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2年度第二期找准好位置,树立好形象,为振兴河北佛教事业做贡献
 

找准好位置,树立好形象,为振兴河北佛教事业做贡献

净 慧

(接上期)

第五条,佛教协会要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全国人民选择的、最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最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制度。我们佛教信徒要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也是最好的选择。大家要注意,讲佛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然包括我们所有的信教群众在内。信教群众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关于宗教工作,江总书记讲了三句话,第一句叫做“全面正确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信仰自由”;第二句话,“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第三句话,“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三句话现在听起来觉得很简单,但是各位要知道,把这三句话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明确地提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在宗教政策和宗教理论上,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我是在旧社会出家的,解放后的每个运动我都经历过,宗教政策是怎么回事,整个佛教的这五十二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心里都清清楚楚的。在二十年以前,说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本没有人敢说那个话。宗教是旧社会的东西,宗教是落后的东西,宗教是要被拋弃的东西,它不能够与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这是当年人们的一个普遍认识。认识到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经历了三四十年的认识与实践,才得出来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来之不易,是全国宗教徒经过无数的努力、无数次的挫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才使党认识到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真理。江总书记在讲三句话的时候,还提到宗教的某些道德伦理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

说到宗教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自己就有亲身的经历。一九五八年,中国佛学院曾经有过一次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佛教能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那时有一百多位同学,分为能派和不能派。不能派要占百分之九十,能派只占百分之十,其中能派的头头就是我。后来我被打成右派,要我做深刻的检查。四十年以后,事实证明我的那些观点是正确的。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完全有可能的。佛陀告诉我们,弘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契理契机”。契理契机就是要我们把佛法同具体的社会现实和人心现实结合起来,为净化人心、庄严国土这一根本目标服务。就目前的社会、人心而言,契理契机就是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六条,佛教协会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佛教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人才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各级佛协、各寺院、各佛教团体,包括居士林,都要把培训人才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把它当作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来常抓不懈。佛教讲要弘法利生,要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是别的,就是培养人才。目前,河北省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多,而僧尼却相对很少。如何引导这一大批信仰群众走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的道路,这得靠我们自己来培养一大批佛教人才,要靠我们僧人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搞好自身建设。自身建设就是道风建设、学风建设、信仰建设、人才建设。自身建设跟不上去,对广大善男信女的引导就不可能做到位。

我们每一位从事佛教工作的人,包括僧尼,都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什么叫忧患意识呢?就是我们不仅要想到今天,还要想到明天;不仅要看到今天身边有几个信徒,还有要想到明天还有没有信徒。我们这些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可能都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这个月张三到寺院里来得很勤,李四却不来了,再过几天,张三也不来了,只剩下王五了。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有很多是因为我们引导不到位,使他们的信仰不能提升,在修行的路上走不下去,所以他们的信仰慢慢地淡化了,跑到其它他的教门那儿去了,或者干脆什么也不信了。这种情况还不少。我们要好好地检查一下自己,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不要怪信众改信了。为什么他们要改信?那一定是我们做法师的没有引导好,或者引导不到位,使人家修行上不去,信心不能增长。说到底,弘法度生,就是要做两件事,一件是“令未信者信”,让没有信仰的人建立信仰;二是要“令已信者增长”,已经信仰的人要不断地使他的信仰更加坚固。

怎样才能让信众的信仰变得更加坚固呢?不是说让他皈依了、拿了一个皈依证就完事了,那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工作是皈依之后长时间地给予服务。出家人不要只是想到要信众布施,还要想到我自己应该怎样向信众布施,布施给他法,布施给他欢喜,布施给他希望,布施给他温暖和关怀。出家人要平等地看待所有来寺院里的人,对他们都要一视同仁地欢喜。有钱的来欢喜,没有钱的来同样欢喜。有钱的来是一餐饭,没有钱的来也是一餐饭。你能够做到待人平等,你就能够摄受众生;你自己有良好的佛法修养,你就能够教化众生;你能够时时刻刻给人以欢喜、亲切、关怀,你就能够令众生生信。

河北省据说信佛的人有四十几万,实际上这个数字是虚的。怎么说是虚的呢?因为其中有三十万满族人,三十万满族人都算在信佛的人里边,实际上汉人信佛的才十万,甚至连十万都没有。再说三十万满族人,还不能说他们个个都是正信的佛教徒,只是因为传统的满族人是信仰佛教的,其中有一部份只不过是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佛教观念而已,他们并没有接受佛法的熏陶,也没有接受佛教的皈戒,严格地讲还不算是佛教徒。虽然这几年我们作了一些工作,培养了一些人,吸引了一些人来信佛,但实际上工作的力度还很不够。柏林寺年年办皈依,一年下来,充其量一千五百人了不得,恐怕还不到。这样,十年也不过是一万五。有多少人进入佛门呢?没有多少人。我想,全省其它他寺院的信众可能更少。大量的信众资源流失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大家都要有点忧患意识。

刚才说过,收了在家信徒,不是说收了就完事,还要跟踪服务,还要不断地对他进行教育,要使他的信仰巩固、提高,并不是说发了皈依证就了事,不是收了他二十块钱就了事。一定要跟踪服务,这一点很重要。你没有跟踪服务,没有后续工作,今天在你这里皈依,明天到他那里皈依,后天又到别的地方去皈依,转来转去,都是同名同号。现在皈依五六个师父的人多得很。相比之下,其它他宗教发展得快啊,上百万的有两三个,它们的信徒飞速地发展。对我们佛教来说,这是个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忧患意识,看不到这个形势,佛教的前途将是很被动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是你生存的土壤,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你的生存土壤就没有了。所以说,培养人才非常重要。没有人讲佛法,没有人弘扬佛法,佛法再好也没有人知道。所以各级佛协、各寺院、各佛教团体,一定要想办法好好地培养人才。

第七条,佛教协会要主动地兴办佛教文化慈善事业。

这几年,省佛协、各县市佛协、各寺院都在做这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自身的力量不够,还没有形成规模。我们要继续扩大慈善事业的规模,要经常做,要把做慈善事业看着作是树立佛教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印度的天主教有位修女,她自己穿的衣服很破旧,有一分钱就拿来救济贫困的人。台湾有位证严法师,她一生都在做慈善事业。她的慈善事业规模很大,不仅在台湾做,也在大陆做,现在做到了全世界。

发动信众做慈善事业,不一定要每个人捐很多钱,如果信众多,每个人捐一块钱也就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亿佛教信徒,如果每个人捐一块钱,就是一亿,那个力量有多大!要做多少好事呀!一个人拿出十块钱来,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不会影响他的生活。所以只要我们发心去做,不要怕钱少。我们要把做慈善事业看作是发扬大乘慈悲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看作是度众生的一种实际行动。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出家众有一些陈旧的观念需要解放,比如说,我这个庙里的供果可不能给在家人吃啊,吃了他消不了灾;三宝的钱可不能给在家人用啊,用了他们的业障更重。这是不对的。你把门关得严严的,什么都不做,你只管自己吃饱了,别人的死活你不管,这不是佛教的精神。说三宝的钱不能够随便拿来用,并不是说你把三宝的钱通过佛法的方式(羯磨)布施出去,人家也不能够受用,不然,你三宝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所以我们有一些陈腐的观念一定要打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分文不舍,光要人家舍给你,你却不肯舍给人家。

作为寺院,向大众布施的最好方式就是做社会慈善事业,参与希望工程,或者做救灾济贫的工作。河北佛教这几年之所以有一点点形象,在社会上能够得到认同,就是因为我们从事了一些慈善活动。

第八条,佛教协会还要积极地开展对外友好交流。

这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几年,我们河北省佛协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是请进来,有的是走出去。将来我们要慢慢地创造条件,使全省各寺院都有条件、有机会参与对外友好交流。开展对外交流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是到外面走走,可以开拓视野,扩大眼界;二是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江总书记讲,他曾为上海龙华寺题过个词,叫做“发大乘心,维护和平”。实际上就是说,要以大乘精神来做好对外友好工作,维护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因为佛教是没有国界的,在古代,中国佛教与外界的交往很多,有许多国家的佛教都是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像我们周边的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有很多地方的佛教差不多都是从中国直接传过去的。历史上,我国佛教对越南、朝鲜、韩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到现在他们还要经常到中国来朝拜祖庭。“文革”以后,中国佛教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跟这些国家直接间接的推动分不开。我们河北最明显的就是临济寺和柏林寺,如果没有日本人来推动,可能我们还要等十几年才能够恢复。

以上八条是我们佛教协会要做好的事情。把握住了这八条,就算找准了位置,就算要删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范围,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做好这八个方面的事情,不仅对国家有好处,对佛教更是有好处,这些工作都是属于爱国爱教的范围。

其次,要将僧团的作用定好位。

刚才讲的是佛教协会的工作定位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僧团作用的定位。焰口上有两句话,叫做“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这就是我们僧团应该做的工作。如果把这两句话再细分一下,就是有四件事要做:一要学习,二要办道,三要弘法,四要利生。如果我们把僧团的工作定位在这四个方面,那么我们的僧团就能够正常地运作,就能够有所作为。

第一事情就是要学习。所有有条件的寺院,都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学习。抓学习就是抓人才培养。不仅要学佛法,学戒律,学唱念,学威仪,还要学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学国家的大政方针。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首先就是寺院要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国家现在正在做什么,要求人民做什么,这些大的方向出家人要知道,知道了才能密切地配合,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既要学佛法,也要学世间法,把世间法与佛法真正打成一片。

第二件事就是要办道。办道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日常的修持,第二是定期的专修。日常的修持现在基本上就是早晚上殿,诵经、念佛。这种修持方式一定要坚持,一定要让它经常化、制度化,特别是人少的寺院更应该保持经常化。早晚殿不能没有,一天要诵几部经,不能没有。早晚殿不上,经不诵,僧团的特色就没有了;僧团的特色没有了,你拿什么来摄受大众呢!除此之外,出家人还应该有定期的专修。定期的专修就是打七。观音菩萨圣诞,打个观音七,阿弥陀佛圣诞,就打念佛七。经常举办一些法会,集体修持,信徒就愿意到你这里来。一年到头,不给信徒提供一点专修的机会,信徒就慢慢到别的地方去了,不到你这儿来了。我想,一个寺院,一个月打一个七不算多吧,一个月有七天专修,这个七天什么事都不用做,大家都进禅堂,或者进念佛堂。七天拜忏,七天念佛,七天诵经,轮流地转,不断地有活动,信众就多了。对前来参加法会的信徒,收费要低;要是完全不收费,那常住就没钱买米了。来柏林寺参加活动的,一般都收十元钱,五元钱住宿,五元钱吃饭,这是常住规定的。要晓得农村来的人,七天一次要交七十元钱,也不容易。如果条件稍微差一点的,收五元钱也可以。原来我们就是收五元钱,后来开支稍微大一点儿了,暖气什么的,就收了十元。一个冬天下来,柏林寺的暖气费就把人吓死了,要十八万元。小庙如果收五元钱就可以维持,那就收五元钱好了。有条件的多拿两块钱,没有条件的就收这五元钱,再没有条件五元钱也不要收。有些乡下老太婆,连五元钱也交不起,交不起就不要收,只要她参加活动就好。定期的活动一定要举行,如果没有定期的活动,信徒就会慢慢地走光了。信徒走光了,你这个寺庙怎么生存呢?佛教怎么发展呢?信徒资源都流失了,流到别的宗教那儿去了。所以我希望每个寺院一定要定期专修,打七,打不了七天,就打三天。

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弘法。弘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讲经,讲开示;一是在寺院里开办一个流通处。每个寺院都要办一个流通处,大寺院办大一点的,小寺院办小一点的。流通处不要专门卖香卖蜡,还要流通经书。省佛协这几年印了很多书,有的是结缘的,有的是回收一点成本。结缘的书都集中在佛协、柏林寺和周边的一些寺院里,别的地方去不了。我们希望结缘书能够与全省的寺院结缘,甚至到外省去结缘。这就靠你们多与本省佛协联系。你们多联系,多要这些结缘书,我们就可以多印,多结缘。结缘书多是外边的人捐钱助印的,外边的人来支援河北,我们河北的人得到这个经书,要好好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第四件事情就是要利生。利生,我想,就是要多做些慈善、公益、济贫之类的事情,让社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省佛协现已在周边地区兴建了八所希望小学。二十万元的学校我们做了两所,十万、八万、五万、四万的我们也做了五六所。有时,自己没有力量,我们可以组织广大信众,把钱集中到佛协来做这个事。慈善事业一定要做,不做慈善事业,佛教的慈悲精神体现不出来。现在我们佛教协会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做慈善工作,就是慈善功德会。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其它他方式,比如在学校里设奖学金,在困苦的地方打井引水、布施米面,等等。

当然利生的方式,除了慈善事业之外,还有弘法。以法利生,让大众听到佛法,得到教化,也是利生,是真正的利生。《维摩诘经》告诉我们“先以利勾牵,后令入佛智”,先要让人得到实际的好处,然后他们才知道佛教这么好啊,我们怎么不知道啊,我们也应该学佛啊。张家口有个村子,吃水困难,我们帮助它把水引到村里边来了,村里人那个感激不尽哪,真是佛法普照到我们村里边来了。现在那个村里的人就能够接受佛法了。佛法的地盘,就是从最苦的地方做起。不要小看这件事,我们花了钱是值得的,使人真正地受益。像邢台佛协,冒着大雪,往内蒙送面粉,送寒衣,也是很感人的。

第三,每一个教徒也要给自己定好位。

在家佛教信众,起码要做到四条:第一条,要正信佛法僧三宝。就是信佛、信法、信僧,不要信什么土地公公、妖魔鬼怪,那些东西可以教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但不是我们皈依的对象。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第二,要做到勤修戒定慧三学。第三,要息灭贪嗔痴三毒。第四,要净化身口意三业。学佛的全部内容就是这四句话。除了这四句话以外,还有什么事可做呢!“正信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过去是两句话,叫“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在前面加了一句,后面加了一句,这样,前面正信三宝,后面净化三业,既有来源,又有归宿。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是从佛法僧三宝那里来的,归宿落实到哪里的删去呢?落实到身口意三业。通过修三学,令三毒得到净化。

作为僧人来说,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要养成僧格,养成僧人的品格;二要融入僧团,你不要老想一个人住在什么地方,你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僧团的监督摄受之下来做。现在有很多僧人,不想在僧团里生活。南方有钱的呢,就买个精舍;北方没有钱的呢,就找个小庙,一个人呆在那里。他不想在僧团里生活。为什么呢?僧团里生活不自由,天天有人管着。

概括来讲,养成僧格和融入僧团,就是焰口上讲的“五德食,六和语,一生为弘法出家”。养成僧格就要做到“五德”。融入僧团就要做到“六和”,你做到了“六和”了,就能融入僧团。具体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讲了。

总的来说,找准位置就是要把佛教协会的工作定好位,僧团的作用定好位,我们教徒对自己应该有什么要求要定好位。位置找准了,工作就有了目标,就能做到位。

下面来讲第二句话——

树 立 形 象

关于树立形象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从事佛教工作的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的时代,佛教能不能兴旺发达,能不能圆满地实行教化,能不能做好爱国爱教的工作,都取决于我们佛教能否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最近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同志号召全国各宗教团体,要搞好三个形象建设,这三个形象就是:在世界上要搞好中国宗教的形象,在国内要搞好各宗教团体的形象,在宗教内部要搞好宗教领导人的形象。就佛教而言,就是要在广大信教群众面前,搞好我们僧人的形象;在整个社会面前,搞好我们佛教徒的形象。佛教徒做得怎么样,对佛教的影响很大,如果做得不好,人家就会说“你还信教呢!”。这一句话就够了,说明我们佛教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好。所以我们每个佛教徒一定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三个形象提得非常好,可谓一字千斤,语重心长。今后我们要好好地树立教会的形象、僧团的形象、僧人的形象,广大信教群众也要注意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这样我们佛教才有希望,河北寺庙的兴旺发达才有希望。

年轻的出家人要好好地修行,好好地学习,今后的佛教怎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你们。如果有什么不良的习气毛病,要赶紧改掉,要符合僧团的要求。如果现在不去养成好的僧仪僧格,那么以后你们怎么收徒弟,又怎么教徒弟呢?收徒弟有一个资格问题,出家受戒没满五年的,不要收徒弟,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自己还没有受戒,先就收了徒弟,结果师父徒弟一起去受戒。这样的事情有啊。今后,你拿什么来摄受那个徒弟呢?“你才跟我一块受戒,你教育我,我还教育你呢!”大家不要把这看成是笑话,这是真实的,甚至有的徒弟受了戒师父还没有受戒,这些都是违反戒律的,不符合僧制的要求。像这类问题一定要避免。

收徒弟要尽量收那些有文化、有知识、年纪比较轻、五官端正、具有虔诚信仰的男女青年,使他们成为僧团的后继人,这样,我们才有人才可培养。河北省佛学院的学生大删绝大多数是南方的,以福建的为主,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我们留下十三个人,福建的占了七个,河北的只有一个。本来佛学院主要是想吸收本省的人来学习,结果本省没有人来,都是培养外省的人。这倒也无所谓。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本省的人在收徒弟的时候没有精心挑选,总怕没有人来出家,来了一个人就是一个宝,不管你是多大年纪,什么品性,有没有威仪,什么都不管,就赶快把他收下了。这样不好。

僧宝是人天师表,要有威仪,要让人见了起恭敬心才行。佛是万德庄严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累劫修行的结果。你看那佛像一个个都很圆满,信徒一见就生恭敬心,就去礼拜。僧人也应该这样。这不是分别,不是着相,因为修行要从有相修到无相,没有有相就没有无相,事和理是圆融无碍的。所以讲到这个地方,还是要培养人才。培养人要因地制宜,比如说,我们早晚功课可以一起来学习,选一些教材,自己读一读看一看,或者请一个有文化的把这些经文念给大家听,讲一讲。另外,寺院里的一切活动要规范化,比如说唱念的规范化,这也是个形象问题,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耳濡目染嘛。你唱得好,大家一听就生虔诚心。不要老是唱河北的土腔土调,要和外边的唱念接轨。接不了轨怎么办呢?可以请人来教嘛。请南方的那些年老比丘,教上一个月半个月,不就会了嘛。或者出去学,学会了再回来教其他的人也行。总之,一定要把僧团生活、法务活动规范化,一切都如理如法。这样,你将来才有资格传戒,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僧才。如果你那个寺院一切都不正规,不如理如法,谁会去你那儿参学,谁会去你那儿求戒呢?你怎么去引导后学呢?关于寺院生活和法务活动的规范化,我们省佛协将来准备办几个学习班、培训班,好好地培训一下唱念的功夫,希望全省的唱念都能够规范、统一。这也是河北佛教对外的一个形象问题。

大家一定记住,不管是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当你走出门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就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还代表整个佛教。公众怎么了解佛教呢?就从你们的言行举止中来了解。如果你们做得不好,就会影响他们对佛教的看法和信心。学佛的人要以身表法,而不要以身谤法。所谓树立形象,就是要以身表法,以身表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摄化大众。(完)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