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05年度第四期 / 修学安祥的几个关键 |
修学安祥的几个关键 无 名 |
——愚学禅恍已十年矣,兹述浅见掬诚供养,尚乞读者赐正,不胜感激之至! 过去十几二十多年中,有很多人与安祥禅结缘,也有很多人专注地依照安祥禅的教导修行,蒙受法益的人不少,修行有一定程度的人也不少。同时,也看到很多人认真修学很多年,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和受用。 安祥禅以浅显的语言阐释甚深法要,耕云先生著述不多,多以演讲开示,但内容极其宏富,不仅以甚深证悟为基础,且以丰厚的学养为资助,是透彻之后的浅易,高明至极的平常,厚积已久的薄发,深入堂奥之浅出。所以,修学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在安祥法宝中找到钥匙和药方;另一方面,无上法要,不能以文字会,能如说而行固不易,能如理而解,如法而行更难。 笔者体会,修学安祥禅有几个关键,绕不开的关键。就是从心的旅程来讲,是必须会经过的,也应该是着力的重点和主要的目标—— 一、保任:就是不管尝到什么样的法味,深也好,浅也好,修行的入手在保任,必须把禅的种子深植自己的心田,久久呵护,才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基础。所以,这是第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保任的方法,就是按照耕云先生的教导努力去做,比较重要的几个有:反省忏悔,察过改过,诵《金刚经》、《大悲咒》,读听看抄讲词,观心自觉等等。宋代大慧禅师云:“上士闻道,如空印空;中士闻道,如水印水;下士闻道,如泥印泥。”对安祥的体认而言,也因人而异。有人自己体认很浅,就以为这就是安祥禅,看得太简单,太容易。只有通过保任,才可能真正入禅,真正深入,真正修行。这点对初接触和不了解安祥禅的人有特别强调的必要。 二、杜漏:保任以无漏为目标,所以杜漏就是保任有一定基础、比较省力后必须做的功夫,主要是拔除深细的烦恼根本,除掉致命的习气。道理甚简,而行持甚难。一个人修行能否成就的主要试金石就是有没有漏洞,所以杜漏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方法除 耕云先生杜漏讲的几种毛病外,还要依无漏行的开示践行八正道,扎实践行。此外,一个必须强调的重点就是,在自己没有对是非邪正的准确判定前,在交游及读书方面宜慎重,以免受污染,使杂毒入心。这点很多人会犯,笔者曾蒙一涵养深厚的师兄指点,感到注意这点颇难,在力量不足时尤其应当警惕! 三、法眼:耕云先生云:安祥禅有两个翅膀,一个正受,一个正见。正受学人都不陌生,而正见确立极难,看看耕云先生开示,无不如此叮咛嘱咐。禅的正见包含一部分正知见,但真正的正见就是法眼,是完全超越知见的。因为知见来自思维、知识,无论从门入(闻),从思维得(思),都不是禅的究竟正见(法眼),固然对修行有帮助,但不能当作究竟见地。细读耕云先生开示,不难明白这点。对禅而言,是否具法眼是修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圣凡的分水岭。 具眼有什么功用,或者说怎样才算具法眼?可以尝试从三个角度去描述:一、无暇,就是唯见真实,不见其余,或彻见真实,了无暇翳。也可以说,正见无见,如果说见到什么,什么是什么,下个界说,肯定不究竟;二、无惑,就是说具眼的人,没有丝毫的疑惑,真达不疑之地,对法的一切问题瓦解冰销。如果心头仍不安稳,仍有不定,则见无眼;三、无我,就是彻底了然于无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一种实际到达,而不是凭借思维推理,是一种一得永得,不是偶尔灵光一显。当然,这仅仅是描述而已,殊显蹩脚,如有明眼宗匠,一觑便知分晓,何来如许罗嗦? 为供学人了解,还可以尝试用正受的程度来检验是否有法眼,那就是,我们的安祥是有根还是无根?是有限还是无限?是不二还是二?具眼的人,他的正受应该是无限的,是有根的,是完全融入不二的。 这样是在说明,是在证实,正见的究竟是离开或者超越知见,而且的确有这码事存在,不是思维或概念的游戏。同时可以反证,如果正见很容易,就是知道什么是什么,那应该很多人在得到正受不久就成就了,为什么情况并非如此?如果禅是得尝法味,再有点知解就可以了,那耕云先生强调的穷理澈源又是什么,又有什么必要?耕云先生开示学禅五种大忌中,“理不澈,见不透”与“昧般若,忽保任”并列其中,并言,“犯上忌者,纵不入魔亦决难成就”,可见其非同小可,岂可轻易?! 所以,禅的命脉在于法眼。人天眼目就必须具眼,正法眼藏就必须具眼。仔细阅读耕云先生《书笺》关于如何是修行究竟,以及理证、现证等种种开示,关于正见的种种强调,不难发现,含义非常明白,只是易被人忽略或不易达到而已。 如何具眼呢?禅的独门功夫,一是(观心)自觉,一是参究。恩师比较提倡(观心)自觉,但也并不反对参究。要注意的是,安祥禅的参究不是参话头,而是心窗已启者在不离正受的前提下发明全体,了然法的全部。就发明正见(法眼)而言,(观心)自觉的出路在于涵盖吻合(自觉而融入大圆觉海);参究的出路在彻底打破(粉碎无明)……(唯真修行人,能有亲切感,唯真到达者,能够了然。)相比之下,自觉应该提倡。比较易于入手,比较稳妥,也非常殊胜。可以说自觉(照)是禅的根本,离开自觉就没有禅。但是自觉的功夫需要长久不懈地去践行才有效果,才能至其极而臻其妙。 四、人格化:是修学安祥法身圆熟的关键,是具足正见、正受很深以后在生活中努力践行,销融习气,偿还宿债,随缘利生奉献,接机弘法,散播光热,进而以无为无住清净功德庄严法身,把三业转化为三密,开启无量神通妙用,圆成无上佛果。在此要特别强调要在血肉的现实里完成法身的熔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无我奉献的愿行,要有人溺己溺的悲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以上几点,归纳起来看,就是正见、正受。保任、无漏是谈正受,法眼是谈正见,人格化是二者的落实和圆满,可见所谈并非什么发明创造。从修学看,这几点是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的,不可割裂,不可分割。依教奉行为无上法要,修行难在入道,贵在行道,除此别无奇特。我执也好,法执也好,不管表现如何,纵有纤毫,则大为不妙,速速摆拨,远之为上。如是,则为真正道流也! 耕云先生云:安祥禅直截简易,允称扼要法门。禅的修行贵直趋根源,忌自生枝节。 当此物欲滔滔、人心陷溺已极之世,望诸有缘,深怀行愿,努力践行,则不负师佛,不负己灵,也不负无量劫来累计之善根,不负无数世中为自己父母妻子种种眷属之众生。 还应该强调几点: 一是佛法的根本和核心是菩提心,任何从自我出发,不能摆脱功利诉求的修学动机固然不能算错,但要与无上解脱道究竟相应都有困难。安祥禅虽然在表面上没有按照佛法理论强调菩提心,但耕云先生的言教中处处体现并以身垂范,那就是修行决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众,决不是局限在某种空间而是无限。并曾开示云“随其发心及根器而得个别之果报”,“为了众生而修行,成就会快一些”,“悲心重的人修行容易成功”。如何真实发起菩提心呢?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心量,并且努力践行菩萨道。坦白讲,没有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依禅而言,恐怕是难“泥牛入海”的,是难实证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的究竟圆满境界的。同时,有缘人不妨可以持诵《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真实成就的禅者的境界,无一例外都是究竟圆满的华严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而《行愿品》正是契入不思议境界的枢机,普贤行愿海是圆满如来功德的要门。对初学而言,《行愿品》则是训练菩提心的教材,自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二是安祥的入门是传心,不管法味如何,都要珍惜和肯决,而后才可能不断深入。无论“如空印空”也好,“如水印水”也好,“如泥印泥”也好,乃至“如铁印铁”也罢,都要珍惜,都不要忽视。很多人对安祥禅的不了解乃是因为他们不珍惜,所以无法入门,更无法深入,也就对安祥禅“浅人当做浅法会”了。这很可惜,也很悲哀。 三是要有弘法的热忱,而弘法最好的方式,一是以无上法宝接引初机;二是如说修行,身体力行,早日成就。同时以自己的心得做法的供养。并恒存但求尽己之心,“为而不有,善而不居。”则真正契入禅者的行愿之海,为圆成佛果的殊胜资粮。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2005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2005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