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9年度第二期以禅定炼心
 

以禅定炼心

陈兵

(接上期)

3 、由念诵入门的禅定

从念诵入门,是大乘、密乘特有的禅法,这种禅系心于佛名、咒语、经文等,口念耳听或心念心听(默念),乃摄持耳根以入定之法。《楞严经》推尊此类禅为适宜于耳根功能圆通的地球人类所修习的法门。《文殊说般若经》说,欲入一行三昧者,应面朝某佛的方向端身正坐,系心此佛,专心称念其名号,念念相续不断,能于念佛中见所念佛及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见到诸佛共同的法身—— 实相。天台宗以此为该宗所修四种大乘三昧之一,称“常坐三昧”,以九十日为一期,闭关专修,常坐称阿弥陀佛名号。该宗所修另一种“常行三昧”,是依《般舟三昧经》所说般舟三昧(意译“佛立三昧”)修法,昼夜旋行不休息,口诵心念阿弥陀佛名号,亦以九十日为一期,汉地修此三昧者历来颇有其人。

自唐释善导倡导以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持名念佛”,成为中、日、韩广大净土宗信徒的主要修持门径。 称念的方法,以《佛说阿弥陀经》“一心不乱”四字和《楞严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为要。对“一心”和“净念”,有多种解释,智者《观音经义疏》卷上分一心称名为理、事二种,存念相续不断名事一心,心与空慧相应名理一心。后人对此颇有发挥,如明传灯《弥陀经略解圆中抄》云:

事一心者,无分散意,念念无间,能排杂念;理一心者,了达能念之心及所念之佛皆无自性。

这种念法又称事持、理持。 以圆解佛我不二或离能念所念的无分别心念佛,所谓“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名理持,念至实相、真心显现,名“理一心”。《大方广三戒经》谓“若不得心,是名一心”,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理持乃至念到理一心,才能叫做净念。憨山《梦游集》卷九谓“无念乃为净念”。保持这种净念不断不失,名曰“净念相继”。

唐宋以来,称念佛名在中国、日本社会上最为流行,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者有唱诵念、出声念、默念、金刚持、记数念、随息念、光明念、追顶念、摄心念、实相念、直下念等。

唱诵念,以佛名谱曲配乐,用引磬、木鱼等击拍吟唱,多用于集体共修。唐释法照的“五会念佛”,将佛名分五段谱曲,节奏逐渐加快,至今尚流行于各寺院。今人多播放五会念佛的磁带,摄心静听。

出声念,声音有大小之别,大声念有驱散昏沉散乱之效,但久之容易伤气;通常多以仅可自闻的低声持念。

默念,虽不出声,而意念专注于佛号的音声,所谓“心念心听”,默念太久,亦易伤血。

金刚持,谓微动舌尖或唇吻而不出声的持念,密教谓之“金刚语言”,这种方法不会损伤气血。

记数念,乃以记数摄心,有如数息观之数呼吸,念时掐念珠或心中默记数,规定一日念满若干遍;或以十念记数摄心,念一佛名记一数,从一数到十,再从头数起,记数的目的,是制心不令散乱,以每天须念满若干遍鞭策自己。

随息念,谓随呼吸之出入念佛名,注意调和呼吸与佛名,是随息与持名念佛的结合。

光明念,谓随每念一声佛名,观想佛的光明,或观光明随佛号从口中出入,为持名与观想的结合。

追顶念, 倡导于明末汉月法藏, 其法以全部精神提起“阿弥陀佛”四字, “一句追一句,一声顶一声”,如提刀赶贼,步步紧追,如高山流水,遮拦不住,用力摄心,不令昏沉散乱间杂。念时“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不可轻松养神,不可沉静堕昏”, 1 字字句句,念得明明了了。汉月对七日一期追顶念的法则,述说颇为周详。

摄心念,为现代印光法师所提倡,依《楞严经》“都摄六根”,专以耳根一根摄余五根,称念佛名时只注意听其音声,字字句句听得清清楚楚,不可朦胧浮泛。

实相念,谓以实相心或无着心持名,明袁宏道《西方合论》据宋真歇清了禅师之说,以“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有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四句话为实相念佛之要,意谓以离任何妄心分别的纯一真心念佛。

直下念,谓从“念佛心即是佛”的见地出发,以不计是非、佛我的纯粹心“直下念去”,离能念、所念等分别心。

持名念佛在经中只有简要的法则, 修持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多种禅法,注意调节好念佛与呼吸、内气的关系,灵活运用。

依念诵入门修禅定,还有持咒、诵经二法。禅修所用咒语亦称“真言”、“陀罗尼”、“明”,多为佛菩萨名号或功德誓愿的概括及祈祷词,阿弥陀佛名号其实也是一种真言。持咒的方法与称念佛名相同,有出声持、默持、金刚持、随息持、摄心持等多种。持念者须对经中及上师所说真言的不可思议功德确信不疑,怀着深信和神秘感,一心不乱持念。密教最重默持和金刚持,汉传佛教界多强调以无分别心持咒,所持咒主要是“大悲咒”、“准提咒”、“六字大明咒”、“往生咒”等, 明清禅宗人颇有持准提咒为参禅之助行者。天台宗四种三昧中的方等三昧,修时旋行念咒一百二十匝,念毕礼十方佛,次端坐思惟实相。修法华三昧则专心念诵《法华经》,诵毕旋行持咒,次端坐思惟实相。这两种三昧皆以七日为一期,外相上坐、行、礼拜结合,故称“半行半坐三昧”。汉传佛教界颇有毕生以诵经为主要修行之径者,强调以虔敬心、无分别心念诵,念久功深,也有能进入禅定者。

念诵法修习中最少弊端,行住坐卧、静闹闲忙,都可以修,但入定较慢,易生散乱。

4 、由三密相应及系缘等入门的禅定

密乘法以持咒为主的禅法,称“本尊瑜伽”。本尊,指修行者所尊奉的根本主尊,即某位佛、菩萨及金刚、空行母等。密乘认为本尊是众生心本具的清净功德圆满开发之表征,对虔心归敬的瑜伽行者具巨大加持力。本尊瑜伽共同的修习方法是“三密相应”——身依本尊的姿势而坐并结本尊的手印(身密) 2 ,口诵本尊的真言(口密),意观本尊的形象及菩提心(意密),如此则与本尊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契合一致),本尊的加持力、自身的功德力、法界力三结合, 使本尊的清净功德在自身速疾显现,所谓“三密加持速疾显”。三密相应的本尊瑜伽,须经“灌顶”,依上师授予的仪轨修习,仪轨一般包括归依、发菩提心、供养上师三宝、观修四无量心、迎请本尊、观自身与本尊合一、诵真言、观实相等项目,凝缩了大乘所有的修行内容。

密教的观想本尊法,观想佛、菩萨等本尊悦意境相。下三部密法从我之心性与本尊无二的见地出发,以绘、塑的本尊形象为曼荼罗(模型),先观想本尊在对面,再迎请本尊住于自己身中。无上瑜伽部密法从即身即佛的见地出发,观想自己即是本尊,每次修法之初于一刹那间顿观自己即是本尊,称“顿起佛慢”。不仅观想身同本尊,而且观想心同本尊;不仅在打坐修法时如是观想,下座后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也时时如是观想;不仅如是观想自己为本尊,而且观想所见一切众生皆是本尊,一切声音皆是本尊语言,一切境界皆是本尊净土。从心理学看,这是借助外在的榜样,通过观想,使之深入自己的无意识,成为自己的主人,将外在精神象征不断内化,转化凡夫型心理为圣智型心理。

本尊法的持咒,与观想、调息、修气脉明点集合于一体,是各种禅法的综合,同时摄眼耳身意诸根。四部密法本尊法的修习, 又各有不同。 下三部密法本尊法分有相、无相二种瑜伽, 有“六义天”、“三平等”等方法。据空海《密藏记》,东密本尊法有五种持咒法:

1 、莲花念诵,出声念,声音大小以仅可自闻为度。

2 、金刚念诵,诵时唇齿相合,仅舌端微动。

3 、三摩地念诵,观想对面本尊心间或自己心间有月轮,月轮上有莲花,莲花瓣上排列梵文真言,意观咒字,心中默念。

4 、声生念诵,观想自心为莲花,花上有白色海螺(乐器),发出如铃声般的诵咒声。

5 、光明念诵,持咒时观想口出光明。

无上瑜伽部本尊法的诵咒,多是在自观为本尊的心轮(心脏附近身体中央)或脐轮(脐或脐下四指身体中央)观想一黄豆大或芥子大的月轮莲花,上列本尊真言,配合呼吸,一面持咒,一面观想咒字旋转。最重要的总持咒持诵法通常为:吸气时,观想诸佛加持之白色光明化为一“嗡”( om )字从头顶降下心间,变成一红色“阿”( a )字,住息久久,然后想“阿”字变成兰色“”( hon )字,将身中业障浊气从足底排出。此法称“金刚诵”。

本尊法生起次第的持诵,重点在“随察渐收”—— 观想将整个世界收摄入我身,我身收摄于咒轮,咒字依次收摄于咒尾的“”字,字从下往上收摄于其顶上的小圆点(“空点”),在空无分别中久久入定。

三密相应的综合禅定虽然事理圆满, 但实修难度太大, 近今修习者实际上多由口诵真言之一密相应入门。

佛教摄心修定的门径,还有系缘法等。系缘,谓专注于一个注意点。注意点可以选在身内,如意守双眉之间的“缘中”、鼻尖、脐下二寸半处或脐间,或观想两眉之间有一豆大明点。注意点也可在身外,迦举派《涅道大手印》所述专一瑜伽,即有注意一物法,如注意面前的灯光、墙上的一个图钉、竖在地上的一根尖木桩、镜子等。聆听单调的钟表滴答声、雨声、泉水声、轻松的音乐,凝视远处、仰卧地上观看蓝天等,都可作为修定门径而达“心一境性”。

三、修定的基本要点

由各种门径系心修定,方法和所进入的境界虽有不同,而摄心的法则和入定的进程基本一致。《菩提道次第略论》依修止的进程,将各阶段的要点总结为念、知、思、舍四诀。

念(正念),是初修时的诀要,意谓牢记所缘,不令须臾忘记,不令念头从所缘外驰及引起联想。

知(正知), 谓对自己的心态时时保持明白的觉知,了知其是否入定。对障碍入定的散乱、掉举、昏沉、沉没,保持高度警觉,及时明察其未生、将生、已生,犹如警觉的战士时时觉察敌军的动向。

思(正思), 谓在散乱、掉举、昏沉、沉没生起时,及时对治。禅籍中列举有多种对治方法。对治散乱、掉举,主要是及时收摄心念,令专注于所缘,若收摄不住,则应弄清散、掉生起的原因,用意过紧、坐姿紧张、用心上浮、要事扰心等,都能滋生散、掉。若因用意过紧、坐姿紧张导致,以放松治之;若由用心上浮导致,以意守脐下或足底治之;若因要事扰心导致,最好先处理完事务,再行打坐。若用以上方法犹治不住,可暂时放弃所修而转修数息观,或大声猛厉念佛、念咒,或修宝瓶气。若散、掉力量太大,用这些方法仍治不住,则应暂停止打坐,或礼佛,或观人生无常、观不净观,或修四无量心、菩提心等,调动禅修的动力以对治之。

对治昏沉、沉没, 主要是提起精神专注于所缘。应及时弄清其起因,若由摄心太松及坐姿松弛伛偻所致,应提持;若由吃得过饱所致,应注意节食,并以经行、礼拜、打拳等活动以对治;若由气往下沉所致,应系缘眉间、头顶上以提气上行。还可用改修其它禅定、思惟所闻教法、背诵所闻教法、用力拉扯耳朵并按摩四肢、洗面、朝不同方向远眺仰望星空、作光明想、经行、转换身体姿势、住在露天下等方法对治。对治昏、沉的最佳方法,是观想日月光明、佛光、佛眉间白毫相等光明相及净土等美妙境物,令心(大脑活动)活跃振奋。

舍,梵语曰优毕叉( upekā) , 一译“平等”、“持心平等”,意为放松、舍弃。当散乱、昏沉、掉举、沉没被降伏后,心能恒久专注一缘,渐趋寂静,此时要舍弃对所缘境的主动分别和对自心的有意摄制,止息故意摄心之念的扰动,让心自然放松,才能进入澄潭止水般的正定。如学骑自行车,已经学会后则是“不费力的集中注意”——“舍”。

现代禅修者多强调禅修中不强硬制止念头,以乐观的旁观者身份注意自己的思绪,顺其自然,但不随波逐流让念头牵着走,想象自心如门窗洞开的房子,任思绪的鸟群自由飞出飞进,而自己却独自留在室内。

1 《角虎集》卷二

2 手印,又称“印契”,以手指做成种种形状,表示本尊的誓愿、功德等,有手势语言的意味。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