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2003年度第三期 / 编者小语 |
编者小语 明愚 |
由于“非典”等原因,第二期《禅》刊和大家见面的时间晚了一些,影响了大家的“先睹为快”,编辑部同仁表示道歉。 这一两年,常常有关心本刊的热心读者来信说:本刊讲实修实证的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对于这个问题,编辑部同仁也委实“力有不逮”――有修行的善知识本来就廖若星辰,当然,文章就更少。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诸位读者若是有心的话,其实每一篇文章,哪怕是散文歌赋,都以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角度的深度,讨论着――“生活中学禅,学禅中生活”的问题。 这一期冯学成老师的《不可言说的“向上一路”》一文,通过分析公案当中祖师们大手笔的作略,与大家讲述了禅宗所独有的,一般人认为非常奇特的虽“不可言说”却仍然有“向上一路”的传法方法。读来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禅宗的“真面目”不无帮助。 《百丈禅师及其禅法》一文是苏树华博士的大作,文章虽然不算太长,却比较全面和清晰地阐述了百丈禅师的禅法――既讲述了百丈禅师的悟道因缘,接引后进的手段,又阐述了作者本人对禅宗式微的看法和对百丈禅法的肯定。尤其难得的是,苏树华博士对于禅宗修行的两个特定词语的阐述比较准确:一是对“一念不生”的阐述,说明一念不生本身也是一大妄念,并非学人所妄想的是什么慧日自现。长久以来,很多学人坚执的认为“一念不生”就是禅宗的开悟,只要学人能够“一念不生”就可以与古来祖师大德“把臂同行”!然则,悟则非也,误则始也,依照古来大德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一念不生只所谓“百尺竿头坐的人”,离禅宗真正的开悟还差的远。另一个是对“渐修顿悟”的阐述,说明禅宗的开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长期的看话头――参话头――起疑情,而后因缘会遇,一念相应而大悟明心,当年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就悟道了,而且是三关齐透――因为是最后身菩萨。有些学人看到禅宗公案,古大德动辄三言两语便明心乃至见性,甚或三关齐透,便私下心来做容易想岂不知,三言两语即破参,不仅仅是个根器的问题,还要有福德因缘,所谓“不可以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也,“彼国者”,极乐世界也,唯心净土也。这种“唯心净土”的得证,是二三十年作看话头、参话头的工夫换来的。如若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容易,为甚,我们看到祖师悟道因缘的公案而没有象祖师一样破参?且莫说见性重关、末后句牢关了! “禅者,单一也。”有的辞书这样解释“禅”字的内涵,想来不无道理,何也?“单一者,婴儿行也、思无邪也。”“婴儿行、思无邪”的心态,既是学佛参禅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准则,古来大德如是说。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