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3年度第五期 / 佛教十善与人生
 

佛教十善与人生

继禅

世俗一般人的想法,大多以为学佛和人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认为学佛有碍于前途和事业,他们既不会认真地去了解佛教的内容,也不肯学习佛门的典籍,只是凭着自己的狭意识,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把牛鬼蛇神的愚妄行为,统统纳入佛教。于是自己铸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成见。有些知识份子,虽也偶然阅读佛门论著,又是浅尝即止,仍然打不破自己狭意识的牢笼,一样为自己的错谬的成见所束缚。所以有些人,把佛法列入世俗的哲学领域,当作一般学术研究,完全以己意而曲解佛法。其次有些人,视学佛为老年人的消闲活动,藉念经拜佛,打发寂寞无聊的馀年,或者作为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所。至於视学佛为消极悲观的迷信待业,就更是大有人在了。实在上学种种观念,只能表露各自的狭劣意识,与佛法了不相干,佛教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回事。

佛陀说法的目的,意旨在使众生转迷为悟,同登觉岸,共证菩提大道,贵在依教奉行。一个佛教徒研究佛学,是为了使自己的修持能如法,并非为满足求知欲,佛陀的教法,绝不是世俗的所谓什么思想,而是亲证亲见后的如实而说。世俗的所谓思想,在佛经上说,乃是第六意识的产物,是妄非真,所以在佛教的经典上,少见思想一词。佛陀每次说法,都一再反复声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是如实而说,故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减一字,也决不可以私意加以推测,否则必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人,总可以不信佛,但谁也逃不出佛法的范畴,照着佛陀所说的去实践笃行,就可以离苦得乐,反其道而行必永劫沉沦苦海,无有了期。比较高深的道理,且置不谈,本文谨就佛陀所示的十善之道,来谈谈与人生的关系。

一个人生到这世间来,必须具作一个人的条件,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人格,至於人格的标准,虽然东西不同,各家有异,大体上说,不过是高低之差,祥异之别。如儒家有儒家的标准,这可以孟子的一段话来代表。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缺此四端,其行为心性,则似禽兽。所以说:“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之存之。这些可以说就是儒家的人格标准,(四准八德,就在这一标准内涵之列。)若能完全依之实践,无欠无缺,以儒家的标准来衡量,就是完人。孔夫子因为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后世尊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佛教的人格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就以十善行来代表,这就是佛教的德行,做人的道德标准,依之实践,就可完成人格。从因果上说,可得升天的果报,最低限度,不会失却人身,在现世讲,可视为完人。这十善业道,具体而简明,人人能知能解,可让可行,没有高深莫测的玄谈,也扯不上迷信不迷信的讥评,平平实实,只在想不想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肯不肯行而已。

佛法固然有高深的部分,但也有平凡的部分,实在所谓高深,也不是故意要说得神秘,使人不易了解,而是宇宙人生太复杂,太神秘了,本来就使人不易理解;以至听了佛谈人生宇宙种种,就认为玄妙,离奇,其实也是很平凡的。比如我们对一个从未接触现代文明的山野愚夫,跟他说现在坐在客厅里,可以看到十万里外的人物活动,那不是太玄妙了么?如果和研究电子的谈此事,那就不稀奇了。有人认为佛法太玄妙了,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不谈电视机的事,就来谈平凡的十善行吧!虽然很平凡,但与我们一生处事做人,立功创业,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使人人都能奉行十善,不但每人都可安乐一生,而铸成完美的人格,且可以使人类超於和谐,真正进入世界大同境地。

什么是佛教呢?四句偈就可括尽无遗,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照一般的解释,第一句是教人自修其身,使不犯过恶,第二句是教人不但不犯过恶,还要积极地奉行众善,第三句可说是目的。人为什么不肯止恶行善,牵涉的问题就多了,才劳我佛唠唠叨叨说了四十九年,若人一闻众善,就能奉行,则不须如许哆嗦,能众善奉行,自可达到净意的目的,这偈所称的众善,归纳起来,就是本文所说的十善。

海龙王经上说:“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萨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何等各为根本依处,谓十善也。”什么是十善业?就是永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等十种恶行,即使依字面上的意义来说,都是人人应该永离的。离此十恶,可以说是做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岂止佛教徒为然。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说:“学佛先从做人起。”又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知学佛,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做人做到究竟圆满处,就是佛了。

世间其他学说或宗教,虽各有他的人格标准,但或多或少,总有欠缺,或嫌笼统简略而不究竟,欲求圆满究竟,明确具体而又可遵循,则惟有佛教的十善。这不仅是佛弟子力求实践的至道,凡有心向上,欲求得完美的人品者,皆当奉为人生的指南。现在仅就世间常情,依次略加论述如次,看看和人生的关系是如何得密切。

1、永离杀生:断众生命,名曰杀生,不一定指用刀枪等凶器而说,就是堕胎,自杀等等,都是杀生的罪行。如果说不可杀人,这是世人都能首肯的,若要人不杀害任何动物,就有很多人不肯接受了。实在依是非的标准来说,佛陀的教示,绝对正确,而人类所持的反对理由,则纯是从对自身的利害观点上立论,而不知与一切动物,同是血气之属,皆有好生恶死之情,况杀害一物与杀害一人的心,是相同的。心性慈祥的人,不但不肯杀人,也决不肯任意伤残物命,平凡素好肆意伤害物命的人,必是心地残忍,性情乖戾之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证不杀生,是顺着人的本性立戒,人之所以忘失本性,乃因贪嗔痴三毒所致。若人人能断杀业,则社会上不但不会发生凶杀案件,世间也不会再有刀兵劫了。从因果上看,杀生害命,更是残忍已极,惨绝人寰,因为你所杀害的,也许及过去父母,多生眷属,况众生皆有佛性,将来皆当成佛,我佛弟子,深知因果,故不肯轻动杀机。

2、永离偷盗:依佛法的定义,反不与而取他物,总皆名盗,如偷、劫、骗、胁、讹诈,以至赌博、逃税、贪污等等,无不在偷盗含义之内。如上说种种,无论就世法佛法的观点来看,都是一种罪行,凡犯偷盗罪行者,不但为世人所不齿,国法也是所不容的。因其能使社会不安,人心不宁,甚或使人因失财而丧命,或导致他人家庭破败,眷属失和,偷盗的罪恶,是仅次於杀生的。所以有些国家,对盗窃犯,治罪特重,据说在沙马地阿拉伯,凡犯盗窃罪的,不论取财多少,都要砍头断足,决不稍假宽贷。足证偷盗行为,是人皆厌恶的,一个人无论在任何贫困的境遇中,都不应起偷盗的念头,存心去偷取他人的财物。若人人能以此自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社会,不是就可实现了么?

3、永离邪淫:所谓邪淫,就是夫妻以外的淫行,夫妻之间正常关系,为世人所公认,当不致造成罪恶,男女居室,乃人之大伦,古贤人至所不免。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予夫妇。”夫义自然妇顺,家庭一定和乐,家政也必井井有条,儿女自然恭敬孝顺。我们看现代社会上有许多不良少年,绝大多数是出自问题家庭。家庭所以发生纠纷,又多起於夫妇的失和。夫妻失和的原因,大多不外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或是妻子别有所欢,以致社会上许多凶杀斗殴案件,直接间接,或多或少,都与男女间的不正常的关系发生牵连。俗语也有“十场人命九场奸”的说法,我们知道,夫妻双方,任何一方,若有不忠于对方的邪淫行为,这个家必难美满,小则吵吵闹闹,大则夫妻离异,惨则造成人命悲剧,甚至有将稚子幼女,同归于尽者,真是惨绝人寰,夫妻双方,都会痛苦不堪。所以自来圣贤,对于夫妻之道,都很重视,我佛是一切智者,看得更清楚,故特别教人除却正常夫妻关系,切不可有邪淫的念头,将永断邪淫,列为十善之一,可见佛陀对夫妻关系的重视。

4、永离妄语:人生在世,除了哑巴,不能不说话,皆应该说真实话,不可以谎言欺人,。所谓妄语,就是言不符实,比如见说未见,不知说知,甚至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或发诳言,都是妄语,也皆是应当戒绝的。须知一句话说出了口,就入听者之耳,是应该先考虑后果的,切不可胡说乱道的,徒逞口舌之能。我们之道,世间有多少是非恩怨,都是由妄语所造成的,对自己来说,谎话说多了,也会丧失信用,于人于己,两皆不利而有害,所以佛陀特别告诫众生,要永离妄语。

5、永离两舌:人只有一条舌,为何要永离两舌呢?佛法上所谓两舌,意思是指播弄是非,挑拨离间一类的两面话,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猜疑不和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有人从中挑拨,播弄,以致好友成仇,夫妻反目,父子不和的,所在多有。大则可以掀起国际风波,导致战争,由是使得人情冷落,社会不安,人若处在一个互相猜疑彼此不能信任的社会里,那该有多么苦恼?我佛深知这是一种很大的罪恶,所以教人永离。

6、永离恶口:这是指口出恶言之意,凡用粗鄙恶毒的污秽语骂人,佛法上都有叫做恶口,俗语说:“相骂没有好言。”谁都知道,两人相骂,目的都是在使对方听到了很难受,使对方感到很痛苦,所以必尽可能选择刻毒的词句,企图刺伤对方的心。以致由言语的相骂,造成大祸的,不知多少。小则个人丧命,大则引发国际战争的,古今也不乏例证。所以伤人一语,胜如刀割。以前诸葛亮骂死王朗,气死周瑜,都是语言之力,一个人出语伤人,难道可不谨慎吗?粗言恶语骂人,大多数是两败俱伤之局,实在是一种辱身败德的恶行,所以佛陀教诫众生,千万不要恶语伤人。

7、永离绮语:绮语就是一些没有意义的闲语,诸如嬉笑戏谑的俏皮话之类,以及引人想入非非的逍词艳语等等,都在绮语含义之内,一般人的想法,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其实不然。世间多少纠纷起因闲语,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使邻里之间,生出多少是非恩怨;淫词艳语,使多少人走入罪恶之途,戏言结怨,笑谑致祸的,也不乏其人。至于发人隐私,论人闺阁,罪恶尤甚。孔夫子也曾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可知绮语,也是一种罪过,人人都应当戒绝,所以不苟言笑,也是受人赞扬的一种美德。

8、永离贪欲:前面所说七善,是属于身口方面的,有形可见,有事象可说,只要肯坚守,是比较容易做得到的,。从永离贪欲起三业,是属于心意方面的,这就全仗自我省察。因贪念起时,别人无从觉察,唯我自知,乃至形之于外,可能大错已经铸成,早已收缰不及了。这贪欲,可以说是万恶之源,佛陀将它列为人身三毒之首。可以说贪欲若除,一切过患自绝,前面所说的杀生、偷盗等过恶,都是由贪念而起,贪心强烈的人,终生必然痛苦不堪,很少乐趣。俗话说:“欲壑难填。”一个人若永远得不到满足,不是永远痛苦么?经上说:“所欲若不遂,恼坏如中箭。”故佛陀告诉世人说:“汝等若欲脱离诸苦恼,常观知足之法,知足之人,虽贫犹富,不知足者,虽富犹贫。”古德说:“依世间常情来说,多少丧身败德的行为,伤天害理的勾当,以及国际间的纷争,无不是由贪欲而来。”所以佛陀告诉世人,应该远离贪欲,若人人能淡泊知足,自然社会和乐,国家安宁,天下太平。

9、永离嗔恚:就是一般所说的发脾气。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好不发脾气,最低限度,也要尽可能少发脾气。如果非发脾气不可,也要力求发得恰当,千万不可喜怒无常,如武王一发怒而安乐天下之民,当然是可以的。须知一个明智而有涵养工夫的人,是很难见到他发脾气的。俗话说:“蠢人多怒。”可见动辄发脾气的人,大多比较愚昧粗鄙,事实上即使原本是个聪明人,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也会变得很愚蠢。经上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又说:“怒火能烧功德林。”我们看,当一个人在盛怒的时候,不该做的他做了,不该说的他说了,理智全失,那凶狠粗野的形状,简直像头凶猛的野兽,使人见人畏,不信,当自己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对镜一照,恐怕自己都不认得自己,看了那副丑恶的凶相,也许可使自己惭愧无地,怒气全消。我们可以仔细去体察,大凡人发脾气的时候,全身血管都会膨胀,所以面红脖子粗,心中好像火烧,浑身神经紧张,四肢颤抖,有的人甚至因气往上冲,急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以致诉诸暴力者,比比皆是。发脾气,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益的,这嗔恚心,实在是人生德行上的戈矛,人人都应该远离的。

10、永离邪见:邪见是指思想的错误,观念的乖谬,经上说:“宁可破戒,不可破见。”一个人如果思想错误,观念乖谬,他的行为一定偏激乖张,小则影响个人的生命前途,祸及亲族社会。大则危害世界人类,难以收拾。邪见最大的祸患,莫如抹煞因果法则,因为这是宇宙间的真理,事实俱在,人若不信因果,则社会秩序难以维持,人类也不会再有向上的心志。现在贪污、劫夺、欺诈、盗窃、凶杀案件的日益增多,就是否定因果的缘故,人再也不须顾及什么人格道德,竟以投机取巧等不正当的手段,只求满足个人的私欲,以致弄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但到底有没有因果呢?请看佛经上处处谈及因果报应的故事,这就是最好的答案,邪见之为祸,不但误人,实也害己,凡是人,都该远离。

以上所谈的十种善业,不过是依照世法略加分析解说,若能依之奋勉力行,必可成为一个人人敬爱的贤人君子,若想建立功业,将无往而不利,到处受人欢迎。最低限度,也可使自己快乐一生,成为一个俯仰无愧的完人。如依佛法来说,就更不止此了。

现在是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人的享受欲望,越提越高,贪欲越演越强烈,大多只知在物质上去寻求满足,最求快乐,而不知物质享受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东西存在。人人为物质所奴役,结果谁业没有真正的快乐,谁也不会得到满足,反使社会充满乖戾的气氛,世界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大多苦在心头,人人惶惶不安。若想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安乐,唯有弘扬我佛的十善业行,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昔庐山慧远大师说:“十善业行,若能从一家一乡推行到一国,立可成为风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净国家。”若能弘扬於世界,当可成为美满和谐的大同世界。因为凡本着十善立身处世的人,心地一定光明圣洁,性情必定柔美温良,决不会去与人相争相夺,更不会作奸犯科。果能人人如此,社会自然安宁,国家自然祥和。现在世界上所以相争相杀,巧取豪夺,病在大多数人都是十恶发展,才使世界乱到今日这个样子,人心堕落到如此境地。我们可以说,十善业行,不但是佛弟子应努力的标准,实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若能人人依佛教奉行,这世界当下就可变为清净的乐土,这种境地,想来大家都是可以明白的。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