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7年度第二期心向往之——梅村之行
 

心向往之

——梅村之行

法云

在2006年11月的欧洲之行中,我如愿以偿地参访了法国梅村,受益匪浅。

不少莲友热切地期望了解这座闻名海内外的国际禅修道场,领略它世外桃源般的优美风光,亲自聆听一行禅师的教诲,深入观察在2l世纪西方国家里如何弘扬正法,亲身体验在梅村的共修生活。希望分享我的心得。因此,我重新拾起了尘封数年的拙笔,将记忆中不可泯灭的一幕幕情景见闻形诸文字,呈现给诸位友人。五年前的一段缘

记得五年前的深秋,一行禅师率领僧团参访中国,弘扬禅法,途经广州时,我们有缘拜谒。

当时,我正在主编《心源》丛书,并且知道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作家,于是敬赠了丛书第一册《生命之光》,请师指教。

禅师沉静地拿起书,看到我的名字,笑日:“你名法云,正巧我的寺院也叫法云寺,有缘啊!”

后来禅师慈和言道:“欢迎有空来法国梅村,到法云寺看看。”

我欣喜地应允:“好啊!我一定争取前去参学。”

I HAVE ARRIVED (我已经到了)

柏林禅寺住持明海法师曾多次远赴法国,弘法利生。这次承蒙他的慈悲关助,热心为我与梅村牵线搭桥。并叮嘱其弟子,——正在巴黎留学的复旦大学高材生汲哲同学,作为我初次参访法国的向导。

11月14日,我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火车站,告别了陪同我的学生荔枝,乘坐早班火车到法国边境城市再转车,差不多下午4点半钟到达波尔多火车站。与事先联络好从巴黎赶来的汲哲同学会合,然后再转乘当地小火车去到梅村的所在地Scarlet。

沿途饱览了欧陆平原的秋冬景象:依旧绿草如茵的大片草原,火红的枫叶点缀着秋收之后苍郁整齐的葡萄园;那松林、果园、小山丘宛若童话世界。一片辽旷、宁静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终于来到了梅村。在Lower Hamlet入口处的草地上,一块木牌赫然闪烁着“I have arrived”(我已经到了》的字迹。

这时尼师们出来笑脸相迎,亲切地端茶倒水,和蔼地嘘寒问暖,并妥善安排了我们各自的寮房,提供生活、修持的诸多关照。

虽然经过长途跋涉,身体有些疲惫,但是仔细体会木牌上的寓意:“我已经到了”,心情格外舒畅。

联想禅师与梅村僧众奉行佛陀的教导:“安住于当下”,强调将正念分明的觉观禅修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一旦休心息念,回归自我,心净土净,就在当下。

的确,我已到家了,犹如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家园。

我不禁热泪盈眶。

“手提净土”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佛像也不高大,所有的佛堂、客厅以及寮房皆沿用以前的农舍改建。四周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树林和田园围绕。多么淳朴,完全与大自然相摄相融。

新建的禅堂却高大宽广,可以容纳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共修。

我走进古朴的客堂,被墙壁上悬挂的那幅一行禅师所写的刚劲有力的书法所吸引:

“Pure land is now and here《净土就在此时此地》。”

回想数日的禅修中,参与早课、诵经、坐禅、行禅、唱歌、讨论……感觉神清气爽,内心安详。发现禅师是以一种朴实、简明的禅风接引大家。在此修行的中外友人,皆很放松、愉悦。

特别是与青少年朋友一起共修。他们在广大的禅堂里,静静地聆听开示;每当钟、磬响起,他们会放下一切,静观呼吸;坐禅行禅亦是那么自然,那么专注。

有趣的是行禅时,禅师要孩子们寻找四颗美丽的卵石,分别代表花儿、山、水和空间。每天以这四种元素象征一种禅坐,坐禅因此变得生机盎然。大家一起观呼吸,想像自己是花。儿一般的清新,高山一样的巍然屹立,宁静的池水般如实映照万物,更让人感觉内心深处的空灵,深切体会禅修的安详自在。

确实,无须到遥远的时空去寻觅净土。正如佛典云:

“处处总成华藏界”。

“缘虑若息,心月自现”。

何处不是佛国净土?

梅村更为净土作了新的定义:哪里有理解和慈悲,哪里就有净土。所以要本着菩萨的慈心悲怀去济世利生,诸如:社会服务、推动和平、照顾伤病……不管任务多繁忙,关健是要修习思行合一,不失清明与慈悲。

为将佛教活用于今日的世界,梅村尚有“手提净土”的新观念,与时俱进:既然有即冲的咖啡,也就有即达的净土。

眼下手提电话广泛应用,当我们在生活中每一刻正念分明,销归自性,那净土将触手可及,又何妨称之为“手提净土”。

生活的不快乐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因为大家都一味地向外追逐,却疏于回归自我,不重视生活当下的快乐。有哲人言:2l世纪的绝症是精神病。台湾医学界的报告指出:l/4的人口患有精神官能症,其症状是心理常感压力、痛苦,出现头痛、消化、睡眠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快乐。

在梅村最大的受益是深切体会“当下自在”之意。梅村的僧众既亲切又庄重,言行举止透出内心的祥和,人人充满禅悦法喜。

虽然一行禅师曾饱经沧桑,历尽忧患,但他老传承了《华严经》宏富精深的法界缘起观;体悟了净明圆融的本性,便当下自在。禅师倡导正念、觉照、喜乐修行,笑若佛陀。

“假如我们能自在喜乐,我们能微笑,家庭中的每一份子,甚至整个社会都会沾染法喜而受益。”

在梅村处处有提示,诸如各村的标语有:

“Enjoy Breathing《享受呼吸)!”

“Enjoy Walking《享受步行)!”

也有《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快乐就在此时此地》等美妙歌曲,以及《步步安乐行》等书籍。皆提示我们每天播种快乐的种子。

禅师说:“我们心中有快乐的种子,也有不快乐的种子,我们要灌溉快乐的种子,让它们萌芽开花;这样不快乐的种子,就会慢慢萎弱,甚至消失。”

即使面对生活压力以及负面情绪也力行转化,无论是狼藉的杯盘,拥塞的交通,刺耳的噪音……都是我们走向正念的提醒,只要能当下观照呼吸,回归自我,会心微笑,皆能得到喜悦和受用。

请记住禅师的教言:只要平复纷忧的思绪,回归当下,去欣赏周遭的蓝天,美丽的阳光,稚童的微笑,那自在和喜乐就垂手可得。

朋友,您不妨试试!

再续前缘

十一月十六日恰好是一天的禅修活动。清晨六点,天尚朦胧,我们集中在大殿前的空地,搭乘巴士前去NEW HAMLET,那里有宽敞的禅堂,四周环境非常清幽。

首先是禅师带领大家坐禅,大约40分钟之后,起身原地活动。师带领作放松的动功,数百僧俗齐集禅堂,却悄然无声。

然后是禅师开示,亲切平和,深入浅出。他讲了六根对六尘时,若能正念正知,如实觉照,便可安住当下;以及一切唯心造,只有我们内心实现了和平,世界和平才有希望。

有位来自新加坡的年轻法师魁严(唯一能讲国语者),一直热忱地陪同及关照我,十分友善。

上午,行禅结束之后,即将共进午餐,我们在餐厅饮水,稍事休息。魁严师笑着走来告诉一个好消息:禅师现在要接见我。于是她带领我与汲哲来到一间会客室。

只见里面异常简朴,几乎没有什么摆设,仅一张书桌,上面设有茶具、茶杯。禅师在地氈上盘腿而坐,满面慈和。一位小师父为我们斟上茶水,顿觉清香扑鼻。

顶礼之后,我们在师对面曲膝而坐。拜见这位著名的作家禅师,我又敬呈了一书,前年在马来西来出版的散文集,请师赐教。

师接过书本,看着中文书名,用英语说:“啊,《希望如花》。”我记得曾阅禅师的英文著作《TOUCHING PEACE》,有这样的语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当我们觉知地深呼吸,我们的生命之花就会散发清芬。”所以本书名正为此意吧。

师笑日:“好啊。”然后指指窗外的濛濛细雨道:“你看,法云来了,天降甘霖,下起法雨来了。”

我说:“法云不敢当,法雨怎会绵绵不停呢?”(当日下了整天的细雨。)

然后谈了一些有关佛教文学的话题。禅师很高兴地说起其大作在世界发行的情况,其中有两本书,一为《母亲的僧袍》,一为《禅师日记》,因为深具文艺性,故很受欢迎。

后来禅师又深情地询问净慧老和尚现在何寺?法体康健否?我们说:“老和尚很好,他老悲愿宏深,正在湖北恢复祖庭———四祖寺,重振宗风。”

又提到柏林寺现住持明海法师,禅师很推崇;“明海法师现在是大和尚哕,要领导那样规模的大寺庙,很不简单啊。”

师笑日:“我可是一个懒和尚,就只有在山林闲散吧o”

不忍过多搅扰,我们请求与禅师合影留念,然后告辞。

我默默沉思,这位蜚声国际的禅宗大师,在欧美带动了禅学新风潮,却如此平实、平淡。其穿戴平凡得如同一位邻家的阿伯,可是语默动静,慈和安祥,深具禅意。

我心中蓦然浮现唐诗中赞僧的名句:

“文成金玉知无朽,口吐芳兰尚有馨。”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