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2005年度第一期 / 新年寄语 |
新年寄语 |
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被当作时代的主题,纳入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视野中。与过去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相比,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认识上的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表明,个人和政府行为,无论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在形式上有多么大的变化,其最后的归宿无非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创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一趋势称之为“历史的终极关怀”。 佛教虽然以出世著称,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佛教的教义,不难发现,佛教也没有离开这一“历史的终极关怀”。不仅如此,佛教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解,以及为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一整套实践方法,比起世间的理论和方法,甚至更透辟、更彻底。 我们都知道,佛不是主宰一切的造物主,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也就是人格和智慧非常完善的人。因此,成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潜能充分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格和智慧全面提升的过程。 而且,成佛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还要帮助别人成佛,还要创造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一个人只想自己成佛,而不想帮助别人成佛,只想把自己的小天地收拾干净,而不想把大天地收拾干净,这样的人是永远成不了佛的。成佛的同时,必定是成就佛国净土。 成就佛国净土,说白了,就是要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括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社会和环境同步和谐美好,这就叫“依正庄严”。依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是指人类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所讲的建设人间净土很实在、很具体,并不是某种玄而又玄的东西。 成佛的过程,就是破除我法二执的过程。破除我执,就是要淡化人的自私观念;它可以增长人的慈悲,可以和谐社会。破除法执,就是要摆脱烦恼欲望和思维观念的束缚;它可以增长人的智慧,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这两点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文明”的范畴,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所有的上层建筑,包括哲学、文艺、宗教等等,都应当为成就这一时代主题,发挥各自的优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显然,在这个方面,佛教更有优势。为了更好地承担起这一份社会责任,佛教界应当更多地思考一下,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平台,把佛教中相关的内容,系统地生动地展示给社会大众。这样做,本身就是在提倡“人间佛教”,就是在创立“人间净土”。 在新的一年内,我们相信,佛教界一定能够在这方面,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2005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2005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