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1年度第三期请关注“儿童经典读诵活动”——编外特别报导(之二)
 

请关注“儿童经典读诵活动”

——编外特别报导(之二)

丁宁

提倡儿童读诵经典的根据和实际效果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儿童时代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0-13岁左右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发展最快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为此,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台湾和香港先后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步一步地学习古典诗文。六年来,台湾已有一百多万儿童诵读经典,香港也有上万名小朋友在学习中受益,加上大陆100多万,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地,总共有数百万之众。

通过海内外六年来的共同试验,人们逐渐认识到,读诵经典有如下好处——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儿童学习一年,能有高中语文程度;学习两年,能有大学语文程度;学习三年,能有中文系语文程度。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除了上述直观的效果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中国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导师刘克苏博士从读书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提倡儿童经典读诵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大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系统研究,刘博士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经典和其他书的关系,好比蜂王浆和蜂蜜的关系,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万,很经济。为什么经典以一当万呢?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历史大浪淘沙的结果,其实也花去了不少成本,因为选择的过程要去伪存真,要去粗取精,要费工夫,动脑筋。前人费了功夫,动了脑筋,花了成本,后人不利用,那是个很大的浪费。过去的人创造了很多知识,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一笔祖业,祖业那么大,过去的知识那么多,怎么继承呢?要挑选,要提炼。代代都这么做,代代都这么提炼,于是就提炼出了为数不多的经典,这是我们搞知识经济的最佳本钱。知识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大类,经典和非经典的一个区别就是:经典历久弥新、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知识爆炸对它们影响不大;非经典更新换代迅速,老化得快,转眼就人老珠黄,无人理睬,知识爆炸主要是炸它们。抓住了经典,非经典就好掌握了。所以说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有了经典做底子,信息爆炸和知识老化就不那么可怕了。

(2)、读普通书不如读经典,读经典不如背经典,晚背不如早背。读经的最佳效果是背诵,背诵了,才真正归自己所有,然后随时可以消化、吸收、变形、化用、推陈出新。背不下来的,就熟读,也不错。熟读经典,看其他书就势如破竹了,可谓以一当十。可惜学校很少有重视经典的,二三流著作充斥于教科书,图书馆里也特别缺乏经典,以至我们到了硕士博士的时候,对于本专业的经典还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经典和通典了。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就很难上去,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大多是学二三流著作出身,看二手三手材料出身,炒冷饭,喝剩汤,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长不大,得不了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和原创性大师了。所以说,就读书而言,读经典乃至背经典,是读书的根本办法,因为经典是一切书籍的根本,其他书籍只是枝叶。二三流著作和二三手材料总是这样那样地解释经典、运用经典,这还算不错的,但已经难免道听途说、谬种流传了。至于根本不知经典为何物,还自以为有了重大发现发明,浮躁而至于此,怎么能期望有重大的创新呢?因此,就读书这一条来说,读普通书不如读经典,读经典不如背经典,而且晚背不如早背。

(3)、晚背不如早背,是因为小时候记忆力好,记得快、记得牢,尤其语言文学和人文科学是这样。早背,是指儿童时代就加紧背诵,不要等到年龄大了,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固定了,才动手开发锻炼记忆力,那就迟了。心理学上所谓印刻期、关键期,是有道理的。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大抵都在0-13岁左右。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补,困难极大,效果远远不及童年。我们现在学母语都要学到大学,还学不好,其实越往后,学习成本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差。古人读书,几年之内就解决了语言文学问题,几年私塾足矣。私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背经典,熟读经典,不怎么解释。这符合小孩子的发育阶段,因为小孩子记忆力好,理解力弱。因材施教,因年龄施教,就应当这样。但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学语文不是这样,总是把很少几篇文章反复分析来分析去,把一篇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生气,好比把一个活人解剖了之后来了解似的,总不是“人学”的最佳途径。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教育怪圈:一方面教育经费很紧缺,另一方面,这紧缺的教育经费又被死板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浪费了。如果学一门母语要学到大学还学不好,学一门外语要学到老死还不能用,这种教学方法是迫切需要反省了。

(4)、读书经济学的窍门是以简御繁。以简御繁是经典的特点,四两拨千斤,大师风范,以少数经典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其实,历史的反复筛选就是反复重演,重演多了,留下来的就越来越浓缩,越来越经典。好比我们复习功课,越复习速度越快,所需记住的东西越少,越到后来越是只需要记住极少数关键点,所谓“书越读越薄”,这是个加工提炼过程,创新过程。最后甚至可以把一本厚书压缩成几个概念、一个概念,或者几个公式、一个公式,归纳为几条基本原理、公理。个人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史是这样,人类的发展史和学习过程也差不多。人类历史大浪淘沙,天天淘,月月淘,年年淘,剩下的经典就越来越纯,越来越精。假如不淘沙,不复习,不重演,不提炼,不压缩,要学的东西就太多,抓不住要领,得不到精华,累死人。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心里一着急,就只好填鸭,填鸭会填死人的。吃力不讨好,很不经济。不如抓住要领,纲举目张,无量信息都可以一网打尽,就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得要领呢,一滴水也可以淹死人。所以要讲究读书经济学,掌握窍门,以简御繁,以少数经典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

(5)、读诵经典,把传统与创新统一起来了。传统经典有大量原创性著作,而原创性经典最富有创造性,这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企及的。古代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高科技战争的指导原则,古代的《学记》、《大学》等文献仍然是当代创新教育、潜能开发的理论依据,而不像许多当代知识,各领风骚数十年、数十天,就销声匿迹了。容易老化的知识之所以不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创造力弱,后劲不足,内功不够,薄积厚发,泡沫太多。而经典之所以叫做经典,是因为它们创造力强,后劲十足,内功精深,厚积薄发,高度浓缩,因此不容易老化。

刘博士总结道,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的诵读能力,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儿童诵读经典,重演着人类文明进化的规律,人类几十万年的口头语言历史在儿童身上只需几年功夫就可以重演完毕,因此,重演意味着更简洁、更迅速、更有效地学习和创造,是经济的;经典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逐步筛选出来的宝贵典籍,这种数千年筛选是需要巨大成本的。假如我们放置经典不读,自己去重新开始筛选前人的成果,那么,即使运气好的话,恐怕多半也要读破万卷之后才可能明白什么书最好,可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头发也就白了,还谈什么创新呢?假如我们优选诵读内容,一开始就集中精力诵读最经典的文献,我们就能够获得最经济、最科学的效果。

儿童读经教学方法和经验总结

经过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六年来,关于儿童读经活动,人们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些经验包括——

1、“人人是老师 处处是教室”。只要是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时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读诵,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4、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如果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老师和家长们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儿童一起学习,将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

6、要读诵的主要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选读、诗经、易经、古文选、词曲选、心经、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八大人觉经、善生经、佛说孛经,等等。此外还有辅助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等等。

特别注意——

1、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例如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中庸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故不赞成让儿童由三字经、唐诗等辅助教材开始背诵,而建议从大学、中庸、论语等开始。

2、不随便不急于解释经典。好处在于:(1)、扬长避短,加紧诵读。儿童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应当扬其长避其短,否则时过境迁,记忆力弱了以后再背诵,就晚了。《学记》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就是这个道理,现代教育学称之为关键期现象,古今道理是相通的。理解力弱的时候非要解释,强人所难,拔苗助长,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2)、经典超越时空,常读常新,世世为经,代代是典,何况个人一生,怎么能受用得尽,解读得完。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所言:“小孩背诗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词含意深远,像我自己已经70多岁了,对于诗词的感受,每10年都不同。”马克思也盛赞古希腊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永恒魅力的来源在哪里?就在于她们是激发人类创造力不断迸发、永不枯竭的源泉。常读常新、永读不厌就是“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的奥秘所在。(3)、解释经典,慎之又慎。经典由于其原创性极强,不恰当的解释容易使她们变成教条,特别是老师水平离经典较远的时候,释经典就等于毁经典,解经典就等于灭经典。人们厌恶经典,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低水平宣传解释经典所造成的误导,这不但误人子弟,也误了教师自己,需慎之又慎。(4)、身教为上,沉默是金。教师不随便解释经典,树立了严肃的学风教风,本身就是最好的身教,所谓沉默是金,所谓“天何言哉”,所谓“无言之教”,尽在不言中。不言的实质在于“慎言”,并不是一味不说话,而是谦虚谨慎,与小朋友一道拜圣贤为师、一同体悟、一同切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修养,办法是追赶小朋友背诵经典,不断反刍。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悟和反思越来越多,教师和他们讨论恳谈、切磋琢磨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这就自然形成了共同以圣贤为师的教学氛围,而不是过早地让孩子们定于一尊的解释,败坏他们对于经典的胃口。(5)、海纳百川,不定一尊。要问如何避免经典的束缚?有个好办法在这里:对于经典我们也不定于一尊,而是敞开心胸,将古今中外、人类公认的一切最优经典都加以选取。各部经典由于其原创性都极强,个性都极鲜明,把她们集合在一起烂熟于胸后,最容易激发各类大创意。为什么任何一个领域的大师都注重经典?原因就在于经典最容易激发大创意。爱因斯坦钟爱哲学,杨振宁热爱中国经典,都是有名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不可胜数。一般说来,假如说书籍可以激发创意的话,经典更容易激发大创意,普通书则更容易激发小创意。没有经典的熟读和积累,要想成为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绘画、音乐等领域的创造性大师,不是非常困难,就是根本不可能。有了经典的储备,小小创意的巨大潜力也就容易发现了,小创意积累成大创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小创意就不会那么容易流于雕虫小技了,小才就容易成为大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网络时代的所急需的大才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正需要我们将全球经典联成网络,教给孩子诵读,这是时代的需要。

读经的好处有——

1、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使小朋友几年之后就可以达到一天一本普通好书的阅读量。这就是“以少数经典带动大图书馆”的阅读方针,其结果是一卷顶万卷,一书带万书,一本生万利,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2、一人读一人得益,众人读众人得益。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进步的良方,众人合班合校诵读,好处大于个人单独诵读之和。这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经济的计算。许多家长不约而同地懂得儿童经典诵读的极大意义并且立即在自己家中付诸于行动,但是苦于自己工作繁忙和缺乏交流而难于一以贯之,常年坚持。这个困难很容易解决,就是开办儿童诵读班或诵读学校,或者在已有幼儿园和中小学中推广。这个办法,一是节约教师、设施、场地和时间;二是形成同学互助互学互动的氛围,培养集体意识;三是便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教学、研究和推广。

3、经典诵读最大的好处是纠正目前全球偏重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弊端,而将教育的重点转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上来。坚实的全球经典文化功底和胸怀远大、仁慈忠厚、大智大勇的完美人格塑造,是教育的最大成就。如同经济领域需要第一流标准企业带动众多企业一样,教育界也需要伟大完美智慧的人格带动一般人才。也许教育永远也不能使每个人成为圣人,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是若不直取“上法”,就连“其中”也得不到了,那会使后人一代不如一代,如同马铃薯选种不注意选优,必定导致种子逐年退化、一年不如一年那样。马铃薯的道理每个农民都懂,人格培养的道理如出一辙。优中选优是唯一的选择。历史早已证明并且还将不断证明:只有健全的人格才会做出最有价值的创造性业绩,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的塑造。经典诵读的教育方法必将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原则而载入史册,功在千秋。

华东师大所做的实验报告

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而且必须看书读诵经典,才会达到最佳效果;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实验引起了重要的反思:过去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错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所存在的其它经验事实中,发现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心智潜能的许多理论假设和估计有很大的不足,从而造成许多观念和做法上的失误。

比如,实验中发现:相差4岁的幼儿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幼儿园大班的识字能力; 幼儿识字的方法,和目前学校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幼儿是通过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完全不用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认为“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浅显易懂的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难与易只是成人自己的成见; 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习字的教育方法“主动”认字,越是在低龄阶段,听和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研究者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研究者原有的想象。

实验研究还发现: 儿童在班级中集体诵读,比单独在家,或由家长逼着诵读效果要好。而且,只有当儿童把读经当成一种游戏活动,并经常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另外,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读经,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经典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相比之下,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则是小容量的、不生动的、无趣的,很难给儿童带来很多惊奇感而产生参与的愿望。

这些事实和研究结果,无疑对儿童教育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同时,还告诉我们,目前的大量研究显示出了“冰山的一角”,儿童诵读经典活动虽然十分简单,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有待于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相信,随着儿童读诵经典活动的推广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一活动的深远意义和伟大价值。(待续)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