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6年度第三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奉尊师净慧老和尚之命,最近一直在忙于收集资料,增订《虚云老和尚年谱》、《虚云老和尚法汇》和《虚云老和尚追思录》。净慧老和尚希望我能在年内将这项工作画上一个句号。在虚老的加持和各位大德、朋友的帮助下,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我很感谢净慧老和尚给我这样一个重新亲近虚老的机会。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常常被虚老的德行感动着。在这里,我想就虚老当年在云栖寺时的一件小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年谱》中记载:“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八十七岁。近年,滇中多事,兵住民房,已不相安。秋收稻熟,民不敢收,畏兵也。予往军部商,得其允许,如有僧人领导农民收谷者,兵不许阻。因是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始则同食干饭,继则粥,粥尽则同食糠、饮水。乡民见僧伽同甘苦如是,为主下泪。及军事略定,农民乃得返居。此后共同维护寺庙,皆出至诚。”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虚老当年修复云栖寺时的种种艰辛。我们甚至会认为,虚老他是再来人,德高望重,一呼百应,他想修复一座道场,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也许是这样。但是,一座道场的修复,不仅仅是将房子盖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要将道风树立起来,要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寺院建起之后,同时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至诚护持,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虚老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宝是人天的眼目。作为佛弟子,我们当然由衷地期盼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发至诚心,护持三宝,自觉维护寺院利益。但是,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主动地跟当地的老百姓结善缘,不去关心他们的疾苦,甚至在一些小的利益上与他们斤斤计较。在这种情况下,你想他们至诚地拥护你?他们不恨你就不错了!

近些年来,我比较关注寺院的经济问题。说“问题”也许不太恰当,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它就会成为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内,它会损伤僧团的健康;对外,它会激化社会矛盾,招致许多怨尤。也许是杞人忧天,我总有一种感觉:未来的中国佛教,如果说要出问题,或者说再次出现法难,那必定是与经济问题有直接的联系。

我很欣赏“贫道”、“贫僧”、“安贫乐道”这类的词汇。它把“贫”与“道”的关系给揭示出来了。一个道场,如果不能够安贫乐道,如果一心只想着如何得到更多的供养,而不去考虑如何把信众的布施用到弘法利生的刀刃上,那必定不是一个健康的道场。

作为僧团,它不仅要照亮一方,同时也要随分随力造福一方,切不可与民争利。当寺院与当地老百姓发生利益矛盾的时候,作为一寺之主,一定要往“道”上会,一定用智慧将矛盾化解掉,要用菩萨的四摄、六度,转化对方,摄受对方,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对方“没有善根”——是的,对方也许确实没有善根,但是,作为出家人,作为人天师表,其职责之一,不就是要创造条件,给那些没有善根的人种下善根吗?

世间人可以通过供养三宝,护持三宝,来给自己种善根、令善根增长。另一方面,出家人也可以主动地对世间人行四摄法,令世间人对佛教产生欢喜心、恭敬心——这实际上也是在给世人种善根,它可以令世人的善根得以增长。遗憾的是,后一种方式的种善根,被很多出家人给忽视了。出家人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世人前来通过布施来种善根,同时还要主动地创造条件,同世人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如果出家人只顾自己关起门来,享受供养,对世间人的痛苦麻木不仁,乃至在一些利益上,计算得太精明,不去主动地回报大众,那样反而会挫伤世人的信根。

净慧老和尚曾经就如何做人做事的问题,提出了“二八方针”——做人要讲“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要讲“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出家人按照“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去做,就是在主动地给大众种善根,就是在为日后公众以至诚心护持寺院种下种子。(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