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0年度第五期自由的鱼
 

自由的鱼

许可可

在我早先疲惫、困惑、抑郁的年月里,怎么没有发现这么好的东西呢?或许这就是没有因缘吧。自从半年多前,我随缘接触了佛法与禅,觉得自己像是心房里下过雨、发过霉、长了毛后,终于来了一场大扫除,虽然还远未达到五星级饭店的标准,但我已经成立了一支卫生队,定期打扫我头脑中的垃圾,也许以后我还会对他们进行裁员呢。

为了感知我现在的喜悦,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些年的沮丧生活。自从上大学起,我总是充满怒气,这怒火早在上高中时就闷闷地点燃了,上了大学,火借风势,由暗变明,差点就控制不住它了。沉闷的课堂、沉闷的宿舍、极端的学习。受的是什么教育!这么多年来,我都没能了解我自己,我都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信心,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有喜欢的东西吗?我有个性吗?我会做人吗?前途未卜。

大学毕业后,我想找一份非常忙碌的工作,让我感觉不到空虚。不幸的是,我的工作是在一家国有单位。不论严寒酷暑,单位大院里空旷的声音让我心悸。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庸懒、沉睡的味道。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或慷慨激昂、或唯唯诺诺、或平平淡淡的声音,我的心理很浮躁,我的脾气很火暴,我的声音在哪里?

手持佛书,我慢慢阅读,仔细体会,亲临体验,好像我的声音在这里——一个声音逐渐在我心里清晰起来,随着心房的打扫与整理,这个声音在宽敞的心室中回旋盘绕,荡漾出悦耳、沉稳的旋律,我的心也安定下来,闭上眼睛,满眼的绿色,睁开眼睛,有趣的世界,我变得有耐心了。我很快活——这是我的声音。

《什么是佛法》,在这本书里,我初瞰佛法史诗般的广博气质。这本书本是张澄基居士的演讲词。他仿佛站立在泰山之巅,放眼望去,两千多年来的佛教发展过程如江河滚滚而来,目光宽广而清晰。关于宗教对人生的意义,他一开始便讲道:

“世界上以亿万计的人死去了,万千的家庭灭绝了,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唯有宗教是全人类的一个永恒的需要”。

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太新鲜太有气魄了。我长这么大,这二十多年来,只有政治书上讲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第三条“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时,才出现“宗教”两个字,而且还仅是掠过眼睑,丝毫引不起头脑的振动。而此时,我在张居士的指导下感受到了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对人类心理的重要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信仰是有信仰的人们的靠山。而当讲到佛法与其它宗教的七大不同时,我发现佛法是有趣而深邃的。它首先是一种哲学,唯心哲学;拥有宽阔的胸膛和宽容慈爱的心灵,强调“向内”寻找原因。我自认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缺乏耐心,容易急躁,而且我还倔强地认为,我臭臭的脾气是先天遗传,后天受家庭影响。从小到大,家里人就对我凶巴巴的,我到哪里去学耐心与理解?我还觉得我们的儿童真是可怜,他们就是在呵斥的氛围里长大的,家长的呵斥,老师的呵斥,售货员的呵斥,医生的呵斥……我充满怒气的眼光被墙壁反射回来,又打到我自己的身上。我想我就是这样有着糟糕性格的人,少有轻松与快乐。初学《什么是佛法》,我不禁反省自己,不好意思地发现自己的性格是这么的浅薄与不牢固,仿佛长在松土中,自己不努力生长,还烦大地为什么不紧抓住我的脚,让我禁受不住风吹雨打。当我意识到向“内”寻找原因和调心的重要时,我开始做深呼吸。慢慢吐出常年淤在心里的闷气,换进新鲜的空气,希望自己从里向外透着干净,像即将吐丝的蚕,晶莹美丽;像庄子语中自由快活的鱼儿。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学会一点向内寻找原因,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更美好。比如两个人撞到了一起,相互笑着道歉,这是多么和谐有趣的生活啊。

从这本薄薄的书里我收获很大。

在随后的《安祥集》一书中,我感受到安祥是一种人格魅力,是化痰清淤后才有可能达到的心灵境界,我希望自己能够很安祥。

在一行禅师的书中,我明白了一行师父讲明的要提起正念,安于当下,这是心里充实、心灵安祥的必要条件。

《询问佛法》是一本佛教美学书籍,它向我展示了佛教灿烂的艺术世界。从不同材质,神态各异的佛像上面,我体味着安祥之美。

《静坐入门》——在这本书和佛友的帮助指导下,我开始练习数吸与观心,走上了实践之路。而《金刚经说些什么》,南怀瑾老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言语吸引我开始接触佛经。

家里,我手捧佛书不舍得放下;屋外,我寻觅着佛教的艺术之美。周末,我离开清冷的家与喧闹的人群参观了华美壮观的雍和宫;新年里来到庄重的柏林寺历经禅七;五一节探访幽静的云居寺,绵延一千多年来凿刻的石经,体现出佛教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寄托与希望,证明了佛教的生命力。

现在的我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很愉快,生活得很好,不着急,不上火,就连脸上的疙瘩都少起了,这是学佛最浅处的获得。

随着学佛的深入,我希望自己能够领悟如何做人,深刻理解别人。我也希望我们的佛教能够发挥出它心理学上的教育作用,帮助人们摆脱苦闷与彷徨,回到现实中来,注重当下一念,时时打扫清理内心。有个故事讲:一个小伙子喊到“用垃圾换栗子喽”,这吆喝声招来了一群妇女扛着硕大的垃圾欢喜而来,满意而去,但终于有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挽了小小的一包垃圾,换了一丁点儿栗子,那原因就是她天天打扫房间,实在没有那么多的垃圾。年轻的小伙子很高兴,与这位勤劳的女子终成眷属。学佛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