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7年度第三期念珠小考
 

念珠小考

徐华威

[摘要] 念珠是佛教徒修行和随身携带的一种法具。本文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对念珠的由来、颗数、种类以及持捻念珠的功德、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佛教;法器;念珠

一.念珠之由来

念珠,梵语为Pasaka—mala,音译为“钵塞莫”,又称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是用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在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和调伏身心的随身法具。梵语中mala有“鬘”的意思,而印度人自古就有以璎珞鬘条缠身的习俗,于是就逐渐演变成了念珠的使用。南亚次大陆的考古和历史资料证明,婆罗门教徒和毗湿奴派都有佩戴、掌握数珠的习惯,佛教使用念珠是从婆罗门教徒那里学来的。在佛教律藏中没有关于念珠的记载,以律典为所依的南传佛教徒也不曾流行念珠,念珠也不属于比丘“十八物”。念珠是我国汉地、藏区以及蒙古、日本、韩国等地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法具。关于念珠的由来,《木槵子经》云:

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不得修行。唯愿世尊,特垂慈愍,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来世中远离众苦。”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穗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穗子。如是,渐次度木穗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使还启王,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

又《数珠功德经》云: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说受持数珠功德,校量福分利益差别,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曼殊室利:“善哉,善哉!听汝为说。”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成诸法而得验者,其数珠法应当如是作意受持。”。

在《瑜伽念珠经》等佛经中有不同记载。另外有观点认为,念珠源自比丘计算布萨日数所持的黑白三十珠。一般以《木穗子经》所记载的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为通说。

在中土念珠的使用则出现得较晚,最早见于唐道宣《续高僧传》,该书卷二个《道绰传》云:“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道绰是隋唐间的名僧,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为我国净土宗第二祖。他劝道俗信众称念阿弥陀佛名,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称为“小豆念佛”,这是我国念佛数珠的开端。此后,以《陀罗尼集经》为始,密教仪轨大量传译出,念珠也被密教僧侣所广泛使用。正史中有关念珠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卷一八四:李辅国信佛甚诚,“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乎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唐代,念珠已风行全国,后世流俗相传,演变成为一般佛教徒的标志。

二.念珠之种类

制作念珠的材料种类繁杂,不尽相同。《陀罗尼集经》列出金、银、赤铜、水精《晶》及木槵子、菩提子、莲华子等七种;《守护经》列出菩提子、金刚子、真(珍》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摄真实经》列出菩提子、金刚子、莲花子、间错种种珠宝、香木、短《输》石、铜、铁、水精《晶》、真《珍)珠等十种;《数珠功德经》列出铁、赤铜、真(珍》珠、珊瑚、穗子、莲子、因陀啰佉叉《帝释子)、乌嚧陀啰佉叉(金刚子》、水精《晶》、菩提子等十种;《瑜伽念珠经》列举砗渠《磲)、木穗、铁、熟铜、水精《晶)、真珠、诸宝、帝释子、金刚子、莲子、菩提子等十一种;《苏悉地羯啰经》列出菩提子、莲花子、噜梛啰叉子《金刚子》、木槵、多罗树子、土、螺旋、水精(晶》、真(珍》珠、牙、赤珠、诸摩尼、薏苡珠及其余的草子等十四种;《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列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子、阿嚧陀啰阿叉子《金刚子》、水精《晶》、赤铜、锡、木可槵、琉璃《青色宝石》、金、银、镔铁、商佉(法螺)等十二种。可见,念珠按质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金属类:金、银、赤铜、铁、锡等;

(二)矿物类:水晶、琥珀、琉璃等;

(三)水产类:珍珠、珊瑚、赤珠、砗渠、螺旋、商怯等;

(四)植物、果实类:木穗子、菩提子、莲华子、乌嚧陀哕佉叉、因陀啰佉叉、薏苡珠、多罗树子、香木、紫檀等;

(五)其他类:牛角、牙、人骨、土、输石等。

不但念珠的制作材料存在差异,其颗数也不尽相同,通常有九类(见表一),其中以一○八颗最为常见。《木穗子经》说有一○八颗;《陀罗尼集经》云:“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数珠功德经》云:“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瑜伽念珠经》云:“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文殊仪轨经》云:“珠数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别有最上品当用一千八十为数。”可知,念珠的颗数以一○八颗为基本数,不同颗数是一○八减半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为十四;又一○八之十倍为一○八○。《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此外,还有三十六颗和十八颗的。

念珠颗数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见表一》。《释氏要览》云:

小乘见修合论,烦恼共有一百八数。且明见惑、三界、四谛下烦恼共有八十八。谓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贪、嗔、痴、慢、疑、身、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也。集灭离三见,谓集灭二谛下,各除身、边、耶(邪)三见也。道除于二见,谓道谛除身、边二见也。上界不行恚,谓上界四谛下各除嗔一,已上三界四谛,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断惑,欲界有四,谓贪、嗔、痴、慢,上二界各除嗔,共有六,已上成十,计九十八也。更加十缠,谓无惭、无愧、昏沈(沉)、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

念珠颗数
象征意义
念珠材料
功德倍数
1080
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共成一千零八十。
五倍
108
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
赤铜
十倍
54
菩萨修行过程的五十四阶位。
珍珠、珊瑚
百倍
27
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位。
木槵子
千倍
42
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
莲子
万倍
21
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因陀罗佉叉
百万倍
14
观音的十四无畏。
乌卢陀罗佉叉
百亿倍
36
三分一百零八为三十六。
水晶
千亿倍
18
六分一百零八为十八。
菩提子
无数倍

表中所列颗数与表征意义的差别,并非源自原典经文所说,只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赋予的配合。

按照使用部位的不同,念珠又可分为手珠、持珠和挂珠三类。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也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载以外,也有视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的。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颗数也是视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挂珠,是挂在颈上的佛珠,一般是一百零八颗,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佩戴,而在家佛弟子较少佩戴。

三.念珠的功德及使用

掐捻念珠而诵咒念佛,可以排除杂念、坚定心志,同时也会获得不同的功德。在《木槵子经》中佛陀对波流离王详细地讲述了掐捻念珠的功德。又《陀罗尼集经》云:“若以此等宝物数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诸行者等,当得十种波罗蜜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数珠功德经》亦云:“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又《瑜伽念珠经》偈云:“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同时,由所用念珠材料的差异,所获功德也有不同。质料好,功德可成倍增长。至于何种质料的数珠得多少倍的功德,各经所说不同。《陀罗尼集经》谓各种念珠中,以水晶的功德为第一。《摄真实经》则谓香木念珠,得一分之福;鋀石、铜、铁念珠,得二分福;水晶、珍珠念珠,得一俱胝分福;莲花子、金刚子念珠,得二俱胝分福;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念珠,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守护经》、《数珠功德经》、《瑜伽念珠经》等也都以菩提子的功德为最殊胜。现以《数珠功德经》所述为例来说明《见表二》,不可偏执。

使用时,念珠通常会附加母珠,以方便计数。《陀罗尼集经》云:“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为母珠,又更别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除母珠外,念珠也会多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禅林象器笺》云:“百八颗外,有十颗小颗为记子。”以一百零八颗串成的念珠为例,所附加的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母珠也称达摩珠。数取也称四天珠,是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的四颗小隔珠。密教的念珠,通常于第七颗《从母珠算起)与第二十一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也称弟子珠,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系串于母珠的另一端,十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拨动一记子以计数。若记子的上部另附上透明的小珠(多为水晶所成),则称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指每串记子末端所附的小珠。

持用念珠时,依经典不应越过母珠,代表“子不越母”、“观音不越弥陀”之意。《瑜伽念珠经》云:“珠表菩萨之胜果,於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持用念珠的方法各个宗派虽有不同,但大抵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中间一颗》旁的第一珠念起,拇指下掐,一句一珠,掐到母珠时再行回转,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不要越过母珠。

密教经典对掐捻念珠的指法有详细记载,以三部而言,据《苏悉地羯哕经》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华部,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以五部而言,据《摄真实经》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华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密教根据三部五部的不同,所用的念珠也有差异。《苏悉地羯哕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华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华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

念珠,既可以提醒道念,又可以庄严威仪;持用念珠,则既能够记取念诵数目,又能够使功夫不减退。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