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2001年度第二期 / 净化我们的心灵 |
净化我们的心灵 ——柏林禅寺十日内观禅修体验 孙海燕 |
我将永远记住并感谢那个宁静而神奇的清晨。那个清晨,我们聆听着葛印卡老师“十日内观净心课程”中的最后一次开示,结尾处,他轻柔地说“原谅,原谅一切伤害过我的人,不管他是有意、无意,知道还是不知道,他的行为、语言、意识给我带来的伤害,我都给以原谅同时,我也请求一切被我伤害过的人原谅我……愿我去除所有的贪爱、执着、敌意和仇恨,心灵变得安详、和谐将我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安详、和谐、快乐、解脱……”十天来,在我内心深处翻滚出的一次次风暴终于平息,曾经撕开的伤口开始感到愈合的清凉,泪水混合着解脱的轻松、感恩以及悲悯,缓缓地从心里涌出来。 内观禅就是这样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它让每一个学员直接往内观察自身的真相,将内心深处的烦恼习气一层层地剥除,直到达成内在的安详与快乐。十天来,我们似乎是在进行最客观、严格的科学实验,而不仅是此前所向往的带着几许神秘的宗教体验。每天都在打坐,前三天,观察自己的呼吸,后七天,观察自己的皮肤,不带任何感情与理性判断,也不对身体作任何控制,“就只客观地观察”,葛印卡老师说(以下引语除特殊标出外,均为其开示中所言)。同时,实行禁语,甚至连眼神交流与手语也是禁止的,并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一一切外在交流(与指导老师及事务长进行的除外)都被隔绝了,“就象只有你一个人在修行”。在内观十日课程中,这叫做“神圣的静默”,它利用禁语的方式使学员尽量做到身语意的静默,以摒绝外缘,专心内观。于是,一场与自己身心的搏斗开始了。身体的不适在几天后逐渐减轻,最不适应这场斗争的是我们长久向外攀缘的心。前三天几乎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你会发现它居然连一分钟也停不下来!在不断地向内观察中,身心的一层层真相逐渐呈现出来,我们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就在自己身体里的神奇而复杂的世界!我们的皮肤居然有这么敏锐、细微的感觉一一好象每一粒细胞都有他们小小的触角,这些或愉悦或痛苦或中性的感觉不停地生起、灭去,每一遍的观察几乎都是不一样的。我“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无常”。还有我们的心,来到这里进行内观课程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修行”了一些年头了,大家有可能认为多少已和一些烦恼、分别、执着“拜拜”了(至少我是这样),尤其是那些已经随风而逝的往事,但是,当心慢慢沉静,变得敏锐后,才发现它们还在!这些心理垃圾还在,只是潜到更深更隐蔽一一也更危险的地方去了。在那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业”,这真是“纸氏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诗句)啊。过去的一切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昨天,而且还在心灵深处上影响着今天和明天,不过是以很特别的方式,象一种心理上的惯性,内观习语将之称为“习性反应”。尤其是那些不愉快的往事,至今还在让我们的心受伤,陷入悔恨和嗔恚。当然仅有这种惊讶的发现并不能令我们解脱,内观法门还教你如何面对、处理它们。首先在身体的各种感受中培养自己的平等心对愉悦的,不要贪爱对痛苦的,不要嗔恨一一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同时将这种平等心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层面,时时对自己的身口意保持清醒的觉知。以这种心的专注力(亦即定力)作基础,随着心越来越静,定境越来越 每天在最后一次精进禅修(内观课程要求,第五天开始,一天中有三次精进禅修时间段,一个小时内身体保持不动)之后,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一一聆听中文翻译出的葛印卡老师的开示。他在开示中引用了很多原始佛教的教典,在十天中陆续解释了佛教中的核心理念,如戒定慧、十二缘起支、八正道等等。因为是结合每天学员实际修持的情况来讲的,非常有针对性,经常让人有一种正中下怀、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正是佛陀当年因机设教的体现。大多数经文,他是用巴利文唱出来的,而且他非常善用比喻,语言流畅而诙谐,带有浓郁的印度民族语言文化的特色,所以每次听着那切近而又遥远的巴利文唱颂,我都倍感亲切与感动,仿佛听到了佛陀当年诲人不倦的法音。内观法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反对外求,要求每个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按照佛陀所教,精进努力,解脱自身并将安详与慈悲带给他人。这种对理性与自力的强调,呈现出浓厚的原始佛教色彩。 充满酸甜苦辣的十天过去了,第十一天清晨那从心头涌出的泪水似乎是一个结果,但老师说我们即将踏上的归途才是内观真正的开始。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