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08年度第五期 / 真际禅林丁亥年秋季七日禅修开示 |
真际禅林丁亥年秋季七日禅修开示 净 慧 |
第十一讲 劝参“无”字公案 (2007年9月24日晚) 各位道友: 今天晚上的讲话,算是这次七日禅修活动最后一次的禅堂夜话,因为明天上午就要解七了。时间过得很快!七日禅修活动就要圆满之时,也正是天心月正圆的时候,时间的巧合,也意味在我们修行的路上有一个好的征兆。天心月圆象征着一切善缘好运,象征着一切吉祥圆满。而象征终归是象征,和实际的事实还是有距离的。要怎么样使象征的意义和实际的情况吻合呢?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朝着吉祥圆满的方向努力,朝着善缘好运的方向努力,这样就能使象征的意义变成现实。 世间的一切,出世间的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禅宗这一法,就是彻底地、和盘托出地告诉我们:成佛作祖要靠自己的努力,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别人的努力是别人的成果,上天恩赐的一切也仅仅是暂时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那才是自己永恒的财富。 今天上午讲到赵州和尚的无门关——禅宗第一关。怎么把“无” 字公案用到做功夫上呢?千古以来,历代禅师没有死法与人,都是随机开示。针对不同的根机,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关于“狗子无佛性”的公案,上次提到的无门慧开禅师,他说应该怎么样来参这个公案呢?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怎么样在这个疑问上下功夫呢?慧开禅师说,要将我们整个身心性命,要将我们三百六十个骨节,八万四千个毛孔,拧成一个疑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在“州云:无”的上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要一直打下去,一直追问下去,心无二用。一直疑,使疑情打成一片。做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见到人以为是树桩子,见到树桩子以为是人。用功、起疑情,要到那样的程度,才有少分相应。在起疑情的过程中,不能在“无”字上作任何解释,不能把“无”字当成“有无”的“无”,不能思量分别,不能在意识上卜度。大慧宗杲禅师在讲怎样在“无”字公案上起疑情时,一共讲了十一个不能怎么样。也就是说,要排除想像得到的、言语能说出来的、思虑所能及的,这一切都要排除。那些都不是答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是疑到山穷水尽时,忽然之间疑根顿断,亲见本来,那才是真正的答案。 今人有几个能这样做呢?除了那些老常住、老禅堂、老禅和子,肯像这样下功夫以外,年轻人听到这么一说,都胆颤心惊。为什么呢?因为,这要有极大的付出、极大的牺牲、极大的毅力,才能够坚持下去。悠悠忽忽的,散散漫漫的,永远与禅门的顿悟无缘。 “无”字公案从中国传到外国,从古代传到今天,从寺院传到社会上,从佛教也传到了其他宗教。这就说明,这个方法确实是一个彻底解决人生命迷惑的究竟方法。否则的话,从古到今就没有人肯下这一番功夫。我们今天的人并不是就没有人在这个上面用功夫,还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那些真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那些真正以己躬大事为重的人,他会陆沉众中,隐居深山老林,一年种 360 颗芋头,一天吃一颗芋头,与世无争,与世暂时没有往来。因为他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妥帖了之后,再来垂手尘寰,广度众生。古代的祖师大德都是如此行径,和今天大不相同。今天真实的人才出得少,就是因为今天的环境改变了,今天的人心改变了,今天的一切都改变了,很少有人肯下苦心。作为一个真正想要开悟、想要担当佛法大任、想要传承禅宗慧命的人,那一定是要在自己的生命本能上彻底下一番功夫,才能够有真实的成就。 明天就要解七,在解七的前夕讲这一番话似乎是晚了一点,但是来日方长,各位用功参禅也还是一个开端。解七以后,各位回到世俗生活当中,回到佛学院,仍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随时随地提起话头来参。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在说天书,要绝对相信有此事。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绝不赚人。只要我们信得及,人人有份。希望大家提起话头—— 参! 第十二讲 生活禅是当代光大佛法的必由之路 (2007年9月25日上午) 各位道友: 静中警策,静中开示,在诸方的禅七中几乎是每天都有。柏林寺的禅七把这些都简化了,只是在解七前有一次静中警策、静中开示。这样,有利于禅七中的专修,不至于天天打闲岔。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静中警策”。这一仪式,在过去是叫“讨包子钱”。现在,吃包子很少,都是吃的点心,吃的月饼,喝的饮料,就算“讨点心钱”。怎么说呢?七天下来,我们吃了、喝了、坐了,功夫怎么样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检查,就是一个检验,所以有此说法。 这一次的七日禅修,从第一天开始就说人生有三大问题,生存问题、生活问题、生死问题。这三个问题当中,生活问题是根本。生活问题处理好了、解决好了,就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活状态。如此,就能提高生存的质量,也有助于生死问题的解决。怎样来优化我们的生活素质呢?一般的人都以为有好房子,有好家具,有好饮食,有好眷属,有好的人际关系,生活素质就得到优化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要优化生活的素质,仅仅从物质上来满足生活的欲望,生活的素质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活的状况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佛教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烦恼,不想办法处理烦恼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的状况,那是办不到的。佛教是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我的身、口、意着手,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然后净化身口意。身、口、意逐步得到净化,就是生活素质不断提升、不断改善的关键。 这次的七日禅修,算上本次讲话,一共讲了十二次。东说西说,横说竖说,九九归一,还是要回到生活中来,还是要面对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才是一个根本的法门,这就是我提倡了 15 年的“生活禅”的基本精神。生活禅是如来禅、祖师禅应有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整个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几乎是每个人没有片刻闲暇的时候。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怎么样来解决我们生活中迷惑的问题呢?怎么样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活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呢?那就要用生活禅的修行理念来解决。生活禅的修行理念、修行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在座的老居士对这两句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落实这八个字,可是千难与万难。 觉悟、奉献四个字就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我们人生安身立命、处事待人的根本宗旨。所以说,修行不能离开生活,离开生活,离开身口意,无行可修。就是因为我们有生活,有生存,有疑惑,所以我们要修行。修,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出家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出家的人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出家这件事不容易做,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大志向、大愿力、大毅力的人,才能走这条路,而且还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条件。出家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同时也根本不可能。有一些人担心,你们说当和尚这么好,假设都出了家怎么办?我说,请你放一万个心,佛教存在了 2500 年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事,而且今后也不会出现。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因缘不同、果报不同,善根不同,不能勉强。在家众,一定要各安本分,在家庭中尽职尽责,在家庭中建立道场,在家庭中广做佛事,在家庭中净化家庭。但是,我一说要净化家庭,你们可别回到家里以后要求家人中秋节不能吃肉,这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没有那样条件的家庭千万不能勉强。如果一家人都能认同,那么过节吃白菜豆腐,最好。 杀生,是一种极大的负面行为。凡是生命都会贪生怕死,动物的生存是被动的,任由人类来宰割。但是一切众生都有贪、嗔、痴,人类在宰杀动物的时候,动物不会自觉地想到我要忍辱,我要成就他,我要奉献他。因为,一般来讲,动物不会有这种觉悟,除非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动物在被宰杀的时候,种种怨气全部以信息的形式保存在动物的肉当中。人类吃了动物的肉,一方面是得到了能量的补充,另外一方面也得到那些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的信息可能就把得到的能量抵消掉,而那些负面的信息又与自己身体内部相应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危害我们身体的健康、生命的延续。古人说,病从口入,这是一点也不假。希望我们所有受过三皈五戒的居士都发心吃素,慢慢地适应素食生活。但是在家庭中,还是要尊重其他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在家庭中制造矛盾,制造紧张气氛。要使家庭生活很和谐、很和睦,那也是生活禅的要求。生活禅既然不能离开生活,要净化生活,同时也要和谐生活。我有两句话,“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自身的素质要不断得到优化,自他的关系要不断得到和谐。自他关系和谐得怎么样,那就直接检验到自身的素质是否真正得到了优化。 生活禅是当代弘扬佛法,让佛法走入生活、走入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让佛法得到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我这样说,一方面是我们的生活需要禅,生活需要许多正确的理念做指导,同时也是社会大众的需求。希望我们的出家众、在家众,都反复地思考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怎样修行,怎样来扩大佛教的影响,怎样使佛法不脱离世间又能净化世间,那就一定要从生活禅入手。( 全文完 )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