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5年度第二期饭前的感恩
 

饭前的感恩

吴蓓

日常生活中,吃饭是我们日复一日都要重复做的事,通常一家人坐好后,各人拿起筷子就吃。然而我观察到,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或者在一些传统文化里,吃饭另有一种仪式和含义。

大约5年前一位基督徒送我一本《赞美诗》,翻来翻去,我发现了一首《谢饭歌》,很简短如下:

我们会食同心感谢

一粥一饭来处不易

上帝恩赐同胞血汗

欢喜领受为人服役

我把这首歌教给8岁的女儿,要求她每顿饭前唱一遍,虽然我们不是基督徒,但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我国早有古诗云:“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不仅有农民的辛劳,也有母亲的慈爱,上帝恩赐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恩赐,认真地唱这首歌会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会培养孩子享受食物的同时也要甘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说:“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做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今年8月我去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住了两天,寺院里进餐的仪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女信徒,平日最爱说闲话,可是进了斋堂,一个个十分虔诚,一百多人听不到任何吵嘈声,我置身其中,周围肃静的氛围感染了我。当法师们排队从斋堂正门进入时,全体起立,表示敬意。然后众人一起念经,早粥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午斋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念完经,集中思想作“五观”,主要内容为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了没有?吃饭不能贪图口福,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即可。“五观”后才能开始吃饭。

寺院的吃饭是一种修行,或敬拜佛祖的一种礼仪,明海法师向我解释,食物来自许多人的劳动,餐前仪式激发人们恭敬心,食物还来自对其它生命的伤害,即使素食,也会伤害地里的昆虫和蔬菜、稻谷上的害虫,仪式也是为了感谢为我们牺牲的其它生命。

在泰国的一个禅宗学习中心,老师教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做饭前三思,一思我为什么吃饭?我的身体需要能量,食物进入身体提供我们生存的能量。二思我能吃到饭很高兴,这世界上由于各种原因,还有许多人吃不到饭,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我要珍惜这顿饭。三思食物从哪里来?想象一幅地图,大米来自泰国,小麦来自中国,牛肉来自美国,……食物还来自于太阳、土地、水、大气,来自农民的辛勤耕种,……我和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思后开始吃饭。

古代日本的阿伊诺人,把小米捣碎做成饼之后,家中的老人向饼祷告:“哦,谷神啊,我们向你礼拜。……你滋养人们吧。我现在吃你。我礼拜你,感谢你。”祷告之后,才能拿起一块饼吃下。饭前对大自然的感恩,对神明的感恩,在许多古老的民族中都能找到,而如今在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却难觅踪迹。

所幸在一本介绍鲁道夫?史坦纳(RudolfSteiner)教育的书中,我得知已有80年历史的鲁道夫?史坦纳学校和幼儿园(又称华德福学校,Waldorf),每日就餐前学生们唱道:

大地供我们种植,

太阳让花结果实。

感谢大地,感谢太阳,

我们真心的谢谢您。

然后大家一起祈祷:

面包由谷物做成,

谷物靠光而生长,

光在神的脸上闪闪发亮。

神的光芒,大地的果实,

请用光照亮我的心。

鲁道夫? 史坦纳是本世纪初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曾说:

“人类为了使自己更为富足,便从外在环境取用各种东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但若不能对由外而来的东西心怀感谢、尊敬,便无法真正使外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这不管是对形成身体养分的食物,或头脑中运作的知识都是相同的道理。‘感谢’或‘敬畏’,是人类与外面世界取得关联的重要感情。”

我们已经久违了饭前的静默和感恩,早饭一家人急急忙忙吃完,赶去上学或上班,午饭各自在单位或学校用餐,晚饭一家人终于有时间平静地会食,又常常被电视中的动画片或新闻打扰,注意力全都集中于荧屏,这时血液集中到大脑皮层,影响消化道的供血,而且食物的色香味对有关神经中枢的刺激被抑制,感觉不到自己正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又怎能生发一丝一毫的感恩之情?

更糟的是父母还常把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带上饭桌,或者教训孩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心情不佳的时候,饭量减少甚至什么也不想吃,持续几天后,身体上的反应就出来了,无力、疲乏、虚弱。不愉快的情绪通过大脑影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胃肠蠕动失调,食道、胃和肠的括约肌会强烈收缩。现代医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胃溃疡、神经性厌食、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和精神病等多种心身疾病,与人们忽视就餐时的心理卫生有关。

饭前的静思和感恩,让我们把烦恼暂时放下,让宁静与喜悦充满我们的身心。伴随着这种仪式,我们回归到“吃饭就是吃饭”的本来状态,回归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我们感悟到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食物的珍惜,对宇宙最高力量的赞美。赫舍尔认为感恩意识意味着承担任务,受到召唤,它体会到生活是获得,而不是索取。它的内容是为收到礼物而感激。感恩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是做人的本质特征。

让我们也来和鲁道夫? 史坦纳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吟咏:

亲切的农夫,谢谢您!

亲切的太阳,谢谢您!

亲切的雨,亲切的大地!

谢谢美味的米!

太阳的光芒,

大地的恩泽,

忘不了您们的恩赐。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2005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2005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