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7年度第三期我为什么把学佛当命根子——十年学佛小结
 

我为什么把学佛当命根子

——十年学佛小结

邓来送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修行,是每个佛教徒面临的问题。近10年来,是我人生重要阶段。我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佛学函授初、中、高级班和研究班学习历程,是由迷转悟的历程。通过佛学熏习,佛法的种子已在我生命中生根。走“三学”(戒、定、慧)、“四念处”、“五戒”、“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的历程,修般若波罗密,学唯识与二谛,了知诸法犹如梦幻,破我相我见,心不执著,看破放下,使我由原来散心、杂心、妄心转而发出离心、菩提心、定心(如修定习观》,发愿要转八识成四智。

我曾从事中医药事业,边学、边干、边总结,撰写了专著100多万字,在国家中医中药出版社出版。在20世纪80年代又创办了《时珍国药研究》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因此,我的名字被收录在国家人物志、共和国名医大典、中国学者专家辞典、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世界名人录中。

1995年初,我60岁,患了一场大病,住院几个月后还未愈,在老伴带动下,入佛门拜忏、读经、皈依,使我认识到三宝(觉正净)、佛法对人生的意义。回想劳碌奔波一场空;人生无百岁,百岁又轮回;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失人身,了不可得;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于是在1995年下半年,我多次口头和文字申请退休《因我是正高级职称,不批退休,于是我只上半天班》。这样到年底,终于在1995年12月30日被批准退休。

1996年我到成都开会,在文殊院报名参加四川省佛协函授学佛,认识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果业报真实不虚。同年到河南洛阳闭关,开始学密宗,虽然单位还要我挂职上半天班,但我的心转学佛了。由于我认识到宇宙生命真相,“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明确了生死本源,应求解脱,决心要看破、放下,专心学佛,因而更要爱惜时间,“当勤精进”。

我现在是知足常乐,无欲自在,随遇而安。饭可以一日两餐(每月六斋日过午不食》,觉可以一日只睡六个小时,佛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诵。我以为读诵佛经可养活慧命,比吃饭还重要。我每天可静坐3—6个小时诵经和习观、默念佛。 10年来,我除了按函授班完成学习书目外,还自学了佛教禅、密、净、华严、天台、居士等佛门史话和通史,对各大宗,如唯识《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禅、净、密、律宗等基本经典已通读和精读,还通读了《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中国佛教》l—4册、《维摩诘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般若经纲要》、《大涅槃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禅林宝训》、《楞严经》、《圆觉经》、《印光大师文钞》、《净土圣贤录》、《宗镜录》、《四阿含经》、《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优婆塞戒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等等。特别是禅、密、净三经,如禅宗《楞伽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密宗《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净土宗《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往生论》和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佛教经典精华》上下册等。这些经书是反复精读不厌,越学越感到无知。读经多遍,其义自见。惭愧、忏悔,应发出离心、菩提心、报恩心、供养心、慈悲心,修“三福”、“四摄”、“四无量心”、“五戒”、“六度”、“六和”、“十善”、“十波罗蜜”、“普贤十大愿”。

笔者在佛法熏教下,对佛法理论着了迷,由一个“无神论者”成了坚定的佛教信徒。佛的大慈大悲无我知见,转变了我执自私。因而10年来我累计在学佛时间上用了2万多小时,在经济上请经书、印经书、放生、救灾、供养三宝等布施了数万元。 10年来我看破放弃了去贪大财的工作,别人说我“傻”,我虽然物资不富足,但我精神富有,“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我愿过安贫乐道的生活,吃素食,这不但使我身体上10多种疾病痊愈了,眼也10来年不戴眼镜了,还使我多次在灾难面前逢凶化吉。

现在耳不听是非,口不说四语《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眼不看为净,心中五毒(贪、嗔、痴、慢、疑》和财、色、名、食、睡、烦恼越来越少,智慧常生。全家人10年来平安幸福,佛法的种子已在我和家人生命中生根,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决心在晚年把我学佛的体会撰写成文,弘法利生,布施大众。我已将我在函授学习以来写的学佛心得体会论文100多万字,付佛教报刊登载,并由香港出版了四本书:《佛学教理感悟》、《金刚经心经之缘》、《六祖法宝坛经辑注》、《学佛传心录》;还注解出版流通《地藏经注解》、《药师经注释药师忏法合订本》、《佛教因果观》;今年还准备出版《佛教智慧格言选》、《净土五经一论导读》等佛书,为弘法利生奉献自己的一切。

许多佛友问我是怎么学修的?我1996年开始学密宗,学藏密开顶破瓦法、四加行、念百字明咒、磕长头,诵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修金刚萨垛法、弥陀法、学如来禅、祖师禅,念佛,密禅净结合,受持、读诵、观想、礼拜、赞叹、持咒、念佛、供养、发愿回向等。做早晚课坚持10年来与老伴俩人每日不间断。

诵经念佛,持咒作观,静坐观心,培养了无我助人,自利利他。1999年我与老伴受菩萨戒后,基本吃长素,每月六斋日过午不食,严持净戒,以立根机。我曾闭关一个月,每天24小时静坐修禅定、修四念处、修观音法、准提法,修地藏占察木轮。行、住、坐、卧,时时系念修清净心,一心作佛,教、理、行、证、大开圆解。我坚信依宗门直透重关,依净门则得往生,依密宗即身成佛。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大师,从佛性论角度阐明文字在助发佛性上的重要性,他说:“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即正因佛性;观照般若,即了因佛性;文字般若,即缘因佛性。”紫柏大师认为,从修行观上看,文字禅也是参禅悟道的必然环节。他说:“悟有三种,即解悟、修悟、证悟。”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曰:“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又曰:“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性”是生命之体,万化的本源,所以如“王”。王所摄属的是“地”,性所摄属的是“心”,所以名为心地。《大乘起信论》说:性是“心真如”及“心生灭”中的如来藏性;心是“心生灭”中,依如来藏而有阿赖耶识,及依阿赖耶识而起的诸识。《六祖坛经》所传的,是如来藏说,但不用如来藏一词,而称为“性”或“自性”。如来藏性就是法身,法身流转于生死。“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既是修行法,也是解脱境。近两年来我读《大般若经》,每日诵《心经》;常诵《金刚经》、《六祖坛经》,使我认识到学佛不是求佛,是求自己,求己就是制心。明心见性,如佛不二,制伏贪嗔痴三毒和烦恼,自然启发智慧。我是从学密开始,从经论进入闻思修,学禅明心见性。故我是学在教理,行在禅密净;总持唯识,本性为体;般若法启,方便为用;净土法圆,觉悟为归。印光大师说:“厥有五宗,日律、日教、日禅、日密、日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可专主于一门,不可偏废于余法,……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

学佛使我明白什么是“佛”。人人都有佛性,区别就在一个字,“迷”为人,“觉”为佛,也就是有烦恼之心就是人,有菩提心即是佛。什么是解脱?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我体会起心动念,不执著、不分别、不妄想,能去掉私心,去掉贪、嗔、痴、慢、疑之心,去掉名、闻、利、养、自私、自利之心,无念、无相、无住,这就是解脱。你要总是我字当头,私字在先,妄心当头,不看破、放下,就无法解脱。

佛法是佛陀觉悟后,开示我们的真理,从皈依、发心,以四圣谛、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六度等缘起法则修行是每个佛弟子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那是不分宗派的。用诸法无我的真理,我深深明白:有我就有苦痛,那是烦恼的根源。古人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非常明白地告诉世人,佛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主,而是平等、慈悲、觉悟的人。作为佛弟子,学习、实践佛法是义务。笔者体会佛法是解决心理问题最彻底最究竟的方法。在佛的世界里,一切矛盾对立、扭曲变态都会自然松解,归复到心灵原初的单纯、明净的状态。这颗单纯明净的心才是我们的“真心”,它是如如恒常的。但这颗真心的表层常常覆盖着尘垢,这尘垢便是我们的根尘相感(如执著、分别、妄想)。佛说无我,就是要粉碎这个虚妄的“自我”。真心本自具足,本自光明、本自圆满,是不假修行的,需要修的是遮盖真心的虚妄的杂念、虚妄的自我,一旦染污尘除,真心便自然显露,便自然明心见性了,这就是参禅、学密给我带来的最直截、最迅速的利益。宋代大慧宗杲禅师说:“禅不在静处,不在闹处,不在思量分别,不在日用应缘处;然虽如此,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禅宗的祖训说:“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洪州禅师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禅师要求学人把解脱希望寄托在“自悟”、“自信”、“自主”基础上,修行只用四个字,“即事而真”,即是说“在当下”,顺其自然,与世无诤,处处无碍,道业现前。赵朴初居士说:“生活在禅中,在禅中生活,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于生活中”。《禅》刊创办人——赵州柏林禅寺老和尚净慧在十年前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主张“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主张“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理念,禅是生命的自在,生活的潇洒,思想的空灵;主张“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无一不是把禅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落实修行,以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更纯粹,胸襟更开阔,生命更充实,感情更纯真,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我是在读经中修行,在读经时“把握当下,安住当下”。我认为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智慧能力提高在于阅读(先在学,重在悟),一心读经是修禅(学修并重),读经能除妄想,读经能开智慧,读经是修心,读经是三学《戒定慧》,读经是三慧(闻思修),读经能开悟,要“心悟转法华”,读经能除烦恼,读经能看破,读经能放下,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相应,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在一心读佛经过程中,你的心弦将被拨动,与佛相应,身心凝定,顿失尘心,天人一片,真性现前,此时,只管自然的安住,不要有续诵之心。

笔者体会显、密、道、儒、养生均有禅,但与禅宗的禅不一样。禅宗的禅是“宗门禅”。我还认为把念阿弥陀佛经常挂在口头上,记在心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念佛变成“口头禅”,是“行禅”,是“生活禅”。《大集经》曰:“若能称念阿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一念清净,直下承当,将念佛念到如母忆子的状态,在人生突发事件的关头不是喊“我的妈呀”,而喊“阿弥陀佛”,心中常系念阿弥陀佛,吃饭睡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禅,当下就能解脱。四祖道信说:“夫百千法门,同为方寸,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不离汝心……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六祖慧能说:“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他不主张身体静止不动,他注重心不动,注重无念、无相、无住、注重明心见性。慧能大师说:“不识自心,学佛无益,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悟菩提,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引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消,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所以涅槃解脱的根本,在于心性的修行,如何修证心性呢?六祖明白地告诉我们:“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住者,念念不住”。无住就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心灵如果执著于妄想和外在事物,就会套上枷锁。一旦放下执著,心灵就会得到解放,人的本性(即佛性)就会显现。“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我体悟“自身净土是道场,自性弥陀自法王,自来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证自金刚。”真实不虚。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