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禅刊主页 / 2007年度第三期 / 念珠小考 | ||||||||||||||||||||||||||||||||||||||||
念珠小考 徐华威 |
||||||||||||||||||||||||||||||||||||||||
[摘要] 念珠是佛教徒修行和随身携带的一种法具。本文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对念珠的由来、颗数、种类以及持捻念珠的功德、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佛教;法器;念珠 一.念珠之由来 念珠,梵语为Pasaka—mala,音译为“钵塞莫”,又称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是用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在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和调伏身心的随身法具。梵语中mala有“鬘”的意思,而印度人自古就有以璎珞鬘条缠身的习俗,于是就逐渐演变成了念珠的使用。南亚次大陆的考古和历史资料证明,婆罗门教徒和毗湿奴派都有佩戴、掌握数珠的习惯,佛教使用念珠是从婆罗门教徒那里学来的。在佛教律藏中没有关于念珠的记载,以律典为所依的南传佛教徒也不曾流行念珠,念珠也不属于比丘“十八物”。念珠是我国汉地、藏区以及蒙古、日本、韩国等地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法具。关于念珠的由来,《木槵子经》云: 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不得修行。唯愿世尊,特垂慈愍,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来世中远离众苦。”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穗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穗子。如是,渐次度木穗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使还启王,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 又《数珠功德经》云: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说受持数珠功德,校量福分利益差别,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曼殊室利:“善哉,善哉!听汝为说。”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成诸法而得验者,其数珠法应当如是作意受持。”。 在《瑜伽念珠经》等佛经中有不同记载。另外有观点认为,念珠源自比丘计算布萨日数所持的黑白三十珠。一般以《木穗子经》所记载的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为通说。 在中土念珠的使用则出现得较晚,最早见于唐道宣《续高僧传》,该书卷二个《道绰传》云:“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道绰是隋唐间的名僧,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为我国净土宗第二祖。他劝道俗信众称念阿弥陀佛名,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称为“小豆念佛”,这是我国念佛数珠的开端。此后,以《陀罗尼集经》为始,密教仪轨大量传译出,念珠也被密教僧侣所广泛使用。正史中有关念珠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卷一八四:李辅国信佛甚诚,“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暇,乎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唐代,念珠已风行全国,后世流俗相传,演变成为一般佛教徒的标志。 二.念珠之种类 制作念珠的材料种类繁杂,不尽相同。《陀罗尼集经》列出金、银、赤铜、水精《晶》及木槵子、菩提子、莲华子等七种;《守护经》列出菩提子、金刚子、真(珍》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摄真实经》列出菩提子、金刚子、莲花子、间错种种珠宝、香木、短《输》石、铜、铁、水精《晶》、真《珍)珠等十种;《数珠功德经》列出铁、赤铜、真(珍》珠、珊瑚、穗子、莲子、因陀啰佉叉《帝释子)、乌嚧陀啰佉叉(金刚子》、水精《晶》、菩提子等十种;《瑜伽念珠经》列举砗渠《磲)、木穗、铁、熟铜、水精《晶)、真珠、诸宝、帝释子、金刚子、莲子、菩提子等十一种;《苏悉地羯啰经》列出菩提子、莲花子、噜梛啰叉子《金刚子》、木槵、多罗树子、土、螺旋、水精(晶》、真(珍》珠、牙、赤珠、诸摩尼、薏苡珠及其余的草子等十四种;《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列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子、阿嚧陀啰阿叉子《金刚子》、水精《晶》、赤铜、锡、木可槵、琉璃《青色宝石》、金、银、镔铁、商佉(法螺)等十二种。可见,念珠按质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金属类:金、银、赤铜、铁、锡等; (二)矿物类:水晶、琥珀、琉璃等; (三)水产类:珍珠、珊瑚、赤珠、砗渠、螺旋、商怯等; (四)植物、果实类:木穗子、菩提子、莲华子、乌嚧陀哕佉叉、因陀啰佉叉、薏苡珠、多罗树子、香木、紫檀等; (五)其他类:牛角、牙、人骨、土、输石等。 不但念珠的制作材料存在差异,其颗数也不尽相同,通常有九类(见表一),其中以一○八颗最为常见。《木穗子经》说有一○八颗;《陀罗尼集经》云:“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数珠功德经》云:“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瑜伽念珠经》云:“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文殊仪轨经》云:“珠数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别有最上品当用一千八十为数。”可知,念珠的颗数以一○八颗为基本数,不同颗数是一○八减半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为十四;又一○八之十倍为一○八○。《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此外,还有三十六颗和十八颗的。 念珠颗数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见表一》。《释氏要览》云: 小乘见修合论,烦恼共有一百八数。且明见惑、三界、四谛下烦恼共有八十八。谓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贪、嗔、痴、慢、疑、身、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也。集灭离三见,谓集灭二谛下,各除身、边、耶(邪)三见也。道除于二见,谓道谛除身、边二见也。上界不行恚,谓上界四谛下各除嗔一,已上三界四谛,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断惑,欲界有四,谓贪、嗔、痴、慢,上二界各除嗔,共有六,已上成十,计九十八也。更加十缠,谓无惭、无愧、昏沈(沉)、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
表中所列颗数与表征意义的差别,并非源自原典经文所说,只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赋予的配合。 按照使用部位的不同,念珠又可分为手珠、持珠和挂珠三类。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也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载以外,也有视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的。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颗数也是视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挂珠,是挂在颈上的佛珠,一般是一百零八颗,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佩戴,而在家佛弟子较少佩戴。 三.念珠的功德及使用 掐捻念珠而诵咒念佛,可以排除杂念、坚定心志,同时也会获得不同的功德。在《木槵子经》中佛陀对波流离王详细地讲述了掐捻念珠的功德。又《陀罗尼集经》云:“若以此等宝物数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诸行者等,当得十种波罗蜜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数珠功德经》亦云:“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又《瑜伽念珠经》偈云:“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同时,由所用念珠材料的差异,所获功德也有不同。质料好,功德可成倍增长。至于何种质料的数珠得多少倍的功德,各经所说不同。《陀罗尼集经》谓各种念珠中,以水晶的功德为第一。《摄真实经》则谓香木念珠,得一分之福;鋀石、铜、铁念珠,得二分福;水晶、珍珠念珠,得一俱胝分福;莲花子、金刚子念珠,得二俱胝分福;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念珠,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守护经》、《数珠功德经》、《瑜伽念珠经》等也都以菩提子的功德为最殊胜。现以《数珠功德经》所述为例来说明《见表二》,不可偏执。 使用时,念珠通常会附加母珠,以方便计数。《陀罗尼集经》云:“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为母珠,又更别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除母珠外,念珠也会多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禅林象器笺》云:“百八颗外,有十颗小颗为记子。”以一百零八颗串成的念珠为例,所附加的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母珠也称达摩珠。数取也称四天珠,是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的四颗小隔珠。密教的念珠,通常于第七颗《从母珠算起)与第二十一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也称弟子珠,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系串于母珠的另一端,十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拨动一记子以计数。若记子的上部另附上透明的小珠(多为水晶所成),则称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指每串记子末端所附的小珠。 持用念珠时,依经典不应越过母珠,代表“子不越母”、“观音不越弥陀”之意。《瑜伽念珠经》云:“珠表菩萨之胜果,於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持用念珠的方法各个宗派虽有不同,但大抵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中间一颗》旁的第一珠念起,拇指下掐,一句一珠,掐到母珠时再行回转,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不要越过母珠。 密教经典对掐捻念珠的指法有详细记载,以三部而言,据《苏悉地羯哕经》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华部,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以五部而言,据《摄真实经》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华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密教根据三部五部的不同,所用的念珠也有差异。《苏悉地羯哕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华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华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 念珠,既可以提醒道念,又可以庄严威仪;持用念珠,则既能够记取念诵数目,又能够使功夫不减退。 |
||||||||||||||||||||||||||||||||||||||||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
准印证号:JL01-0173 |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