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9年度第四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

—一行禅师参访赵州祖庭时的开示

各位大众:

今天是1999年5月20日,距离我们西元二千年还有226天。

有一天师父叫我去,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因为我很尊敬我的师父,所以听说师父找我,我很兴奋。我匆匆忙忙地把门打开。因为我一点正念都没有,所以我走路的时候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并把门“嘭”的一声关上了。我的师父心里不赞同我的做法,就叫我,“小沙弥啊,你过来”。他深深地看进我的眼睛里,然后说,“我的孩子啊,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老师的话就好象正念的钟声,一下子把我敲醒了。当时我吓了一跳,我说:“糟糕,我进来时没有什么正念,下次我会做得更好”,于是我马上就给我的老师合掌,然后,我充满正念地慢慢地走到门边,把手放在门把上,然后轻轻地把门打开,走出门外,然后再把门带上。每一个动作我都是用正念来做的。自那以后,我知道了怎么关门,怎么开门。我的师父不需要教我两次,他只需教我一次我就懂了。以后在我57年做和尚的生涯里,我每一次开门、关门,都是这样充满正念地去做的。这种关门、开门的方法,不单单是培养我的正念,同时,它还散发着优美的气息。因为我们是自由的人,我们是自在解脱的人,所以我这样子关门、开门散发出来的就是很高尚的气息。

1966年,我到北美洲去呼吁越南停战,那时越南战争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在那边我遇到一位天主教神父,他叫托马斯·梅顿。因为我去北美呼吁停战的时候,已经做了很多次巡回演讲,所以到达那个寺院的时候,我的嗓子已经没有声音了,因此,那天的演讲只好取消了。我在那个寺院只能停留48个小时。当时那个寺院的方丈要我留下来吃午饭。我说,好,但是有一个条件,吃午饭时我是不讲话的,因为我们佛门里有一个规距,吃午饭是不讲话的。那个住持师父说,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两天我呆在庙里很愉快。走的时候,那个寺庙的住持(叫托马斯)给弟子作开示讲,当我看到一行禅师开门、关门的样子,我就知道他是一个真有修行的和尚。之后,有些居士把他那个开示打印出来,后来又翻印成了一本书。所以那个时候,有很多人知道我在德州开门关门的事。大约在五年前,德国有一位女居士到梅村来参访。她在梅村停留了大约3个星期。在梅村,她跟师父们一起作息,一起修行。她很高兴。她离开的那一天,我们问他,你在这里的3个礼拜,有什么感想啊?结果令我们很惊讶。她说,其实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修行,我来这里只是想看看一行禅师怎么开门、关门。因为我读过一本书,里面讲到禅师怎么开门、关门的方法。其实这位居士只想逗留几天而已,结果她看到禅师开门、关门的风范,很受感动,结果她就一住住了三个礼拜。在这三个礼拜当中,她很欢喜,因为她觉得她能接受梅村的修行方式。

也许你会问,我们这样子开门、关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采取这种开门、关门的方式是在培养我们的正念,培养我们的定力,让我们觉得我们是一个很自在的人。在梅村,有一个年轻的沙弥,只有17岁,他就是我今天的侍者,另还有一个更年轻的沙弥,只有15岁,他这次没有跟我们来中国。不过,虽说他们年轻,但是他们都能按照我说的去做,每一步路、每一个开门关门的动作都是充满正念的。我们还有一个年轻的沙弥,就是法源师,刚好跟北京法源寺同名。请他站起来。他是美国人。我对他很有信心。象他年纪这么轻,看他走路的时候,开门、关门的时候,都用正念在做,所以我就知道他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和尚。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一个问题,你们在想,师父啊,寺院里有那么多的事,如果都慢吞吞的,怎么做得完呢?在我们的佛教传统里面,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种修行。我们每天都要煮饭,不可能说我们每天把时间都放在煮饭上面,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我们出坡劳动的时间变成一个修行的时间。在梅村,我们也要扫地、煮饭、洗衣服,象有时梅村一下子来了五六百人,我们要照顾很多人,要做很多事。所以如果你在洗盘子、洗锅子的时候,你把这看成是修行,你会有很多的法喜。当你洗碗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刚出生时的幼佛,你在给幼佛洗澡。这样你会把它看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样,洗碗可以是一种很神圣的修行方法。如果你这样洗下去的活,你将会培养出一种很神圣的力量出来。圣人不是达赖喇嘛和天主教中的专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人。如果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有正念的活,我们就能散发出一种神圣的气息。这种神圣的气息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当我们身心百分之百专注的时候,身心合一的时候,这种力量就出来了。当你这样去洗碗的时候,你对将来、过去都没有什么执着,你就是活在当下,这时你就好象是用佛陀的手在洗碗,你的手就变成佛陀的手了。

正念帮助我们明了我们周遭和我们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实,培养正念很简单。就是过去有什么事情你不要想,未来有什么事情你也不要去想它,就是安住当下,当前有什么你就去做什么。正念是我们佛教修行的核心。如果说你在修行,却没有正念的活,那我看你这个修行可能不太正确。大家看看这个“念”字怎么写的,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就是现在,就是说把我们的心放在当下,把当下(今)放在心上,这就是念。当你的心已经迷失在过去或者未来以后,那就不是“念”了,而是“失念”。简单地说,一个好的修行人就是经常保持正念,一个差的修行人就是经常失念。在正念中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定,比如说我现在要喝这杯茶,如果说我有正念的话,那这正念当中一定有定,因为我只有专心我才会有正念。所以,定和正念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你有正念的话,那么由念就会生定,由定就会生慧。念、定、慧就是我们修行的成果。从正念里面,我们会产生定,由定里面,智慧就会产生出来。我们不需要苦修十年、二十年之后才会有智慧产生出来。我们只要修行三分钟,只要你有正念的话,就可以尝到智慧的滋味了。那么智慧究竟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在喝一杯茶,如果我们保持正念去喝的话,我们会突然感觉到,哎哟,我现在是在喝这杯茶,这就是智慧。我们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喝完了茶还不晓得自己在喝茶,因为他们在喝茶的时候是在用失念喝,而不是在用正念喝。所以,他在喝的时候,他的心没有放在茶上面,他的心放在过去或放在未来上面,至于说到念、定、慧,他全然是没有的。

我们吃早饭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念、定、慧吃出来呢?如果你一边吃早饭,一边在想吃完早饭后要去做什么,那你根本就是在浪费生命,你没有把心放在食物上面,你根本也就没有警觉到你盘子里的食物、你周围的师兄弟们。你知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说我们象个自由自在的人的话,那我们就不应该把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都带进来,因为被这些要做的事情绑住了,你就成了一个不自在的人。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盘子里的食物。第二件事情就是周围跟我们一起修行的师兄弟们。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环境,有这样的食物,有这样跟我们共修的人。这样做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单单是我们的身体需要得到养分,我们的精神也需要食粮。佛陀不是教我们禅悦为食吗?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我们仅仅是把豆腐、米饭吃到肚子里去,我们还要真正地把我们的法喜、禅悦也吃到肚子里面去,因为我们是修行人,我们需要法喜和禅悦来作为精神食粮,以滋润我们的修行。我们做比丘,比丘尼的,一定要有法喜,一定要有禅悦来滋润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修行既没有法喜又没有禅悦的话,那么很快,我们的菩提心就会退了。如果说,我们在洗盘子、洗碗、吃早饭的时候,心里没有喜乐,那我们不是在修行。

现在我要教你们怎样得到喜乐,在我们吃饭、洗锅子的时候怎样得到法喜。第一个方法就是离,我们讲离生死乐,离就是放下的意思,喜和乐就是在我们放下的时候产生出来的。这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只要专注一下,集中一下精神,觉照一下我们的吸气吐气,我们马上就有正念了。我先讲一个例子给你们听。现在,在我们法国巴黎,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市,里面的人有很多不快乐,只有在周末的早上,他们才有机会匆忙地开1个多小时的车到郊外,看到青山绿水,他们觉得自己很舒服,这个就是离。我们把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全部抛到脑后,这就是离的意思。我们住在“思念城”里,现在我们马上要离开这个城市,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感到喜乐,因为我们一旦离开这个思念城,马上就可以看看青山绿水,听到小鸟在唱歌,我们马上就可以投到大自然的怀抱里。这就是佛法所讲的离能生喜乐。我拜托你们下次洗碗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试试看,记住我讲的话,一行师父说洗碗的时候是可以获得许多喜乐的,不管是在洗我们自己的碗还是帮我们师兄弟洗碗,应该知道我们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个人做事,同时也是在为整个僧团做事,这是我们的福气,就好象在为佛陀洗碗一样。其实佛陀想说你不用帮我洗碗,你只要帮你的师兄弟洗一个碗,你等于帮我洗碗一样。当我们在为僧团做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有功德的,那这个功德不是到遥远的未来才能得到,其实你当下就能得到这个功德。你得到的功德是什么呢?就是刚才你在洗碗的时候,你觉得很快乐,你觉得很自在。这样,你不但对我们这个僧团有贡献,你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快乐。

也许你会觉得如果我们每件事都用正念去做的话,是不是会很慢呢?用正念做事也许会比普通做事还要再慢一点,这是我们自己安排的嘛。如果你跟主持商量好我们大家都用正念做事,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佛陀是一个很自在的人,我们要效法佛陀做一个自在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喝茶、做事的时候都很自在、很安祥的原因。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被过去、不被未来捆住,这样子我们就是很自在的人。在梅村,师父有时候会偷偷地跑到厨房检查一下,看看弟子到底在做什么。我会到他身后问,你在做什么呀?其实,我问这个问题是说,我的徒弟是当下在净土中,还是迷迷糊糊地失念了。如果是一个好弟子,他会回答说,师父,我在呼吸呢,我很快乐;或者只是看我一眼说,什么事都没做,或许只是笑一笑,什么也不说,那样我会很高兴,哎呀,我的弟子有修行。其实我这个问题就好象一个正念的钟声一样,我敲醒我的弟子。如果说我的学生知道自己失念了的话,那他会跟我合掌,说多谢师父提醒。这样知过能改也是一个好答案。最糟糕的答案就是我的弟子跟我说,师父,我在切 萝卜。其实,我们每个出家人都是离乡背井,把父母留在家里,自己来寺院修行,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实现我们救世的理想。如果我们在厨房里做事得不到快乐的话,那就是浪费了我们作为修行人的生命,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没有帮助。

在梅村,修行总的要求是要绵密,等于说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在修行,不仅打坐、跑香的时候,就是在种菜、洗菜乃至上厕所的时候,我们仍然要有正念。绵就是绵长,密就是密切。修行意味着我们没有空闲的时候。梅村的修行有两个特色:第一是绵密,我们修行、做事的时候,正念要时时提起,要绵密,第二是喜乐,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心里要充满欢喜,如果我们修行的时候,不觉得快乐,那这个修行方法可能有问题。解脱、自在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修行的最终成果。我们走路时,每一步都要朝向解脱自在,对未来、对过去我们都不要有什么期望,也不要为什么东西烦恼。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有正念。其实,你不用说你去哪儿,当下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当下就是你的目的地。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正念不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慢吞吞的,对于初学的人来说,让脚步慢下来,对他们培养正念是很有帮助的。在梅村,我们还有慢跑禅,当正念修行到一定程度,做事可以快一点。虽然快,但是一直保有正念。

第二个方法就是定生喜乐。我建议你们,有时间拿个香蕉或是桔子,走到树下,坐“香蕉禅”或“桔子禅”,慢慢地吃,有正念地吃。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修行方法。我告诉你,你如果想把这个香蕉禅修好的话,最少得二十分钟。在你还没吃香蕉、桔子之前,你可以向它们合掌,因为它们也是有佛性的。把它们放在你的左掌上,仔细地观察它们,一直到它们变得活生生起来。为了让这个桔子活起来,你自己首先得活起来,先要身心合一。你看着桔子,直到你身心合一的时候,这个桔子就变得真切了。你一边观察呼吸,一面观察桔子,这样你会觉得桔子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你不要认为这个香蕉、桔子是很寻常的东西,其实它们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奇迹。如果你用正念来观察这个桔子的话,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看到圣洁的花、天上的云以及雨。是雨水滋润桔子,然后小桔子才慢慢地长大。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生命奇迹的一部分。如果说这两个奇迹能够相应的话,那是很奇妙的。当桔子活起来之后,你就慢慢地把皮剥掉,剥的时候你要具足正念。你会闻到桔子散发出来的香味。你要知道,这个桔子也是法身之一。你不要以为法身在遥远的他方。不要去找法身。法身就在你身上,就在很寻常的事物身上。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因为我曾在很寻常的事物身上找到了法身,比如桔子。然后,你把一瓣桔子剥下来,放到嘴里,用舌头和上腭把汁挤出来。你会感到桔子汁是多么甜。如果你用正念在吃它的话,你会感激地说,这实在是生活中一个美妙的奇迹。我们要用很自在的心去享用它,我们的心里不能有什么烦恼和负担以及痛苦。佛就是这样吃桔子的。有一次,我们举行一个禅修活动,有2500个美国人前来参加。我们让他们坐在一处长满青草的山坡上,这时梅村的一个师父教他们坐“桔子禅”。你想想看,2500个美国人就这样坐在山坡上静静地吃桔子。大家都很高兴。这样的修行,威力很大,因为大家都充满了喜悦。

行禅的技巧就是我们不要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当下就到了。请你们记住一点。我们每个人寻求佛陀也好,涅槃也好,净土也好,我们当下就能找到。我们走路的时候,如果我们有正念的话,那我们就好象是每一步走在净土上,甚至会感觉到佛陀正牵着我们的手在走。这就是佛教所讲的顿悟。十五六岁的小沙弥都可以顿悟,只要他充满正念。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每走一步路,心里慢慢跟自己说,我已经到了,我已经到了。到哪里呢,我已经到净土中了,我已经到佛土中了,我已经在当下了。一个不自在的人是不可能这样走的。要这样走,必须放下过去和未来,心里没有什么烦恼,必须全神贯注,身心百分之百地在当下,这样我们走出来的路才会有这种自在的力量。然后呼出一口气,再走一步,对自已说,我已经到家了,我们真的到家了。我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自性佛。你知道吗,在这个家里,诸佛菩萨也在那里,我们历代的祖先也都在那里。我们在娑婆世界里,生生世世已经走了好久了。我们不要再走了,马上回来!

大家坐好,我现在要示范给你们看看怎么行禅。我把我的脚借给你们,你们跟我一起走。我走一步路的时候跟我吸一口气,我再走一步路的时候你们跟着再吐一口气。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全身心地专注,然后对自己讲,已经到了(吸气),到家了(吐气)。每步路都象这样走下去,这会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我们会觉得满有定力的。这是慢步禅,可以在家走。如果在外边象这样地慢慢走,人家会以为我们疯了。如果是在外边,在公园走的时候,你可以三步吸一口气,然后说到了、到了、到了,然后吐气说,我到家了,我到家了,我很自在。我现在再走一遍,你们跟我一起走。如果你们走得很轻松,很自在,那就对了。

我们佛教里不是讲止观吗?止就是停止的意思,走的时候,不要想到我要走到哪里去,我的目的就是走在当下,当下就要到家。我们世间的人,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走路走得那么快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晓得我们此时此刻就能找到幸福。我们修行的人,不管你在做什么,一定要安住在当下。如果心里停不下来的话,我们又怎么能进行观呢?所以说止、观是一体的。我们要观,我们的心就一定要止,要停止追逐,停止向未来追逐。观音菩萨一定是先停下来,才能观;能观,他才能自在。如果我们一直念观音菩萨,而心里却没有跟他一起修,这样念是没有用的。我可以向你保证,照我说的修行方法去做,几个月以后,你身上就能散发出一种自然解脱的气息。外面的人来到禅室看到你这个样子,就会对你产生信心。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只是养饱肚子,还要寻求精神食粮。这个精神食粮是什么呢,就是喜乐,从离中产生出来的喜乐;还有从定中产生出来的喜乐。我们讲四禅天,你今天就能得到初禅的果。初禅就是离中喜乐,还有定中喜乐。今天,我要你们每个人都证到初禅。不管是在洗碗,还是在走路,你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把自己投入进去,这样你的喜乐才会产生出来。在此时,在此地,我们就在净土当中,因为除了此时此地,你到哪里去找净土呢?就在此时此地,我有定力,我很自在。

我们可以唱《我们已经到家了》这首歌。歌词中的“不动”就是如如不动,不被过去或未来拉着走。我们唱到不动的时候,要真的象一座山一样,别人怎么推,你都坚韧不拔。就好象你以前的习气,它想要把你拉到别的地方去,你让它拉不动。因为你不动,你自在了,所以你可以把你脚下的土地变成净土。净土是超越时空的。你不需要向外驰逐。净土就在你心里。我们今天的开示就讲这些。一会儿大家一起修习行禅,我们要用大家的力量把柏林寺当下变成净土。如果你现在在这儿做不到,那你到哪里也都不会做到。

我到家了,已到家了,我到家了,已到家了。

此时,在此地,在此时,在此地,

我不动,我自在,我不动,我自在。

在净土,我安住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