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9年度第二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居士作为在家修行人,一般来说,他一身兼着三个角色:社会角色、修行角色和护法角色。护法角色就是护持三宝,尤其是护持僧宝——也就是僧团。

护持僧团,首先就是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乃至精神上支持僧团的日常修行生活以及弘法事业的正常运行,使全体僧众都能够安心办道,免受外界的干扰。毫无疑问,财供养是在家居士护持僧团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供养出家人钱财有时候并不能与护持僧宝完全划等号。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特别关键:一是发心,二是智慧。供养的时候,如果发心不纯,有所求、有所得,或者怀着拣择的心乃至爱憎的心,偏离了“令道场清净、令僧众和睦、令大众安心办道、令出家人道心坚固”和“普同供养”的原则,那么这种财供养,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周易中讲,“财能招鬼”、“财多生鬼”。钱多了,如果使用不当,有时候会毁掉一个人的灵魂。

跟过去相比,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家居士相对来说有了更多的“长财”可以用来供养出家人。有很多居士,尤其是女居士,特别发心,经常出入寺院,亲近、供养出家人,关心出家人的生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居士对于护持三宝的目的和意义在理解上不到位,还停留在简单的种福田、求福报这样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上,不知道如何把布施、供养跟自己个人心性上的修行结合在一起,不知道如何通过供养更有效地激发和坚固出家人的道心和道行、增进僧团整体的清净与和谐,只是单纯地凭着热情,结果有时反而干扰了道场,动了出家人的道心。

比如说,有不少居士到了寺院之后,只供养那些跟自己投缘的出家人,或者供养自己比较喜欢的出家人,而对其他的出家人视而不见,甚至产生轻慢之心。有的居士为了显示自己对某位出家人的恭敬,经常把他请到家里长住,做好吃的,买好穿的,甚至带他出入社交娱乐场所;还有的居士则以某位出家人身体不好为由,暗中做荤腥食物,给他补养身体;更有可怪者,有的女居士带着染污心,接受自己所喜欢的年轻出家人做“干儿子”,自己则以“干妈”自居,给予种种关爱和体贴,乃至置办精舍等;还有一些感情受挫的年轻或中年女居士,以请法、供养为由,经常亲近自己喜欢的出家人,结果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烦恼,也给对方制造了很多困扰,成为对方修行道路上的障碍(一些女居士见到年轻的出家师父身心清净,行履飘然,心底油然生起爱慕之情,她们不知这实际上是三宝的功德,是袈裟的加持,而误以为是袈裟底下的“那个人”特有魅力,遂贸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等到对方终于脱下了袈裟、穿上普通人的衣服、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对方不过是一个极平常的人而已。看对方头顶,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自己这边对对方的恭敬心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俗眼对俗眼、恶心对恶心、烦恼对烦恼了。苦果既已酿成,双方都悔之晚矣)。

凡斯种种,皆是居士无知之过,他们在行供养的时候,往往不去考虑如何护持出家人的清净戒行,如何令出家人道心坚固,如何帮助出家人融入僧团、远离尘世欲望的诱惑,而一味地以妇人之心“娇宠”出家人,见出家人有恶习、有不合清规戒律之行为,不仅不能及时劝止,反而顺其习气,增长其无明,作毁戒破戒之恶缘,还美其名为“虔诚”,自以为是在做功德,实际上却是无意中在行“污梵污僧”之实。实在地讲,当今社会僧团道风不正,居士负有不可推卸的部分责任。

佛教提倡的供养,是“普同供养”、“清净供养”。所谓“普同”,就是平等无分别,没有高下、贤愚、美丑之分。所谓清净,一是供养者自己发心清净,二是能令接受供养者道心清净。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供养常住大众远比以好恶心单独地供养某一个人更有意义、更清净。片面地供养自己所喜欢的某一个人,一方面会增长自己的分别心和执著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诱使对方产生贪恋之心,从而逐渐远离出家人的本分。所以供养要有智慧,要以帮助出家人成就道业、促进寺院和谐、护持道场清净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把钱送给出家人就了事。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