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8年度第四期真际禅林丁亥年秋季七日禅修开示
 

真际禅林丁亥年秋季七日禅修开示

净慧

第九讲 无念 无相 无住

(2007年9月23日晚上)

各位道友:

这几天,我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心灵革命的战斗。自我在进行战斗,觉悟与迷惑在进行战斗,正确与错误在进行战斗。自我的心灵改造没有枪声,没有硝烟,但也是非常激烈的。一个人要和错误诀别,要和小我分手,必要有很大的勇气。往往力量不足、勇气不够,斗来斗去,不是正确的战胜了错误的,反而是向错误的低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禅堂里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股勇气,都能打起精神来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一旦离开了禅堂,回到了世俗生活中,又抵挡不住种种诱惑,一切习气毛病又故态复萌。

所以,不管是在禅堂内还是在禅堂外,是在家庭还是在寺院,我们都应保持一颗精进的心,不要懈怠。人的生命很有限,人的生死问题很严峻,迷惑的问题很严峻,不趁我们还有精力的时候来解决这个大问题,更待何时呢?因此,接受了佛法,信仰了佛法,并且程度不同地理解了佛法,那就要很好地珍惜这种法缘。要向佛陀学习,向诸大菩萨学习,向历代祖师学习,他们都解决了人生的大问题。我们是在学佛,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在人生亘古的迷惑上求得一个彻底的解决、彻底的觉醒,这样才不空过此生。

我们的七日禅修进行了五天。名字叫做禅修,但实际上没有讲到禅是什么,要怎样进行禅修。我想,禅就是这样,禅修就是这样,如果还要画蛇添足地讲什么是禅,那已经不是禅了。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学习禅宗首先要明白禅究竟是什么。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是《六祖坛经》的原话。“我此法门”指的是什么法门呢?就是禅宗的顿教法门。顿教法门离名离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说“先立无念为宗”。明明坐在这里,念头却像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地起灭不停。怎么能够做到无念呢?无相为体。我们满眼的青黄赤白,形形色色都是相;万象森罗,山河大地,无不是相。怎么能够做到无相呢?无住为本。无住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法迁流不息。一切法在迁流,时间空间在变换,所以都不可定位。既然不可定位,那么一切法都没有住相;而实际上,在我们迷惑众生的印象当中,看到世间一切事物虽有迁流,但是从印象上觉得万事万物至少有相对的稳定,相对地保持一段时间的住相。事物存在的状态有四相:生、住、异、灭。一切事物有出生的相状,有住持的相状,有变异的相状,有坏灭的相状。四相宛然,怎么能说一切都是无住呢?

六祖大师的精神,六祖大师顿悟禅的核心就是“三无”:无念,无相,无住。“三无”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断惑、破执的根本,是指导我们直接证入真理的钥匙,是打开我们每一个人自家宝藏的钥匙。

第一是无念。念就是概念,也就是名言。名言表述的是一切具体的事物。同一个具体事物可以用多种名言来表达,究竟哪一个名言能够把这件事物表述清楚呢?我们能否从名言上看到事物的本质呢?亲证一切法的实相呢?不能,因为名言概念和事物本身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名言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安立的,不是事物本身。要认识事物本身,一定要离开名言,透过名言,不要在文字上兜圈子。认识事物的实相是要通过不立文字,亲见本来。所以,六祖大师的顿教法门先立无念为宗旨。

第二是无相。具体的事物有名有相。名相只能是引导人们去接触事物本身,名相并不是那件事物。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改变,相也会有歪曲错误的反映。所以要离相,要离名。

第三是无住。住,实际上首先是把一切事物看作是静止的、不变的、永恒的,那就是住。一切事物是不是如此呢?不是的。一切事物是瞬息万变、迁流不息的。孔子对颜回说:交臂之间(时间极短的一瞬间),我孔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孔子,你颜回也不是原来的颜回。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诸法无住的实相,交臂之间新新不已。

认识到无念、无相、无住,对于我们破无明、断烦恼、除二障、显真理来说,就是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之所以有迷惑,就是从名相而来,就是从一切法常住不变的执著而来。实际上,事物本身,实相本身,是离相离名的。我们的意识面对这个世界,就像流水一样不断地翻腾,种种妄想分别,对于离相离名的真理实相不了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就要有甚深的智慧、无上的般若,来觉照,来观照。

临济禅师有一首偈子,这首偈子说 : “临流不止问如何?” 我们面对这个意识之流,妄想翻腾,一下都不停止,怎么办呢? “真照无边说似他。” 这个“他”字就是“脱”,在这里读成“脱”。真照就是大智慧,能量极大、能量无边的大智慧。也就是说,临流不止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一个办法,要用能量极大的智慧来觉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为什么会临流不止呢?因为迷惑的人,不懂得实相是离相离名的。 “离相离名人不禀,” 把握不住这个离相离名的实相,所以要用般若来观照。最后一句, “吹毛用了急须磨。” 这一句是承第二句而来。真照好比一把能断秋毫之末的锋利的宝剑,像这么锋利的宝剑用完了之后不能就这样收起来,还要继续磨砺,使它永保锋利。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离一切相,才能见到实相。

我们在此静坐修禅,仅仅是修行的起步,一切都还在名相当中兜圈子,都还在语言文字上面兜圈子。对于离相离名的真如实相,我们还摸不着边。所以我们要从基础做起,要从净化三业做起,要脚踏实地地解决我们人生亘古以来的这场大梦。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进入到禅修、禅悟的实际阶段。因为,禅最终的目标是要开悟。禅以悟为本,禅的灵魂在开悟,人的转变、人的超凡入圣的关键也在开悟。一切没有想到要开悟的人,学佛就等于是枉费劳神。学佛,佛者觉也,就是要学习佛陀的觉悟。大家这样一听,很多老人就灰心了,我都七八十岁了,怎么开得了悟呢?你不要着急,只要心心念念真正在学佛,你就是开悟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心心念念在学佛,心心念念按照佛的要求在做,按照佛的模样在做,那你就是一个开悟的人。可惜要做到这一点,千难万难!所以无论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不要把开悟当作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迷、悟也就是在一念之间。七八十岁的人有份,年轻的人更有份!

第十讲 宗门第一关

(2007年9月24日上午)

各位道友 :

我们现在举行禅修活动的这个地方,叫“真际禅林”。“真际”是赵州和尚的谥号。赵州和尚从 80 岁起驻锡赵州观音院近 40 年的时间。到了晚年将近 120 岁的时候,当时本地的地方官燕王和赵王,请他到真定府,有位姓窦的将军把自己的住宅供养出来给他居住。赵州和尚晚年就居住在真定府真际院。他圆寂以后,朝廷加封谥号“真际禅师”。所以,“真际禅林”就是为了纪念赵州和尚而命名的。在赵州和尚的时代,还没有石家庄。那时候,这里是个小地方,属于获鹿县藁城县分管。有一个镇叫石门镇,相当于现在的石家庄市区。赵州和尚晚年一直到圆寂,就住在真际院,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最后于此圆寂。

赵州和尚在燕赵大地弘扬禅宗长达 40 年之久,门风高峻,广接四方学人,留下了许多的公案。这些公案,一直到现在还在鼓舞着修禅的人,鼓舞着从事禅文化研究的人,鼓舞着所有对禅感兴趣的人。而且,所说的这些人,不受地域、种族、国界的局限。赵州禅是世界禅,不仅仅是中国禅。赵州禅通过韩国、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日本出了一位铃木大拙,他在西方用英语讲禅,所讲的就是以临济禅和赵州禅为主。所以赵州和尚的禅法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赵州禅的精髓何在呢?就是大家知道的无门关、无字公案。这是赵州禅的特色。无门关不仅是赵州禅的特色,也是整个禅宗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本方法。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这就是赵州 “无”字公案的来源。千百年来,所有参禅的人,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无”字来寻找自己生命的源头。昨天晚上讲到,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有无念、无相、无住。到了赵州和尚,更加简单,就是一个“无”字。这个“无”字,把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都包含在里面了。参透了这个“无”字,就洒脱自在了;参不透这个“无”字,就拖泥带水,披枷带锁,轮回六道。

在宋朝有一位无门慧开禅师,就以此“无”字为题目,写了一本书叫《无门关》。《无门关》实际上不仅仅是讲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而是包括了 48 个公案,只是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放在第一篇。无门慧开禅师说,“狗子无佛性”的公案是禅门第一关,所以摆在这本书的最前面。参透了无门关,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千七百则公案,宇宙人生千差万别的道理,就一下子贯通了。所以,禅宗是以无门为法门。那么既然是无门,我们又怎样能够进入呢?就是要在无门处,找到一个进入的通道。禅宗的妙处就在于此。是不是有可以商量的地方呢?如果从意思上来勉强解释一下,所谓的无门,就是《金刚经》中所讲的“无有定法如来所说”。

既然是无念、无相、无住,要契入真理,就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为,头头是道,处处可以契入真理。如果把它固定化、模式化,那只能是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都成了教条,都成了公式。公式、教条是窒息人们智慧的障碍物。因为,有一个公式,就不需要动脑筋,就不需要参究,就不需要自己去亲证。照那个公式理解一番就行了,但是解决不了问题。隔靴搔痒,挠不到痒处。有一个模式,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你可能说得很明白,但是你内在的烦恼依然故我,在阎王老子面前生死簿上的名字抹不掉,还是在生死中。所以无门就是法无定法,触处是道,立处皆真。只要肯用功,在日常生活中,触着、碰着,都有亲见本来的机会。

无门禅师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禅偈,现在这首禅偈不但在佛门广为流传,在社会上也广为流传。这首偈子大家都会念、会唱,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间的好时节,一年四季都有,但是人们能不能真正感受到好时节呢?不一定。百花开放的时候有烦恼,秋月朗照的时候有烦恼,凉风习习的时候有烦恼,白雪皑皑的时候照样有烦恼。好时节在哪里啊?连做梦都梦不见。为什么呢?心头的闲事太多。要把心头的闲事看破放下,才能自在,才能有好时节。这首偈子,有时我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天气预报的时候,都在用前面的那两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现在是天气预报。” 很有意思。如果所有的禅偈都能走入生活,所有佛法的名言警句都能走入生活、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语言,那么佛教对人类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就不可限量。现在佛教有很多非常精辟的语言,仅仅在佛教徒之间流传,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语言,不能成为社会交流的语言,这就是我们佛弟子没有尽到责任。

禅,是宇宙人生的根本大法。禅,不但能够挽救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还能够挽救我们人类所有的危机。禅的研究,禅的实修,在无声无息地展开。禅,受到很多高层人士的重视,受到很多前沿科学家的重视,受到很多世界文化名流的重视。我们佛弟子却往往对此麻木不仁。我们每个人捧着一个金饭碗,捧着做什么呢?做“乞丐”。多么可悲啊!我们一定要有一种信心,有一种悲心,有一种大智慧的心,有一种承担的精神,把我们前人开辟的禅的大法门继承下来,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佛弟子的责任所在! (待 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