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6年度第一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近几年来,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报纸和互联网上报道北京高校有大学生自杀的消息。也许是见得多的缘故,大家都在埋头干自己的事,连谈论的兴趣也没有了。这种反应是不是一件好事,姑且不说;假如将来的某一天,自杀的是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出于对自杀者的悲悯和对活着的大学生们的关爱,我们佛教界,尤其是寺院僧团,可以有所作为。学佛的人不是经常发愿,“愿我当在无救无依盲暗界中成等正觉,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为救、为依、为眼、为导”吗?有人会说,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我们的力量有限,为救为依恐怕只能是一种良好愿望。就算如此,“为眼为导”应当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我们可以针对青年大学生,积极地创造条件,组织一些共修活动,让他们也能分享佛教的人生智慧,帮助他们打开自己的“智慧眼”,开发自己的“光明心”,锻造自己的“金刚志”,成就自己的“大悲手”。有了智慧眼,他们就不会被假像所迷,有了光明心,他们就不会扭曲绝望,有了金刚志,他们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有了大悲手,他们就会知道帮助别人。这就是“为眼为导”。

现在学佛的人比过去多了。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都有学生自己组织的禅学社等学佛团体。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其他地方高校,也会出现类似的学生社团组织。这些佛学团体,通过举办讲座、外出参访、集体学习经论等形式,影响了一大批同学,对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佛教讲“感应”。对青年学佛者学习佛法的热情,僧团应当有所回“应”。我觉得柏林禅寺,自从开放以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每年除了定期举办生活禅夏令营以及“五一”、“十一”长假专修活动之外,还利用双休日,为青年人开办形式活泼多样的“生活禅加油站”,或讲经,或说法,或禅修,或交谈,或茶艺,或行脚,乃至短期出家,等等。柏林禅寺常住的这些做法,深受青年学佛者的欢迎。如果我们全国有更多的寺院,也能像柏林禅寺一样,积极地来“感应”青年学佛者的热情和渴求,多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和帮助,也许青年人自杀的悲剧会少发生一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面临的心理困惑比较多。他们迫切地需要“眼”、需要“导”o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了无尽的智慧和方便,这是其它任何宗教和世间哲学都无法比拟的。如何把这些沉睡的宝藏,发掘出来,呈献给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受用,这是僧团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