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2年度第二期弓和禅
 

弓和禅

[德]奥根·赫立格尔 冬至 译

(接上期)

第8章 暗中之靶

有一天,大师宣告说,我们的弓道练习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对大师说:“这可真不容易,我们总算通过了最艰难的课程。”

大师却回答说:“在日本,有一句谚语说,要走一百里路的人,走了九十九里才算走了一半。那么,我们今后要练习的新内容,就是向靶子射击。”

到现在为止,在一个木台子上放的稻草捆,作为靶子用的同时,还起着留住箭的作用。它被放置在一个很高很宽的土堤上,土堤被三面墙壁掩护着。那墙壁和射手身边的箭廊一样,有着美丽的波形瓦顶作防雨用。我们面向着它,距离只有两支箭远。那土堤和我们之间有很高的木版墙连接,严密的防护将我们与外界隔离,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从前那些奇妙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个空间之中。

大师为我们做射中靶子的示范。他射的二支箭都中了靶子的黑点。然后,他吩咐我们说:要像从前一样行正确的礼仪,要在将弓拉到最满时等待着箭自行脱手而射的瞬间到来。不要因为靶子的出现而有任何优柔寡断的行为。我们手中的细细的竹箭,虽然按照既定的方向飞射而去,却连靶子所在的土堤都未能射中,只是扎进了它前方的地面而已。

“你们的箭不能到达靶子,”大师说,“是因为那箭没有于心灵意义上充分射出。你们非要对着仿佛处在无限遥远之地的靶子射击不可。优秀的射手用中等强度的弓,要比没有弓道灵魂的射手用最强的弓射的还要远。这是我们弓道大师众所周知并经过长久验证而确认的事实。所以,过错不在弓,而在于你们射箭时没有达到‘精神遍在’的活力和警觉的状态。因而,为获得心灵的最高觉醒,解除一切紧张,你们行礼的方法不得不与从前有所不同。是啊,你们要象优秀的舞手一样。象他们一样运动自己的四肢,让一切动作都从进行正确呼吸的中心自然发生。只有如此,你们才不会以脑中的记忆来展开礼仪的进程,宛如舞蹈家依瞬间的灵感创造出舞姿一样,舞手和舞就成为一个不可分别的一体了。或者说,你们要象跳能乐舞一样进行弓道礼仪。依此,你们才能到达心灵的彻底觉醒而获得最高的无碍之力。”

至今,我仍不明白,当时,我究竟能够在什么程度上“舞蹈”仪轨,并且从这“舞”的中心赋予仪轨以生命。我的箭已经能够射到目的地,却仍不能射中靶子。为什么,大师不对我们瞄准的方法进行说明?对于这个疑问,大师给了我询问的机会。

我推测说:“不管怎么说,箭和靶子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因此,也一定有经过验证的瞄准法可使箭射中靶子。”

“那当然有。”大师回答说,“你自己会很容易找到这个必要的瞄准法。但是,那样做,即使你的箭全部射中靶子,你也不过是个只会自我炫耀的表演射手而已。对于怀着强烈功名心数着自己命中率的人来说,靶子不过是被他射出窟窿击得粉碎的一张反古纸而已。弓道的‘奥义’认为这是邪门歪道。和射手拉开一定距离而立在那里的靶子,与‘奥义’无关。‘奥义’只知一个目标,那是任何技术性的方法都瞄不准的目标。如果要给这个目标以名称的话,就叫佛。”大师说话的口吻,仿佛确如其事。他吩咐我们在他射箭时仔细看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他的眼睛象行仪轨时那样几乎全闭着,没有瞄准的印象。

我们认真地进行训练,不瞄准靶子地射箭。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全然不在意我的箭飞向何处,即使有时射中了靶子,也并不令我心动。但是,时间一长,我到底还是不能忍受这样漫无目的的射击。我再次堕入揣摩事情的诱惑之中。大师装出对我的迷惑没有察觉的样子。终于有一天,我不得不坦言,我已经到了不能进展的地步。

“你在枉自忧虑。”大师安慰我说:“将射中的想法逐出你的念头。纵使你所有的箭射得都不准确,仍能成为弓道大师。靶子的射中只能从外部证明,你那无心、无我和沉静的境界已达顶峰(或者你以别的名字来称呼这种境界。)就是名人的地位也是有等级的。到达最后顶峰的人,对于外界的目标不会发生射不中的事情。”

“那是我怎么也不能理解的事。”我回答说,“我明白我必须射中大师所说的内在的真正目标的意思。但是,外部的目标,那纸糊的靶子射手不去瞄准而射中;还有内在的射中和外在的确认,这一切如何发生,如何一致,于我都是不解之谜。”

“你想错了。”许久之后,大师依我的请求,回答说,“关于这些深奥的关系,想想看,如果你能够有一知半解的理解,对你今后也是极有用处的。这个问题是因为理解力的有限。我们不要忘记,在自然界中,早就有许多事情,我们得不到外部的解释方法,便习以为常。现在,就说说常常令我们关心的一个例子吧!蜘蛛一边拉丝一边舞它的网,但它不知有苍蝇已被它的网网住。苍蝇一边在阳光下逍遥自在地飞舞,一边被蜘蛛网网住,还不知自己面临着什么。但是,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它们的“舞”,那是多么专注啊!在这样的舞蹈中,内外合一。弓道射手也象这样,不瞄准外界目标而射中标靶。话说到此,我再也不能向你做任何解释了。”

这个比喻令我对许多事情作出思考,但最后,我还是不能排除对于这件事的思虑。我的内心仿佛有什么障碍物一样,它压抑着我的感情,使我不能做到无心无我地练习。几周之后,它渐渐清晰起来,形成了抗议的语言。于是,我问大师:“老师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弓道经验,你在拉弓时,不知不觉中,是否像梦游者一样以正确的脚步,将弓箭朝着靶子的方向拉开就能射中。所以,你不有意瞄准而能命中。或者不如说,不管你的愿望与否,你都可以射中靶子。”

大师早已习惯了我的挑剔的问题。他摇摇头,沉默着思考片刻之后说:“我不否认你所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不管怎样,因为我‘面向’靶子站着,即使我故意不向靶子的方向看,靶子还是会悄悄出现在我的视线中。但是,另一方面,我知道,这悄悄的所见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决定性的事情,更不能说明什么。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对靶子是视而不见的。”

“那么等于说,老师即使蒙住眼睛也能射中啊?”我脱口而出。

大师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令我觉得我已伤害了他的感情。然后,他说:“今晚,请到这里来!”

我面向他坐在一个布垫上。他虽然递给我一杯茶,却一言不发。我们就那样坐了很长时间,除了火红的炭火之上,水沸的滚动声之外,什么也听不到。终于,大师站起来,用目光示意我跟着他。道场上灯光明亮,大师命我将一支如缝衣针那样又细又长的线香插在靶子前面的砂地上。然后关掉土堤上的所有电灯。在一片黑暗之中,我连土堤的轮廓也分辨不出。要不是那线香有些小小的亮点,我连靶子所在的地方都不知道,甚至连模糊不清的感觉也没有。总之,不能看清靶子。

大师“舞”罢仪轨。他的第一支箭从灯火辉煌的这一边向漆黑的那一边飞射而去。一声炸裂,我知道他的箭射中了靶子。第二支箭也射中了。打开土堤上的电灯时,我呆呆地发现,他的第一箭正中靶子的中央,第二箭射碎了第一箭的箭尾,穿裂了它的箭身,和它并列扎进靶子的黑点中。我不忍将它们拔出,就那样连同靶子带了回来。

大师仔细审视过它们之后,终于说:“你一定认为第一箭没有偏离并没有什么,是吧?为什么,因为十几年来,我已对这土堤熟悉无间,即使在漆黑的夜里,我也知道靶子的位置。但是,射中第一箭的第二箭,你做何思考?无论如何,这射不能归功与我。那是‘它’射的,而且是‘它’射中的。就像在佛陀面前一样,我们不来向这靶子鞠躬吗?”

以此二箭,大师显然也射中了我。这一晚,我简直象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我从此不再陷入对我的箭以及它将射向何处的烦恼之中。大师为我的这一变化鼓劲,他不看靶子,只看射手。我觉得,他具有从射手身上充分判断箭射在何处的能力。我向他一问,果然如此。他毫不隐瞒地承认了。我并不过份地认为他对此判断的准确,和他射箭的准确一样不容怀疑。大师就这样亲自以极其深厚的内力将弓道精神种植在他的弟子们的心中。我以自身切实的,曾经有过长时间疑问的经历毫无避讳地保证:以心传心决非虚无之说,它是能够做到的。

那时,大师以他的直接传心法,将另一种不同的练习方式传给了我们。当我连续射不好的时候,他便用我的弓射了两、三回。被他用过的弓,马上变得好用了。我的弓和从前简直判若两物,好象它心甘情愿地被我拉开。不单单是我遇到了这种情况。连大师最早的最老练的学生们(他们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也这样认为。

同样,剑道大师也确信,他们那曾经被注入无数心力,辛苦异常地铸造出来的刀剑中,深深蕴含着铸剑师的心灵。——(实际上,铸剑师铸剑的时候,还要穿着礼服。)他们决不会因为任何非难而放弃这一信念。箭道大师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的体验,那就是在共同的剑道中,他们的剑术已是炉火纯青,只要将剑挥舞一下,便知剑心在诉说什么。

有一天,我的箭自动从我的手中射出之后,大师喊道:“‘ 它’出现了!向‘ 它’行礼吧!”我鞠躬之后,向靶子的方面一看——遗憾的是,并不是我特别想看到的结果。箭只是稍稍射中了靶子的下边而已。

“那一射成功了。”大师下了判断,“就象这样地开始吧!但是,今天已射够了。否则,你对下一箭会特别费心,不能糟蹋了这好不容易的开头。”

随着时光流逝,我能够常常不断地成功射中靶子了。这期间,当然依旧会有许多失败之射。但是,只要我的脸上出现哪怕半点得意的神色,大师便会变得异常无情:“你到底在想什么?”那时,他对我大喊,“你早就知道,面对失败之射,不起烦恼。现在,你还要知道,面对成功之射不生欢喜。你必须脱离痛苦与快乐的左右,平心静气地超越成功与失败。你要视那成功的一箭为他人所射,并非自己所为。要这样地为他人高兴。你必须坚持不懈地磨练这一步。你不知道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在这些时光里,我经受了我一生中最严格的训练。也许要适应这些事情并不一定容易。但我明白,从这样的训练中,我的收获是何等丰富。它将我的烦恼、我身心的那些冲动,以及最后的愚痴一扫而光。

有一次,我射出特别好的一箭之后,大师问我:“现在,你明白是 ‘它’射中的这话的意思了吗?”

我回答说:“我早以不想理解这件事了。令我迷惑的本是最单纯的事情。究竟是我拉弓,还是弓拉我?究竟是我射中了靶子,还是靶子射中了我?究竟那个‘它’在肉眼中是心,还是在心眼中是肉体?这两者都是吗?或者都不是?因为所有这些弓、箭、靶子和我相互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我早以无法分别它们,甚至连分别它们的必要也早已消失。这是因为一旦我将这个弓握在手中,不管我是否射击,一切都会变得十分清楚简单,简单得可笑。”

“现在,”那时,大师打断我的话,“弓的弦简直穿过了你的肺腑。”

第9章 级别审查

自从入门,已经过去五年了。大师劝我们接受级别审定的考试。他对此说明道:“考试不单是要看你们的弓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射手的心理状态,甚至不被人目光所及的细小动作都将被视为评分的尺度。无论如何,我期待你们不要因为有人观看而踌躇,对别人的存在,要全不关心,视若无睹。要象历来所经历的那样,只有我们在行仪轨。”

此后几个星期的练习中,大师没有鼓励我们为了考试好好练习,甚至没有一句提到考试的话,不仅如此,大师还接二连三地在仅仅数射之后就提前结束了练习。相反,他要我们在家中练习仪轨,以及包括仪轨在内的步伐和姿势结构,当然还有正确的呼吸法、深深的自我沉潜等课程。

我们按照大师指定的方法进行练习。不管我们是否习惯不用弓箭来“舞”仪轨,但一旦练起来,我们便发现,仅仅两、三步之后,我们的精神就变得异常集中。然后,由于我们已很容易做到了全身放松,才发现,越是想要愉快地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越是能愉快地进入。等到再次回到道场上,将弓箭拿在手里时,才知道这些在家里进行的练习对于我们的动作以及日后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有效。这时,我们毫无造作就能进入“精神遍在”的境界。我们怀着没有问题的安心感,平静地等待着有许多观众的考试。

我们举止堂堂地通过了考试。大师完全没有必要以讨好的笑脸迎合观众以求高分。我们俩人分别获得了记有所达级别的证书。最后,大师穿上非常庄严的礼服,以两箭无与伦比的射击结束了考试。两、三天后,在此基础上,我的妻子在花道的公开考试中,也获得了老师的证书。

从此之后,练习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历程。练习射箭只作为一小部分就足够了。更多的是,大师将弓道的“奥义”分成脉络进行解说。同时,将此内容融进我们所达到的级别。

在他的讲义中,充满神秘的比喻和朦胧不清的比较,但即使一点小小的暗示,我们也能充分理解他所说的意思。他讲的最为详细的是“非术之术”的本质问题。要想完成弓射,非达此境界不可。——他说:“能够拿兔角和龟发射箭的人,即能够无弓(兔角)和无箭(龟发)而能够射中靶心的人,才能够承担得了大师的名号,‘非术之术’的大师,即‘非非术之术’之师。因此,大师和非大师本是一体。以此为中心,弓射做为非动之动,非舞之舞,已进入禅的境界了。”

有一次,我问大师,我们回国以后,没有了大师,还能进步吗?大师回答说:“对于你的问题,我已在对你们的考试中回答过了。对于你们来说,老师和学生早已是没有分别的一个人了。你们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就是说,你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和我告别。因此,即使我们远隔重洋,不管何时,只要你们象以前那样练习,我就站在你们的身边。我没有必要要求你们,不以任何借口放弃规则正确的练习,也没有必要要求你们,纵使没有弓箭也要练习弓道的仪轨,不过一天没有正确呼吸的日子。我没有必要如此要求你们的理由是,我知道你们已不能不以心灵来射箭。关于这一点,甚至连写信的必要也没有。只是,请常常寄些射箭的照片,以使我能够藉此看到你们拉弓的样子。这样,我不得不知的事情就全都知道了。”

大师继续说:“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你们二人本身在日本的这些岁月里,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弓道,也可以说是到达最深奥之处的射手同自身的对质中所带来的。恐怕到现在为止,你们几乎未曾注意到这变化吧!回到你们的祖国,和亲友们相逢时,一定会感觉得到。那时,你们会觉得不象从前那样习惯。有许多事情,你们会用另一种目光看待,用另一种标准去衡量。实际上,我也曾有过如此的经历。这是弓道的‘奥义’深入心灵的人们,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分别,而又非分别的时刻,大师将他最好的弓送到我的手上。“你用这把弓射箭的时候,会有名人的‘精神现遍’之感吧!请不要将它送给任何好物的人。即使将它毁掉,也不要只将它当纪念品来保存。你觉得它无用时,请将它烧成灰烬,什么也不要保留地将它埋葬。” (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