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3年度第五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明愚

这一期《禅》刊发到各位读者的手中晚了些,原因是佛协刚刚搬了新的办公地,种种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做,这是客观,固然,主观是有的,客观也需说一说。

每一期的编者小语虽仅数百、千余字,但对于后学来说,仍觉笔端羞涩一一久之便觉无有可写之“语”。文字应是负责任的产物,至少要对人有益,既要避免无的放矢,过于空洞的文字,又要避免自己全无点滴身心体验,纯粹靠臆测佛法来成文,这点对编辑佛教刊物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可稍免误导之嫌,更可少令自己造业。

每一位进入佛门的学佛者、谈学者、观摩者大都是怀着同样一个目的:通过学习佛陀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烦恼。但世上事往往与人美好愿望相左,学佛的人进入佛门之后,佛陀的智慧应该是没少学了,但随之而来自身的烦恼也多了起来,这倒不是说智慧带来了烦恼,而是学佛的人运用得不好,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己过。”这是多么明白实诚的一句话,这就是学佛脚踏实地的修行方法,可我们有些热心的学佛者,“见不贤”而赶紧“思己过”的时候不多,“见不贤”而赶紧热情地、苦口婆心地用多种方式(包括善意的和非善意的)指出对方的“过”的时候倒是经常有的,学佛带给我们眼睛更加雪亮而随时可以看到内心的阴暗,带使我们思维更加敏捷而随时可以纠正不良的思想,然而,这种雪亮和敏捷,我们少有以一颗感恩的心将它运用到上述的“自身建设”上,“手电筒”的角色倒是当仁不让地做了起来,可以想见,一个人的眼睛和心思大多用在“检查”别人的言行上,用在“自身建设”、“自我批评”的工夫肯定就少得可以,那么,“居士”与“俗人”有何不同?

社会上的人,都是心向外求:金钱、权利、地位等等,结果是越求越多,烦恼自然也会随之增多;学佛的人、修行的人,心是往里“求”的:今天的贪心是不是少了一些?今天的嗔心是不是少了一些?今天的痴心是不是少了一些?结果是越“求”越少,所谓“为道日损”,世间的智慧和出世间的大智慧就会越来越多,烦恼少了,智慧多了,人就会越来越安详、越来越吉祥,种种善的因缘就会长伴左右,这是学佛和不学佛的人做梦都希望的,既然,我们已经有福报先他人而知道这个“趋吉避凶”的“腾挪”大法,应该力行实践,这是学佛人的气概,也是对佛陀以及他老人家教法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