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6年度第四期在河北省佛学院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河北省佛学院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净慧老和尚

(2006年7月18日)

各位同仁、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在座的各位居士:

今天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日子。这个日子、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河北省佛学院到今年已经办了八年,出了不少人才,以第一届研究班作为一个标志,尽管只有六个人。从人才来说,如果真正符合一个弘法利生的僧人的要求,或者说高素质的人才,总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这叫作人才难得。

前几天晚上,跟我们六位研究生在一块聊天,知道他们来到柏林寺已经有六个年头。这六位学僧有一位是内蒙古的,有一位是河南的,三位是福建的,一位是江苏的。内蒙的人到河北来比较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的气候会比内蒙古要好一点。河南的人到河北来生活也勉强能适应得了。福建的人和江苏的人要能适应河北的生活环境和气候,那是要有一定的毅力、一定的耐心,要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才能够坚持5、6年之久。所以他们几位能够在这里呆六年,而且不管是信仰上、道心上、学业上、身体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的一大成绩。今天是他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日子,我原来没有打算讲话,因为这几天身体不是很好,但是我又挂了院长的名义,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中不讲几句话也说不过去。

我今天讲六个字:一个是成绩,讲讲各位在研究生班学习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然后讲讲差距,再讲一下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要求,六个字,三句话。

在成绩方面,首先是信仰和道心上的进步。河北省佛学院的宗旨就是信、戒、学、修,这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教学内容的纲领。河北省佛学院的一切教和学都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这四个字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不管是哪一个班次,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达到“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目的。

“养成僧格,融入僧团”,这八个字看起来轻描淡写,做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一生的事情。我们这一辈子能不能养成一个圆满的僧格,能不能够真正地融入僧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这六位研究生不管是三年也好、五年也好,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在信仰上有进步,在道心上有进步,这五年来,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修行活动。刚才研究生代表讲话中提到,在河北省佛学院学习的同学从出家人每一天的生活学起,坚持传统丛林里的早晚功课、二时斋供、半月布萨诵戒、结夏安居、冬季禅七等修行活动,冬季禅修不是一个七、两个七,而是五七三十五天,而且平常每天都要进禅堂坐禅。

这几位研究生同学有理想,其中特别是福建来的三位同学。因为过去打禅七,我每天都在禅堂,我也看到他们每一天每一支香都能坚持,而且坐得稳稳当当、像模像样的。修行怎么样那是每个人内在的修行。至少表现在威仪上有一种道气,那是大家共同看得见的,那是一种他受用。所以说在佛学院学习,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画像,都是在给自己写历史,都是在给自己写评语。希望我们在读的各位同学,不管是大专班、中专班也好,预科班也好,都要记住我这个话,一定想要做一个好和尚,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和尚。年纪大的可能有自觉性,年纪小的可能就没有自觉性,或者自觉性不强,有时候还会故意地做点调皮的动作。我想那不好,那首先是对自己的形象有损害。因为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有因果的。有些因果是现在的事,有些因果是未来的事。因果是从当下这一刻往未来延伸,不是一个遥远的事情。所以希望各位一定要以现在毕业的这几位研究生为榜样,要在信仰上、道心上日有所进,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第一件大事。学习怎么样?文化怎么样?对佛学的理解怎么样?那完全看你在信仰上有没有提高,道心上有没有进步。

第二,这六位同学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业上的进步,一个是靠平常学习的自觉性和钻研精神。这个进步也表现在他们的论文上。我很惭愧,虽然经常督促他们写论文,但是缺乏具体的指导。不过这六位同学都很有自觉性,论文字数最少的也有八千字以上,最长的有一、两万字,这是他们学业上进步的一个具体的成果。

第三,在参与学院、寺院管理教学上的进步。三年来,这六位同学分别在常住和学校担任了不同的职务。学业上的进步是理论上的提高,参与教学和管理是实践上的提高。学佛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学佛学是要学以致用,是要用在修行上,用在指导我们做好寺院的管理,做好佛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上。这六位同学中,有的参与了寺院重要的管理工作,有的参与了佛教文化传播的工作,有的参与了佛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该说,他们都做得非常出色。这也是他们在实践上的一大进步。关于成绩,主要就讲这三点。他们的成绩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我觉得这三点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应该找出差距。这个差距并不是他们本身的不足。这个差距主要是出于佛学、修行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要有这个起心动念,我们马上就落后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上永远不能满足;在修行上永远不能停步;在思考问题上我们永远都要随着万事万物的变化不断地找出答案。所谓的差距,我想要说三句话,一句话叫作“菩提路遥”。我们修行这条路很遥远,不能停步,一停步我们就落后了。第二句话,是“学无止境”,刚才代表也说到,“毕业不等于是万事大吉,毕业不等于是一切所作已办,毕业是更力艰苦和深入学习的开始”。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我们要难学能学,尽一切学。第三,就是“诸法无住”。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日新月异,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样呢?也要不断地有所突破,不断地有所进步,不断地有所发展。如果我们的思想停滞不前,以一种停滞不前、凝固不化的思想去面对无住的万法,我们就会落后,我们就会起执著,我们就会有烦恼。诸法无住,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要不断地有所突破,不断地有所进步,才能够不断地克服我们自身的局限和障碍。所以,我们要找出差距,总结成三句话,就是菩提路遥、学无止境、诸法无住。

下面,我要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也是老生常谈。第一个要求,就是去年我在佛学院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上所提出的“两个四句话”。第一个“四句话”,坚持僧团的四化原则。第二个“四句话”,强化四种意识。

坚持僧团的四化原则,指僧团的道风要坚持传统化,不能丢掉传统。丢掉传统,我们姓什么就不知道了。所以,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来适应我们今天的环境。如果把传统丢掉了,只谈适应,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天,我们佛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怎么样适应?就是要我们爱国守法,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一句话,就是要爱国爱教,这就是我们的适应。从什么地方适应?从我们和尚的身份,从我们和尚的本分,从我们和尚的清净庄严的僧格,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说你没有一个清净庄严的僧格,那也就无所谓适应不适应。所以,我们的道风建设一定要坚持传统化,不要丢掉传统。

第二,僧团的管理要坚持律制化。佛陀临涅棠的时候,阿难请问佛陀,“佛陀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陀去世、离开我们了,我们以谁为师啊?”佛陀慈悲地告诉阿难,戒律是佛陀亲自制定的,佛离开大家时,大家“以戒为师”,就还像佛陀住世一样。所以,僧团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就是要强调“以戒为师”。

第三,僧团的弘法要坚持大众化。佛教不是我们僧人的专得品,也不是我们先入门的佛弟子的专利品。佛教是大众的,佛教是九法界众生共享的一种教法。所以,我们的弘法工作一定要敞开大门,一定要打破局限性,一定要坚持走大众化的道路。

第四,僧团的生活要坚持平民化。这一点在当前特别的重要。对我们柏林寺来说,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修庙、建庙,一直在搞基本建设,一直在从事硬件的建设。那个时候的生活比较艰苦,那个时候不仅是过着平民化的生活,而且比平民化还要平民化。今天,可以说柏林禅寺已经是万事俱备。大家在这里生活,用禅堂的话来说,“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百事不操心,十指不点水”。我们要经常思考,我们的生活比大众怎么样?是有差距,还是有超过,还是与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保持平衡?我们对于一切设施和设备,都不要过分的讲究,都要保持平民的特色。特别是我们的寺院处在乡村,处在一个经济比较滞后的小县城。赵县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整个的生活水平都不是很高。那么,我们出家人一定要想到我们要过一种比较艰苦的生活,比较简单朴素的生活,比较平民化的生活。这四点在柏林寺用得着,你们毕业以后,离开了柏林寺更是用得着。在北方要这样,你们回到南方同样要这样。这个是贯彻“信戒学修”办学宗旨的具体化。这四句话没有离开“信戒学修”的宗旨。

然后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不断强化信仰意识;不断强化归属意识;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这四句话,我们毕业的学生用得上,在读的学生用得上,我们寺院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在座的所有居士,都用得上。

首先,我们佛弟子,要不断地来强化我们的信仰意识,要提升信仰,让信仰生根,让信心有力量。信心能生根,信心有力量,才能真正地克服我们在学佛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烦恼和魔障。

第二,不断强化归属意识。我们当了和尚,我们信了佛教,当了和尚,要以僧团作为我们的家。在家的居士,要以教团作为我们的家。教团是由七众弟子组成。有这种归属意识,我们才真正觉得,作一个佛弟子很光荣,作一个佛弟子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要让我们的信仰边缘化,不要让我们的生活边缘化,不要让我们的思想意识边缘化,一定要时时刻刻想到,如何养成僧格,如何融入僧团。

第三,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信佛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和尚,成为僧人的一分子,成为僧团的一员,这是千生罕遇、万劫难逢,是我们过去生中种了无量的善根,才能够在此生此世成为僧人,一定要有这种难遭之想,难遇之心,稀有之心要觉得我们做一个出家人,很高尚,很神圣,很了不起。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大众怎么能看得起我们?我们要晓得自尊自爱,自己对自己有要求。自己对自己没有要求,社会人士对我们只会唾弃,和尚不像个和尚,衣着打扮俗气,说话做事俗气,社会人士哪能看得起我们?那种俗气,不是今天社会人士对我们僧团的要求,更不是党和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我们的要求。党和政府希望我们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在佛学院学习的宗教教职人员,都有较好的、较高的宗教修养,都有较深的宗教学识造诣。要求每一个宗教教职人员在信教群众当中有一定的威信,能够带领广大信教群众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如果我们自身的形象不好,你能够起什么作用呢?你带僧团,你带信教群众走,你别把人家带错了路。所以,要有一种神圣的意识,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

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出家人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佛教的兴衰,我们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佛弟子,都有责任。这种责任意识,靠我们平常一点一滴地来养成。不是说我们走在大街上,能够给大家讲一通,我们在弘法利生,那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那固然也是,但是不仅仅如此。我们住在寺院里,住在佛学院,把桌子擦干净,把地扫干净,把玻璃擦干净,把衣服洗干净,把胡子刮干净,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的体现。因为只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能够养成责任意识,最后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责任意识。爱国也好,爱教也好,都是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看到哪个水笼头坏了,水在滴呀,应该马上关好,如果关不好,还在继续流水,我们马上要报告有关的管理人员,赶快把漏水的水笼头修好。因为节约用水,不仅给寺院节省钱,也是给我们人类,给我们这个地球做贡献。一定要把很小的事情和很大的事情联系起来,那才是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讲的第一点要求,坚持四化原则,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第二点,要求我们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要继续培养和巩固道心,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道心是根本,没有道心,知识学得再多,不能在行动上落实,那就是空话,跟学世间的知识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脱节,言和行脱节。作为佛弟子,就要反此而行之,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一致,解和行一致。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培养和巩固我们的道心。

第三,要提高做学问、做工作的能力。你们现在已经毕业了,应该说做学问,摸到一点门路了,做工作,也有一些能力。但是学无止境,诸法无住,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做学问的能力,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道心是本,工作学问的能力是用,或者说,道心是体,能力是用,有体有用,才能够真正地为弘法利生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今天讲话的时间长了一点,平时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讲话的机会太少,这次能有机会跟所有的同学见个面,祝所有的同学道业精进,学业精进,身体健康,身心愉快!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