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7年度第五期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我的余生之路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我的余生之路

刘先和

“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出自于《六祖坛经》,是慧能大师在其晚年辞世前,召集弟子授法而言。我想,大师此时面对自己的得法弟子而教诲,必定是思量自己辞世之后,弟子们该如何在法道上继续走下去,言句之中,必定富含大师的心血和智慧。故而,我读此经言,逐字逐句细细琢磨,果真倍感亲切,犹如面见六祖一般。读经如同吃饭,当人饥饿之时,哪怕是一碗白米饭,也会吃出无尽滋味。我常常读经读得心底震动,血热周身,悲泪满面,也就是这个道理。《六祖坛经》我不知读过多少遍,但为什么如今读起这一段,会有这种感觉呢?这与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有关。

记得有一位佛教大师,在临终之时,写下这样四个字:“悲欣交集”。尽管我还未到生命完结之时,但我此时就有这种心境。这是因为,心中一默,晃眼之间学佛已是十多个春秋。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世事,对家事,已从过去那牢不可破的认知中跳了出来,一头融进佛学义理中。我庆幸自己今生有缘与佛法相会,有缘从无明中走出来,向着一片光明回归。但自己又免不了时常回过头去看一看,想想过去的生活、过去的工作,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生我养我的父母。过去的观念已在不断地消失中,一个因缘冒出来,替代了所有的一切。是解脱,然而又不时有一丝丝凉意在心中荡漾。凉意或许不贴切,说是悲意恐怕更为准确些。我记得我第一次感悟佛法,当四大皆空之时,我有恐慌之感,但当时尚存一觉。这一觉就是在寻“我”,待寻到“我”时,才安稳下来。如今“我”早已时时空空,恐慌倒不至于。但此时的心境,犹如从居住了很久的旧房中搬出去,人已经出去了,还不时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我”的残留总使人牵肠挂肚,终归是在“众生”这个壳中呆了太久,完全脱壳,心便有丝丝不安。一切过去所认定的不存在了,“我”也不实了,仿佛是一件穿了很久的旧衣服,被脱下来扔了,难舍难分。由此,我多多少少能领悟到那位大师临终前,为什么写下那四个字。也多少可以联想到,释迦牟尼佛辞世后,那么多的先辈要跟随而去。我自然没有那种自在,说走就走,说来就来。既然不能走,就表明还有业力在身,还有尘缘未断,我还得在这个世上生活。于是自然就要思虑,余下的路如何走。此时此刻读到六祖的教诲,正当是耳提面命,实叫人汗颜。

什么叫“一相三昧”? 《六祖坛经》说:“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 《六祖坛经》说:“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经又说:“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这无疑是我今后的路,是我今生余下该走的路。但我深知这路并不好走,路障重重。作为一个居家人,还将要付出比出家人更多的努力,这恐怕就是我的佛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还有家人,还有子女,还有亲朋好友等等。作为一个居家人,我还要在人群中相处、交往,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世事要办。糊涂人装明白很难,明白人若是要装糊涂,那恐怕就更难。面对很多事,很多人,说出本意来,别人不解。不说出本意来,自己觉得又无法说明白。如此,自己的处境,就好比处在一个数万人的歌会上一般,数万人群情鼎沸,口喊声叫,手舞足蹈。我在此人群中,必得随缘与众人一般挥舞,方能与人融在一起。而我唯有的差异是——我知蹈上有不蹈,身蹈心不蹈。想十多年来学佛,迈步之际,被生命的质疑所困惑,修持之时又被身见所磨,如今又被“我”所牵,真是解脱之后又被困。我心中好有一比——犹如新创的独人玩的网球,球被打出去,又自己弹回来,因为球是被一根胶绳系在网上的。反思自己,就是被那一丝“我”所牵。出去了又回来,回来了又出去,如此反反复复,时佛时众生。如今再思经上所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这是何等的透彻!

用智慧观照,有难便是修持之处,正是需解之地。这又遇上一关,还得靠自己度过。学佛就是这样,一关又一关,一段又一段,一级又一级,都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仔细思量:有悲有喜,自然就有交有集,若无悲无喜,又何来交集?是佛是众生就有交集,倘若非佛非众生,交从何来,集又从何而来?如此说来,我还处在有见之中,故而烦恼孳生。

慧能大师的二三昧之言,为弟子指出了一条路,也为我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好在我已经踏上了这条路,亲身体验到了这条路的光明,正信之力在支持着我勇往直前,绝不退转。我相信度过这道屏障之后,又是光明。

其实,在知道这一关的时候,这一关已经过去了。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停笔之际,回头一望。自己所言,如同一个病人,胡言乱语,语无伦次。一切算是我妄心动荡的记录吧,到底是犯的什么病,只好请大师来把脉。说出来,全部用意在于一一给那些正在犯此病,或今后犯此病的同仁们,增加一点免疫力。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