本身是软目标,在实现第一步计划的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实现。但至少在当时,直到成都维摩精舍中止活动,都还远远谈不上实现了“为社会担负重大责任”这一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崇高期望。

综上所述,本次史料发现,揭开了若干史实之谜案,同时也引出新的疑情。维摩精舍“昌明佛法,整饬戒行,发扬大乘救世精神,促进中国固有文化”之宗旨,无疑是立意高远和令人钦佩的,其经义讲授和刊刻计划,对现代中国佛学及国学的传扬也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而阅览这份档案所引发的新的疑情——如在档案中职位显要的理事长傅常、常务监事潘昌猷,在以前都被明显忽视了。维摩精舍的相关史料尚待进一步发掘研究。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