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5年度第三期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
 

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

圣严

编者按:本文虽然是一篇“过去”的讲稿,但是,它所谈到的内容却是我们佛教界现在正在经历的。圣严法师从他自己的立场对二十一世纪佛教所作出的种种展望,相信会给我们大陆关心佛教未来发展的人们带来不少启发。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今天跟诸位来讨论到二十一世纪时,佛教将会怎么样?佛教徒将会怎么样?佛教徒又应该怎么样?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场演讲并不是预言;不是说,我已经看到了二十一世纪,而是从今天的立足点往未来看,净会发生哪些情况。我将它分成七个项目:

(一)二十一世纪将是佛教盛行的世纪

1.很多人在预言,也在讨论,说我们这个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宗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物质文明,使自然环境的生态失去了平衡。近代的人,竭力想用科学的方法及人为的努力,改变自然。事实上,就是因了人为的破坏,使得自然生态失去了平衡,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危险、更不安全。

2.今天的人类,都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中生活。特别是工商业的社会,从家庭到工作的场所,从工作到休闲的空间及时间,甚至于连睡觉、起床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但是,宗教能够提供我们在生活里的安定感,使我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中得到平安。

3.很多人认为,“哲学”可以探讨许多问题,解决许多问题。“科学”可以为社会、人类带来很多的福利。事实上,哲学的思辨,陈义较高,不是一般大众所能领会;今天的科学虽然昌明,可是,现代人并不比过去的人更幸福、更安定、更安全。

从宗教的信仰和修行,特别是佛教的修行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外在的环境虽然险恶不安,但是,内心的世界,却有无限广大的智慧和慈悲可以开发。修行的方法和观念能帮助我们,以无限的包容心,包容一切的人、事、物;这种包容心,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安全及安定的归宿感。

4.在今天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忙着享受物质,忙着自己的前途,因此对周围有没有关系的人都很冷漠。所以,要从宗教的、伦理的观念来帮助我们重建人文道德。而佛教特别重视布施和持戒,这可以广结善缘,最有助于改善冷漠的人际关系。

(二)二十一世纪将是佛教徒走向世界各民族的时代

1.从目前全世界宗教的状况来看,信奉耶稣基督的人数最多,传播地区最广;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各派系在内,已囊括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遍及五大洲。回教徒正渗透到全世界,信仰人数仅次于基督;预料二十一世纪初,回教徒的人口数将超过基督教。印度教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宗教,印度的人口相当多,教徒本来只在印度本土,现在也渐渐地传遍了世界各地。中国大陆的佛教徒人数难以统计,故居世界总人口比率的第四位。

迄今多数的中国佛教徒,尚跟一般的民间信仰混杂不清,正信的三宝弟子则非常有限。但是,近二十年来,以中国台湾为中心,正信的佛教已经在向全世界推广之中,除了台湾,还有日本、韩国、中国西藏等各系统的佛教徒,都非常努力地向全世界推动正知、正见、正信、正行的佛教。

2.由于一神论的各大宗教,仍停留于神权至上的信仰基础上。现在,世界人类的民主与人权思想抬头,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运动高涨,故对西方各派的一神论宗教,不论是天主教、回教、犹太教等,已经显露出若干信心动摇的危机信号。二十年前,年纪大的人才会来学佛。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原来是佛教背景的家庭出生,但是,后来多半都接受的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信仰。近十年来,情况渐渐转变,学佛的年轻知识分了也越来越多。

3.佛教在未来为什么会有前途呢?因为佛教不否定各宗教所奉诸神的存在,也不否定各宗教的信仰价值。在宇宙起源论及人生祸福论这两方面来讲,佛教是采用众生自主与共业共感的因果论及因缘论,不是唯神论,不是唯物的无神论,乃是缘起思想的无神论。

众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人有福报,有的人有灾难呢?佛经里告诉我们,乃是因为过去造的因,现在结的果,这是“因果”的观念;它与上帝创造并支配宇宙和人类的观念是不相同的。诸位一定听说过,佛教有护法神,也相信有鬼。然而,我们所说的神、鬼都是众生。而其它宗教所说的唯一“神”,是创造宇宙的主宰;所说的众神,是唯一神的仇敌魔鬼,或是唯一主神的扈从。在观念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佛教就不排斥其它任何的宗教信仰,也不会跟任何宗教对立。它包容一切也消融一切,可以跟任何宗教和学术思想做朋友。

中国的道教如果没有佛经翻译,道藏可能无法成产;在道藏里边,许多经典都是佛教的翻版。过去,天主教、基督教到中国传教,他们研究并且学习中国儒家的思想。在今天,他们也在研究着、学习着佛教的思想和修行方法,希望从佛教之中取得一些东西,来帮助他们改变体质,提升品质。

目前,世界上有些宗教国家还相当保守。像原来的土耳其,如果不是回教徒,就不准进入国内。但是,他们也需要做生意赚钱,做生意的对象可能是佛教徒。现在当佛教徒到了土耳其,也有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渐渐地,将会影响当地人的信仰。过去,只有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到偏僻没有开化的民族地区,帮这些落后地区的人建立唯一神的宗教信心、信仰。现在佛教徒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佛教专业的弘法人员,也可随着佛教徒的踪迹而深入世界各地。

诸位可能不知道,我的书也被翻译成多种国家的文字。最不可思议的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罗马”,有一家书店,主动把我的一本英文书《信心铭》(Faith In Mind)翻译成了意大利文,在罗马市发行,让天主教徒们也能看到这本禅学的书。

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类,都将会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及宗教互相容忍的共识。工商业的佛教徒们,走入宗教的专一化地区时,不再会被任何宗教歧视、排斥和迫害了。

(三)二十世纪末的佛教徒已在转变消极出世的印象而为积极化世的宗教

1.中国人在近二、三百年来,都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厌世的,一旦信了佛教之后,将离开社会、人群而独自去修行。在二十年前还有人跟我说:“圣严法师,你不像是没有用的人,怎么出家做和尚呢?”十年前,有一位台大毕业的年轻人准备跟我出家,他的父亲就来跟我说:“法师,我的儿子前程似锦,不论对国家、社会、家庭都是极重要的,这样优秀人才去出家,不是浪费了吗?”我问他:“为什么出家就不能奉献?”他说:“出家以后,除了天天念经、拜佛,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这就是一般人对出家人的印象。

2.台湾佛教的僧尼生活,已经从经忏、农耕,渐渐地转变为文化、教育、社会服务都在做。像办学校、建医院、到监狱弘法、贫病急难救济、家庭问题、帮助戒毒、环境保护、打禅七、打佛七等修行活动。为各种层面、各种范围的人提供修行的机会、修行的方法和修行场所。

3.中国佛教徒的年龄层次已从老太太族群转变为各年龄层次的大众。在过去,一般人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大或者退休了的,是不会想到学佛的。现在不论在中国台湾、香港、星、马、菲,或是美国的华人佛教信徒的年龄层次,已经是普及的。各阶层的社会大众,渐渐都在接受佛教的信仰。就像刚才我们东初禅寺的合唱团表演时,成员中就包括了老、中、青的三代。若在三十年前的过去,年纪大的佛教徒们除了念佛之外,怎么还可能跟青年人一起上台表演唱歌呢?

4.中国佛教的僧尼素质,已从低教育程度转变为中上教育的水准。在过去,凡是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不会想到要出家。因为佛教徒的一般情况来讲,教育水准较低;不是教育水准高的人不需要佛法,而是他们如果出了家便没办法在佛教界容身。一九七五年当我获得文不博士学位时,台湾佛教界尚对我极为冷漠。但是,现在的台湾、香港及星马的僧尼,教育水准已普遍提高,一般都受过中、上等的教育。我是第一位以留学若读而得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和尚,当我从台湾出国赴日之际,佛教界的很多人就看准我不必等到读完博士学位,就会还俗的;幸好未被他们猜中,如今在我的学生之中,已经有两位出家众拿到了博士学位。目前为止,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丘及比丘尼,在台湾已有五位;获得名誉博士学位的,也有五位了。

5.中国佛教的文宣工作,已从泥古不化的讲经、印经,转变为多元化、多媒体的大众传播。在过去,大家主张写经、印经的功德最大。但是,真正能把佛法普及化,是需要通过通俗的各种各样的文字及媒体的传播,让他人来接触、来接受。现在,我们台湾已用电视、电台、报纸、录音带、录像带、音乐卡带等种种方式传播佛法。

过去,一场大型的讲经法会,能有几百人听到,已经很不容易。现在通过电视、电台的弘法,再度及多番的传播,可能就有好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看到、听到。我在台湾,不需要出广告费或者买时段费,好多家电视台及电台,报纸及杂志,乃至于书店、出版稿件;因为佛教的节目,佛教的作品,不但声誉佳,也能让他们获得社会大众的肯定。

(四)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有互相尊重的宽大雅量

在过去,只要提到缅甸、泰国、锡兰等国家的南传佛教时,中国人就会说那是小乘佛教。而南传国家的出家人看到中国和尚时,也不承认我们是比丘。他们讥笑中国和尚说:“你们平时不穿袈裟,过了中午以后还在吃东西,哪里像出家人?“中国和尚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出空人连肉都吃,还算比丘吗!”中国汉传佛教的僧尼,也对藏传的喇嘛教不以为然。

各宗派之间由于不了解彼此的思想、观念,所以互相批评。现在,不论是显教或者是密教大乘;大小乘的各宗各派;出空佛教与在家佛教;佛教徒与世界各大宗教;传统佛教与亲兴宗教等到系统的佛教徒,都能彼此互相的谦让,到相的尊重。

(五)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扮演承先启后的角色

将来专业弘法的在家佛教徒,尤其是女性佛教徒工的弘法工作者,势必大量增加。然而,还是会以出家僧团为精神依归,并且保持佛制所规定的伦理原则:仍依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的男女大小众顺位相处。

过去出家人对在家人的家务俗事,都不会参与或顾问。现在,我们法鼓山在台湾提倡佛化的联合祝寿,关怀年长者的幸福;提倡佛化的联合婚礼,关心佛化家庭的基础建立。许多的青年男女、中年夫妇,乃至老年居士,为了家庭、儿女、婚姻、安养修身等问题,也来请教我们出家师父。渐渐地,出家人也需要和世俗的事务,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做的弘化工作,也会逐日增加。但是,必须立足于化世,而不是恋世及厌世的基本观点上来为世俗的社会服务;仍然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则,以持戒、修定、发慧的三无漏学为先决条件,用佛法来拯救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为目的,否则,便会脱离佛法的净化功能,而易于变质或成为流俗的攀缘行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如何使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呢?必须用智慧。智慧又如何生起?那就要用佛法的观念及修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烦恼、减少罪恶、增加智慧。修行的方法很多,广则六度万行,约则三无漏不,再简则最实用的,我有两句话是:“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诸位一定觉得念佛号是很简单的事,这没什么稀奇;可是,问题在于你是否相信观音菩萨处处和你在一起?你是否能够一生一世都在念阿弥陀佛呢?这也要下一番功夫了。

(六)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将会以入世的方式做化世的事业

1.恋世、厌世、混世、入世、化世的不同点在哪里?

(1)恋世——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入世,实际上,那是恋世;“恋”的意思是贪恋、留恋、追求而且放不下。

(2)厌世——是失望、怨恨、逃避现实。

(3)混世——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人在“混”,在捣蛋、扰乱、犯罪。

(4)入世——是参与,努力的做着社会的服务工作。现在,有很多的佛教徒,正在做着同样的入世工作,这是菩萨精神;但是,入世的工作,不能离开戒、定、慧三学的基本原则。

(5)化世——是佛陀出现人间的目的,佛教徒当学佛陀的悲悯胸怀,无条件的为众生离苦得乐而奉献、关怀,不要求任何的回馈。

2.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目的,是看到众生有生老病死的苦恼,生死范围的三界,就像火灾一样,因此,佛才出家、修道、成道、说法、度众生。如果,我们的在家居士,已经接受佛教,而对凡夫界的生死不觉得苦,没有想到用佛法来救济,这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所以,在家佛教徒虽然拥有眷属儿女的照顾教养,仍当以解脱三界生死之苦的法门为依归。

3.现代天主教的修女、修士、神父们,因为参与社会的服务工作太多,与在家的异性、俗人的世务接触的机会过多,渐渐地,也接近俗化,很容易还俗。二十一世纪的佛教也将面临这样的危机,将来出家的人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因此,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虽然会深入社会,做各种社会关怀的服务工作,但是,还是要以修持梵行作为出家人的依归;出家人也必须保持每日的禅修、持诵、忏悔礼拜等的恒课。

4.佛教徒虽然将来会积极的参与文教、政治、学术、工商等工作,还是会以五戒、十善、六度等的菩萨道为依归,否则便不是正统正信的佛教徒了。

5.有修养的佛教徒,能够尽其在我地进退自如;不倦勤、不恋栈,为了现实环境的需要,可大可小、能伸能屈、提得起、放得下;所以,既是社会的安定力,也是大家的好朋友。

6.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佛教徒必须积极并且普遍地推展两项工作:(1)如何修产佛法的禅定和智慧,来安定身心,消融苦恼。(2)如何修学佛法的戒律和慈悲,来清净身心,救济众生。

(七)二十一世纪的推动法鼓山理念建设人间净土的时代

台湾的法鼓山,正在推动“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我们的一个道场;凡是推动和响应法鼓山理念的人,就是在做法鼓山的工作;凡是推广法鼓山理念的场合,便是法鼓山的道场。

法鼓山正在做什么呢?正在从心灵的建设以及礼仪的教育这两方面,来帮助社会大众,做着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服务。法鼓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是一座学府,是一所提升人品的修行中心,它正在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包括三项教育工作:1.大学院教育,2.大普化教育,3.大关怀教育。

法鼓山的佛化教育,是为了落实净化人间的全面教育。它不仅是建设有形的道场,同时,也净化无形的人心。人人都可以参与,也欢迎人人都来参与办教育及接受都育,让我们共同做好一个二十一世纪佛教徒的准备。

(本文摘自《禅门》,法鼓文化出版社)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2005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2005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