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5年度第二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在上一期的编者小语中,我们曾经谈到了“居士佛教”这个话题。居士佛教,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修行弘法团体,是在传统僧团佛教长期低迷不振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僧团佛教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采取的救急措施。虽然,我们不同意“佛教的未来要靠居士佛教”这个观点,但是,客观上,居士佛教的存在和发展对传统僧团佛教的振兴可以起到一种砥砺和促进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争论它是否“应该”、它的存在是否“合理”,因为在不少地方,它已经是一种事实,尽管规模还不大,人数还不多。

作为传统的僧团佛教,此刻更应当借此机会理性地反省自己。为什么有一部分信众要远离僧团而另起炉灶?作为人天师表的僧团为什么不能摄受他们?为什么不能令他们信服和皈依?不可否认,肯定是我们的僧团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到位,令他们起了烦恼,或者说令他们失望了。令信众失望的地方、令信众心灰意冷的地方,正是我们的僧团需要着力改进的地方。

出家人在哪些方面如果表现不好,最容易令信众乃至社会上的普通人失望,或者说产生反感呢?

其实,绝大多数信众对出家人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并没有要求你必须是开悟了的,因为开悟纯粹是个人的内证境界,普通信众自己没有开悟,当然也无法真实地判断你是否开悟了。但是,信众心目中有一个硬性的标准,这个标准虽然对寒山、拾得、懒残、布袋、济公这样的出格高士不适用,但是,信众确实是用这个标准来要求普通出家人的,这个标准就是:待人礼貌,言谈谦和,有耐心,不喝酒,不吃肉,不抽烟,不出入游乐场所,与异性交往知道避嫌疑,基本上能做到平等待人。能做到这些,在信众心目中,你就是个好出家人。

现在的人分别心和我执心都很强。他们来寺院原是想体会一下佛门之清净的,但是,如果出家人的言行举止与上述标准有较大的反差,如粗声恶语,不耐烦,等等,他们就会起大烦恼。他们会因此排斥佛教、诽谤出家人。这不仅不利于佛法的传播,同时对他们个人的善根成熟也是一个极大的伤害。所以,对出家人而言,弘法不仅意味着讲经、开展慈善事业,同时也意味着更好地为人处世。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道德修养不折不扣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这就是弘法。

说实在的,僧团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这些体现出来。做社会道德的表率,做一个“好人”,是普通公众对僧团最主要的期待,也是僧团立足于社会的永恒价值之所在。

太虚大师讲:“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联系我国僧团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太虚大师的这句话,不仅是普通人修学佛法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僧团自我建设的切入点。僧团的整体形象系于每个出家人的人格修养。当绝大多数出家人,能够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好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持守五戒十善,那么这个僧团就是一个可信赖的僧团,这个道场就是一个清净的道场。所以,谈到僧团建设,我们暂且不谈那些高深的理论。我们可以根据信众最关心的、反应最强烈的,轻重缓急地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会日常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方面的方法和礼仪,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次,加强对佛制戒律的学习,自觉地用戒律来澡养身心,淡化物质欲望,做一个清净的人。第三,完善寺院里的坐香制度,通过坐禅安顿身心,做一个安祥、闲静的人。第四,督促和鼓励出家人养成学习经论的习惯,做一个有智慧和通达人情世故的人。出家人可以根据寺院特色和个人修行的特点,选择一部或几部大经大论,常年地深入研习。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是摄心于经论,自乐于其中,无空虚、闲愁之苦,少打妄想;二是明白修行之理路,少走弯路;三是增长智慧,便于与社会对话。以上四点,归根到底,不外“戒、定、慧”三学。这四点当中,第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急需的。这一点如果不能落实,僧团的形象就会一直坏下去;而且还会影响后面三个方面内容的落实。后三点既是对第一点的深化和提升,同时也是更好地落实第一点所必需的内在保证。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2005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2005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