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2000年度第二期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367—431,“求那跋摩”的意思是“功德铠”)是我国南朝时有名的译经师。刹帝利种姓。祖上历代为罽宾国主。跋摩的祖父名呵犁跋摩,因刚直而被迁,父亲僧伽阿难,酷信佛教,潜隐山泽,远离世事,专事修行。跋摩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深有远度,仁爱泛博,崇德务善”,可谓有菩萨心肠,常以仁义待人,乐善好施。

他母亲爱吃野味,在城里买不到时,就叫他上山打猎。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难言的痛苦:去吧,他不忍杀生;不去吧,又违背母命。为此他常常勉强上山,回来时手提猎物却含着眼泪。一次,母亲又叫他去打猎,这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老爱吃野味呢?它们生息在山林中,又不惹你;你是一条命,它亦是一条命,你为什么贪一时的口腹之欲要杀伤它们呢?爸爸因为不能和你相处,才避到深山去修道去了,难道你还不能接受教训吗?”母亲说:“你爸爸是怕来世报应,才远离我的。”跋摩说:“难道你也不顾我怕报应吗?”母亲说:“假使有什么服应,我替你代受好了,吃了饭快去吧。”

跋摩到厨房里去炒菜,不巧被沸油烫伤了手,痛得直叫。母亲忙奔到厨房,看见儿子的手被沸油烫得皮开肉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跋摩哭着说:“妈妈,你快救救我吧!你快代我减少一点痛苦吧!”母亲说:“儿啊,我很心疼你,可是我怎么能代替你呀!”跋摩说:“唉,今生的这点儿小事你都不能代替,那我为你打死了不少猎物,你来世怎么能代替我呀!”母亲被说得哑口无言,眼睛直楞楞地望着儿子。跋摩接着说:“妈妈,你想过没有,我到山上打猎,假使遇见了虎狼,被它们伤害了性命,你会怎么样?”母亲说:“我当然非常心痛,我会不愿意活的,我只有你一个儿子啊!”跋摩说:“妈妈,我打的山鸡、野兔,它们也有子女的呀,你不为他们悲痛吗?”一番话,把母亲说得口服心服,觉悟了。从此再不叫儿子去打猎。不久她信仰了佛教,开始茹素。

跋摩在二十岁时出家受戒,母亲没有阻止他。他特别聪明好学,记忆又好,数年后已深解九部,博览四含,诵经百余万言,通晓律品,深入禅要,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到三十岁的时候,罽宾国王逝世,没有后嗣。其时跋摩已名扬国中,群臣商议,跋摩乃是帝室后裔,又具贤德大才,理应请他还俗接位。于是,群臣结队前往恳求,跋摩苦苦推辞,要求在王族中另选,自己却乘隙逃隐到深山里去了。在那里,他过着“林棲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的生活。

数年后,他游历到南方一个小国名阇婆。在未到之前,阇婆国国王的母亲夜梦一位僧人乘飞舟入国。次日果闻跋摩来到王城。王母甚喜,敬以大礼,并受持五戒。王母劝国王:“儿啊,我和你宿世因缘,成为母子;现在我已受戒了,而你却不信佛教,只怕从此之后,来生不会再相遇了!”国王在母亲的劝说下,也就信了佛教。

不久,邻兵犯境。国王对跋摩说:“邻国前来侵略,若与战斗,杀伤必多;若不抵抗,国将危亡,不知如何是好?”跋摩说:“暴寇相攻,宜重兵守城,严密防范;你又是英武善战,可带领一队精兵出击,先挫其锐气,然后晓以仁义,说明邻邦应以和睦为重。注意要心怀慈悲,不可生恼害之意。彼必惭而退兵了。”王遵其言。旗鼓始交,邻兵果败,再战而入邻境。王晓明大义后班师回国,不幸在战斗中,被流矢伤了一足,回国后红肿。跋摩为国王以咒水洗濯伤口,敷上药物,隔宿肿退。

从此,国王益信佛教,普施国中贫民。一年以后,国王忽召集群臣说:“我已归依佛门,蒙师指引,已有所开悟,今天下太平,我想入山修道去了,你们可另择明主吧。”群臣拜伏苦苦劝道:“王若舍国而去,则臣民无依无靠。现天下虽然安宁,是国王威震四方,敌国不敢侵凌;若国王突然离位,敌军必然乘隙而来,国将危殆,务请吾王三思!”国王沉思多日,不忍离去,乃道:“你们要我留下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第一,凡我国内,须同信佛教;第二,凡我境内,不许残杀生灵;第三,凡我君臣,要尽量体恤民艰,将私财多多赈济贫民。”群臣听了,个个欢喜遵从。阇婆国的德风,立刻远扬八方,四邻诸国都受到感化,皆遣使前来修好。

这时,我国高僧慧观、慧聪等,已远闻跋摩之德名,于是面奏宋文帝,要求恭请跋摩来华弘法。宋文帝即亲笔修书致阇婆国王,备了厚礼,派使延请。国王不舍。跋摩以佛化宜广,见远国专程来请,于是说服了国王,随使前来汉地。

一路风顺,到了我国南海疆界。当时交通不便,山路难行。走了三个多月,来到一座高山前,但见峰岭奇绝,颇似天竺灵鹫,跋摩师遂称此山为灵鹫山。山上有寺,略停小憩。跋摩在殿北墙上,手笔作画,绘菩萨、罗汉诸像,神态自若,众僧钦仰不已!时已冬天,跋摩让专使先回都奏闻,自己与弟子则于明春再行。他在寺内觅一静室坐禅,有时一坐二、三日不出。方丈派沙弥去探望。只见大师跏趺坐于中央,旁边伏着一头狮子,满室开着青色莲花,香气悠悠飘出窗外。沙弥正在出神,忽见那狮子突然张开大口,沙弥一惊,那狮子与莲花迅即隐去了。沙弥回报方丈。方丈益尊大师。

来春,跋摩到了宋都建业(今南京),文帝甚是欢喜,亲率大臣及慧观、慧聪等出迎,慰问一路辛苦,恭请在城内祗垣寺驻锡。自此,经常召至宫中说法。一日,文帝对跋摩说:“弟子常欲持斋念佛,只是应酬事多,常被阻碍,不知大师有何教我?”跋摩说:“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陛下乃一国之主,持斋自非易事。帝王与百姓佛性虽同,而身份与职务有所不同。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帝王为万民之主,理应处处为万民着想,使百姓不受干扰。国主出一嘉言,则士女感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故国主宜多行善政,轻税赋,少劳役,减刑罚,以仁德服天下,使万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此为人主之圣道。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不杀,德亦众矣。这比陛下一人持斋、全一禽之命,其仁德之相较,何啻天壤,愿王三思!”文帝听了顿悟,抚几叹曰:“大师之教耀如日月,凡夫不明远理,只滞近教,以致时时拘泥、畏缩,今听了大师所言,真是大受启发了!”

跋摩在祗垣寺定期讲经说法。先是说的《法华经》,后又说《十地经》,王公以下僧俗四众,每到开讲之日,无不摩肩接踵而来,静心谛听。跋摩师还与慧观、慧聪等高僧,设立译场,从事译经。后有徐州刺史王仲德,曾请外国僧人翻译《杂心论》,译至“择品”因故中断,于是恭请跋摩师续译后品。大师欣然依允,完成了三十卷的翻译工作。

大师一直在宋弘道,寿六十五岁,无疾而终。文帝甚为伤痛,遂令僧众将其遗文译出。其文见《高僧传》卷三。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