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3年度第三期 / 隐园居士龙膺
 

隐园居士龙膺

杨在钧

龙膺(1560----1622)字君善,改字君御,号茅龙氏、失陵,别号隐公,纶叟,晚又号渔仙长。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出生于武陵(即今常德市武陵区)柳叶湖畔一个望族家庭。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举进士,之后授徽州府推官,善断疑案,被誉为“神君”。不久擢升礼部主事,多次上书陈时政,迁国子监博士。因上《谏选宫女疏》被谪判边州,随田大司马督军青海。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田大司马上疏为龙膺请功。朝庭降旨录龙膺为户部郎中,后又出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带兵打仗,有暖泉之捷、麻山之捷,先后挞伐、扩地数千里。后奉诏回京,入为太常寺正卿。

龙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嘉靖常德府志》说他“归休沐,逃禅,疏布自甘。”事实上,并不是他归休后才事佛,他从小就受到祖辈事佛的影响。祖父龙翔霄,曾拜王守仁为师,崇尚王之心学(即理学);龙膺的父亲龙德孚是虔诚的佛教徒,晚上事佛,结精舍于德山,建“对湘楼”。龙膺在这样的佛化家庭中薰染,年幼即播下佛学种子,为他后来学佛奠定了基础。

龙膺深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敢于荷担如来家业,敢于当超凡脱俗的大丈夫。在他的《小景自赞》中可窥其一斑:

似儒似墨,非圣非贤。眼空三界,口吸万川。额有赤珠,齿若贝编:眉如紫芝,脱如孝先。解脱尘网,游戏人间,释加之后,弥勒之前。黄冠野服,狎主渔仙。现寿者相,说文字禅。谁传公神,神不可传。试问摩诘,笑而不言。

万历二十二年(1594)时年35岁的龙膺由武陵至浙江赴盐官任。他购得多部佛学典籍,“暇则翻阅,少有解悟,因名诵经处曰功德母。”(《龙太常全集》)。万历二十九年(1601)其父病,龙膺居家侍父,作《德山开讲首楞严经募缘疏》。万历二十三年,龙膺为建德山孤峰塔,作《善德山孤峰塔募疏》,在此疏文的影响下,很快募集捐款,建起了德山孤峰塔(又称文峰塔)。万历四十二年(1614),他看不惯官场政治腐败,毅然辞官回乡,潜心佛学,日习禅定,不复有仕官之意。从他写的《春归曲》,可窥见其心态意绪:

……人争羡高车驷马,俺则爱绿野平泉。回想俺扬旌沙碛,仗剑祁连。只见雨雪漫漫,征鼓阗阗,烽火连天,铁甲雕鞍。耳听得画角一声,把黄云吹断。到如今,图麟无分,倦鸟思还。笑吾曹,赋诗退虏;谢明主,拂袖归田,沤息安禅,隐曲淡元。参悟些三乘妙法,服食些九转灵丹,受用些苍松下的茆舍,青溪上的画船,把治乱安危都不管……俺呵,终日家散发翩翩,鼓腹便便。快活俺饱饭鼾眼,长保余年。这便是极乐佛,大罗仙,又何羡中书寿考汾阳郭西域功成定远斑。常言道,世上浮名好是闲。

是年,他完成佛学专著《金刚经摘解》、《金刚经摘解续》/

龙膺在柳叶湖畔修建了“隐园”,又名“千秋阁”。因在修园开凿地基时,得一锈蚀古镜,镜背有“千秋福禄”四字,因取名“千秋阁”,又名“功德母庵”。阁三重,群松环绕。最上层为佛堂,上首设供三门佛笼,中门供奉释迦牟尼佛。左观音大士丝绸画像,为屠纬真赠送,传为唐宫廷杰出画家吴道子所绘。右文殊像,江俺庵所赠,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画。均是稀世之珍宝。国层为藏书楼,藏古今史数万卷,上署“千秋客”字,中额为“万卷书楼”四字,檐榜有对联:“最上一层愿见西方诸佛,此中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隐园是一座园林式的别墅,名为“隐园”作为自己隐退之后,吟诗作赋,读书习禅,调养心性,休息终老之所。园内有莎萝林,种植奇花珍木;有千秋池,常有鱼翔浅底,鹭飞蓼汀;有六角亭,临溪而台,亭筑其上,名乐鱼亭;有宝月楼,供有水月观音墨像;有沤息草堂,白茅为盖,内陈竹床、桐几。还设有净业堂、香积厨和净室。延请有高僧、居士在庵内翻解经籍,帮助教徒受戒。龙膺除了自己在此静心参禅、研究佛理之外,还经常为附近的道侣法徒设“百日斋”,讲解佛经。亲自为徒众拟订习禅规则,编写经义诠释达二十多条。其中诠释最详尽、字数最多的一篇就是《忍义》。髡残和尚在这里肯定也学过这篇,因此自取法号“忍辱僧”、“忍辱仙人”。由此可见,《忍义》对其思想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龙膺归隐事佛后,自觉得大自在,写了一首杂曲名《隐园曲》,反映了他悠悠自得的心态。如曲中“杂柏”:

少年场空虚过,撒漫些荀令香,作践些潘安果。月缺圆,花开落,春去秋来,把好事都错,老大蹉跎,白首婆娑;到如今翻做了潦尘土的轮,摆风波的舵,之乎也者,费尽喽罗;甜酸苦辣,吃说折磨;泥沙霜雪,受尽奔波,才讨个黄金带軃。早已见乌纱帽浣,被造化小儿笑我。倒不如学东海逃向北窗卧。饮几杯彭泽先生酒,听一曲沦浪渔子歌;早卸却名缰利锁,无荣无辱,无灾无祸,隐水上别寻生活,到头稳妥。受用些蒲团竹杖,雨笠烟蓑。把那椿儿觑破。恰不道水月空华,电光石火,好不洒脱,做个有发的头陀,终日息心枯坐,常念些“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有甚不可。

龙膺还在德山建青莲诗社,以诗会友。清嘉庆《常德府志》载:“青莲社在德山佛庐左,郡人龙膺携酒领袁中郎于此,唱和为多。”佛庐即乾明寺,袁中郎即公安派诗人袁宏道;“佛庐左”即今常德市二中学校所在地,龙膺等人在此饮酒作诗。龙膺《同袁中郎宿舍德山青莲社》诗记叙此事:“匡庐千载后,此地诵莲华。破镜那辞酒,观空不碍花。山云窥枕簟,江月冷袈裟。露不秋声急,惊飞远树鸦。”著名文学家江盈科的《枉山》诗也提到青莲社:“嗟他善卷非同世,记取金刚是古邻。说起殿西三桂子,青莲今已悟前身。”

“莲社”出自佛教。中国佛教关于念佛法门的最初结社,原称“白莲社”。东晋元兴年间(公元五世纪初),慧远和尚为了专修净土法门,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创立莲社。宋代以来,念佛法门盛行,各地续有莲社组织。龙膺所建“青莲社”从他的诗中可看出,不仅仅是聚友饮酒吟诗,亦有“此地诵莲花”的佛事活动。莲花即《妙法莲华经》,为佛教待必诵之重要经典。说明龙膺已皈依佛门,是一个具有诗才、虔诚修持的佛家弟子。

龙膺以虔诚之心礼佛,并将佛理佛法贯穿在日常行动中,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解除众生疾苦。明神宗颁诏选民间女子三百进宫,老百姓惶恐不安,许多少女纷纷逃避,有躲到亲戚家去的,有将长发剪掉的,有用爪将脸抓坏的,有涂以污秽毁容的,有偷偷远嫁他乡者,有自谥者,巧为规避。龙膺见此惨景,悲心如愤,急向皇帝上《谏选宫女疏》,将去佚游,抑女宠。“少加一念恻隐之心于世。”惹得龙颜大怒,欲初衷。万历四十四年(1616),时年五十七岁的龙膺授山西参政,地千里,民不聊生。而赋税仍高,贪官乘机敛财。龙膺到任后,将其所见所闻,上了《请两台转题灾异疏》,请求朝廷减免税赋,拨款赈灾,以救助“嗷嗷之众,缓旦夕之死。”

龙膺卒年,据《常德龙氏总祠族谱》载:“终明天启二年壬戍,寿六十三岁”,葬于桃源县渔仙寺李家坪。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