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0年度第五期难忘的记忆 深切的怀念
 

难忘的记忆 深切的怀念

尼师

我的师公正顺老和尚,她老既不是一个学通内外的三藏法师,也不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比丘尼。虽然如此,但她老对我的谆谆教诲却是很不平凡的。师公至今已圆寂八周年了,但其言传身教,无不时常敲响在我耳边。

(一)学会忍让,吃亏是福

师公一生为人,从不与人争长论短,凡事都以忍让为先。她老不仅自己是这样做的,同时对我们后人也是如此教育的。每次遇到我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她老就把我叫到房间,对我说一些应如何学会忍辱、如何处世作人的道理。有一次,我与一位同道吵了嘴,俩人生气了,几天没有讲话,师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清早,我去向师公请早安时,只见她老把一些饼干摆在佛桌前,自己爬伏在拜凳上,念念有词地对菩萨讲些什么。我吓坏了,连忙跑 到师公面前去看看她在干什么。师公见我去了,就赶紧在佛桌上拿了几片饼干给我吃,并滔滔不绝地对我讲着:“世上只有亏好吃,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冤深似海,宰相肚里能撑船,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吃亏是福嘛,何必与人争执呢?”如是等等,教育了一番后,说:“你小一些应向师兄去认个错,把这几片饼干送去给师兄,要叫一声师兄吃饼干。”这下可难为了我这个一向很任性的人。在家与兄弟姊妹生气时,我从来是不习惯去叫他们,而且非得要他们来向我低头的。这下被师公逼得不得不乖乖地照着办。不知是菩萨的加被,还是师公的教育有方深深感动了我,总之,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与这位师兄生过气了。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一些与人争吵的事,只要想想师公的话,也就一忍百忍了。师公的这种教育真是高明。

(二)慈悲平等,一视同仁

师公对人是非常慈悲,非常和蔼的。所有接触过她老的人,几乎都会受到她老的恩惠,甚至连一些乞丐、精神病人到了寺庙,她老也总是客客气气地招待他们,从不对人施加冷言恶语。如果邻里乡亲一些人有事来求她老时,只要能帮得上忙的,她总是会尽力而为。所以我们有时走在外面时,经常会听到别人对她老的夸赞声。

师公除了对人慈悲之外,同时也提倡平等。当时我与那位同道刚刚发心来寺出家,寺庙里的年轻人,仅仅只有我们两个,师公在方方面面都是以平等心对待我们,她老并不有心要把自己的徒孙看重一点。不仅自己如此做,同时,也要求身边的人都要平等对待我们。有一次,一位姓周的居士是师公的皈依弟子,她可能看到我是她师父的徒孙,就对我稍偏爱一点,买了一双鞋子给我,没买给那位同道,周居士把这双鞋子由师公转交给我。师公不但没有交给我,而且训了周居士一顿说:“两个小孩,应该一视同仁,要买就买两双,一双叫我怎么给。”于是,师公干脆把这双鞋子送给了附近一位贫穷人家的小孩穿去了。想来,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师公老人家的这种用心是很了不起的。她老这样做,其目的不仅是想使我们幼小的心灵达到平衡,互不嫉妒,更重要的是想培养我们从小就有一种一视同仁、平等待人的崇高品质。说起此事,我还真想起了一件更 有趣的事。那是在南岳讲习所读书时,当时,我寺共有三人在那里读。我师伯也就是我寺当家师,一次到了南岳办事,顺便去看看我们几位,我送她出来时,她偷偷地塞了二十元钱放在我手中,我问了一声:“她们 两位有没有?”师伯说:“没有。”于是我马上就把这钱还给师伯了,我说:“她们俩没有,我也不要。”师伯回寺后,和我师公、师父说起这件事觉得很好笑,她说:“其实这又不是常住拿的,是我私人拿的,我看到她是我徒侄嘛,就拿点钱给她,谁知她看到我没拿给她们俩人,就还不要我的呢?这么笨。”师公、师父听了笑笑。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还真有趣。我当时只不过是十六、七岁而已,怎么会知道这样做呢?也许是师公一惯平等待人的思想行为深深地影响了我吧?

(三)乐善好施,方便度生

师公一生喜行善,好布施。她老对自己的财物从不吝啬,自己有的只要别人需要,她就随手拿来布施。她经常劝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多舍多得,少舍少得。”记得别人送给师公一件黄色大褂,师公很高兴,马上穿起来。伯公看到了,用很羡慕的口气说,师弟你这件衣服这么好看啊?师公说:“你喜欢吗?送给你。”于是就马上把这衣服穿在伯公身上,尽管伯公再三推脱也不让。由此可见师公对布施是学得非常好的。她老可以将自己心爱的东西随时舍掉。

师公学过祖传的医术,她的这种诊医方法,不是切脉,而是从病人的眼睛中去判断别人的病情。凡来找她老的人,她只要看看这人的眼睛,就能百分之百说准,而且告诉你如何寻方治疗,保准见效。所以在我寺附近几十里路内,常有人来找她老看病。师公的这种行医,她自己称为方便法门。前来向她老求看病者,她从来不规定收取别人多少钱财,而是随便别人拿。在过去钱紧张时,有的拿两角,有的拿伍角,有的拿一元,若有的拿了两元,师公就要退还别人一元,如看到人家很可怜的样子,实在没有钱的,她老为人看完病后,不但不取钱,而且反从自己口袋里掏给别人几毛钱。看完病后,她老总是不忘嘱咐病人说:“乌龟、鳝鱼、虾子、 青蛙这类东西不要吃,要多行善,多做好事,伤天害人的事不要干。”以佛教的这种慈悲善行劝导别人,使之改恶向善。当时在我刚进佛门时,只觉得师公这人很好,通过以后在佛学院深造后,才明白师公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行菩萨道,是在宣扬佛教的慈悲布施、止恶行善的伟大精神,她老的这种行医真可谓是“方便法门。”

时过境迁,师公已圆寂多年,但她老的这些言传身教无不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仔细想来,我们这班后学,虽然理论懂得一大堆,而在实际行动中又能做到多少呢?而我们的老一辈,她们虽然不能讲出许多道理,但她们的实际行动足可以证明她们时时在行佛事,时时在与佛相应。她们已把佛院的教理教义融于日常生活之中,默默地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化众生,默默地在宣扬佛陀慈悲、平等、济世救人的伟大精神。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