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9年度第六期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

印 心

宗杲(1089-1163)俗姓奚,宁国(今属安徽)人。他17岁于东山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圆悟克勤任京师天宁寺住持,宗杲闻讯后,立即赶去参访。

圆悟克勤叫宗杲去择木寮执事。择木寮是专供朝廷大臣入寺参拜后留宿的殿堂,宗杲的职责就是每天陪同士大夫们交谈。

一天,圆悟克勤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该怎么领会?”未等宗杲开口,圆悟克勤又说:“不是,不是。”宗杲整天思索,毫无结果。

半年过去了,一天,圆悟克勤宴请超然居士赵令矜。宗杲照例是侍坐陪客,他还在想着那个话头,拿起筷子,却忘了吃饭。

圆悟克勤说:“这小子参的是黄杨木禅,缩手缩脚的。”

宗杲说:“师父这样说,就好象狗见了熟油铛(烙饼用的油锅)一样,要舔又舔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圆悟克勤说:“你比喻得很好,这个就是金刚圈,栗棘蓬。”

宗杲问:“听说师父当年问五祖法演‘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该怎么领会’,不知五祖法演怎样回答?”

圆悟克勤说:“我问此话后,师父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我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怎么办?’师父说:‘相随而去了。’”

宗杲一听,多日的疑团一下子被打破了,立即觉得心地透彻,浑身轻松,连声说:“我会了,我会了。”

圆悟克勤举了几则公案考问他,宗杲对答如流,毫无滞碍。圆悟克勤高兴地说:“好,悟了就好。”

圆悟克勤要宗杲分座接引学人。宗杲从此开始了他的授徒生涯,手上拿着一根竹篦子,棒喝交加,应机设教,加上他那凌厉的口才,妙语迭出,一时之间,名振京师。

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宗杲应丞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寺,世称“径山宗杲。”

一天, 圆悟克勤圆寂的消息传来,径山宗杲亲自写掉词祭祀先师。

当晚小参时,径山宗杲说:“当年有个僧人问长沙景岑:‘南泉普愿圆寂后到哪里去了?’长沙景岑答:‘东村作驴,西村作马。’僧人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长沙景岑答:‘要骑就骑,要下就下。’如果是我,就不这样回答。如果有僧人问:‘圆悟克勤先师圆寂后到哪里去了?’我就回答他:‘掉阿鼻地狱里去了。’如果问:‘什么意思?’我就答:‘饿了吃烊铜,渴了喝铁计。’如果问:‘可有人能解救他吗?’我就称:‘没人能救。’如果问:‘为什么不能解救?’我就答:‘本来就是这老头的日常茶饭。’”

南泉普愿圆寂后,长沙景岑的一番答话意谓不必执著于问人死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一切顺应自然。径山宗杲的一番话更表明在禅的悟境之中,一切本无差异,神与魔,无常与地狱都是一回事。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登基,特地赐予宗杲“大慧禅师”之号,故后世多称“大慧宋杲”。

一天, 大慧宋杲问一僧人:“道不用修行,但不能污染。那么,什么是不污染的道?”

僧人答:“我不敢说。”

大慧宋杲问:“为什么不敢说?”

僧人答:“恐怕污染了道。”

大慧宋杲高喊:“侍者,快把畚箕,扫帚来!”

僧人茫然不知所措,大慧宋杲便将他打了出去。

恐怕污染了道,就是执著于“怕”,这本身就是妄念,就是污染,故遭到大慧宋杲的斥喝棒打。

大慧宋杲对禅宗史作出的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看话禅”。

唐五代北宋时期是禅宗的黄金时期,在当时的禅僧看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契机开悟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明心见性的过程。禅师们的开悟历程是在深入实际而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体验深奥的哲理,其表现形式简单,语句明了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参禅者莫不为之倾倒。

到了两宋之际,这些禅师们的开悟方式在变成语言文字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成为后人生搬硬套的教条,玩弄文字游戏的素材。大慧宋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立看话禅的。

看话禅就是禅宗所谓的通过“看话头”而达到开悟的一种参学方式。这里的“看”是指内省式的参究,“话头”就是禅宗公案里禅师的一些答语作为参究的题目。大慧宋杲认为直接从公案上并不能看到祖师的真实面貌,应该提出公案中某些典型语句作为“话头”加以参究,其目的就是要“扫荡知解”,其结果是“如莲花开,如披云见月,到恁么时,自然打成一片”,达到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

大慧宋杲提倡参究的话头主要有:庭前柏树子、麻三斤、干屎橛、一口吸尽西江水、东山水上行等,尤其以“狗子无佛性”为根本话头,要求在“无”字上直观,内省,达到自悟。在大慧宋杲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无,绝对的无(既非有,也非通常的无)。“无”既超越一切,也包含一切,所以它是禅的终极,等同于真如佛性。对“狗子有无佛性”来说,回答“无”。这个“无”是超越有、无的“无”,处在“无”的境界上,就不会有种种区别对待。参透“无”字头,就是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达到平等的绝对无差别的精神境界。

看话禅,还要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疑”,“起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大慧宋杲要学人在“无”字中参究,生出疑团,“大死一番”,然后再“绝后复苏”。“疑”是大彻大悟的关键。“疑”的对象,包括整个宇宙人生,即现实世界的种种差别现象。以“疑”发端,全身心地参究一个“无”字,其结果,将获得大彻大悟,进入一种神秘的,不可言说的,却又是纵横自在,超越生死之“我”的境界。

看话禅将禅宗的实践又作了一次新的调整成为后世禅林开示参禅者的重要手段。后世禅僧,大多以看话禅为准则,展开禅的传承。看话禅实际上成为宋以后禅宗的主流,日本铃木大拙等人倡导的现代禅学,其中心思想也渊源于此。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