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9年度第三期四十岁的菩提
 

四十岁的菩提

继印

多少年来,我在精神的乐园里,特别喜欢坐禅,参究玄机,寻觅菩提。在淡泊身心宁静致远时,有着一股感悟人生,洞明真谛之微妙。

当茫茫人海,时光迁流地迈入二十世纪末这种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以不同的心态弹奏着自已生命的乐章。四十岁为人生旅途中的黄金季节,有人说,四十岁的男人属于生命和历史的胶合剂。社会、家庭、传统、现代都以四十岁继承着、综合着、开启着,故四十岁亦具有最大的热能转换系数和最强的啮合力及最大的扭矩度......然而又偏偏是四十岁,却要接受着裂变性的生命体验,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世纪之交,他充当的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于是,一颗已不年轻的心一天比一天沉重,但此沉重来源于自身的多维矛盾体:既要戴着传统的草帽,又想扎上现代的发结,无法丢掉传统,又渴望接受现代的矛盾;被多维的信息激发的丰富情感与牢固得近乎落后的理性之间的矛盾;渴望精神家园的建立又必须奔命于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创造的矛盾。正是这些多维的矛盾,使得人的处境尴尬而无奈。但是,除了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心灵的呢?

我长久地思索探寻着。

总觉得也许生活永远是不尽人意的,只是欲望仍然强烈,或许美梦频频,醒来却是更多的空白;或许是早早的菩提了,而后更多的是烦恼?我想起了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她一生则是以菩提为烦恼,最终只好焚稿了断痴情。她对待爱情生活,就象几何中的“求证”那样,“你证我证”,“心证意证”,证明贾宝玉爱不爱她。证明那些得得失失,成成败败,幸与不 幸。到头来这也是矛盾,那也为矛盾的纠缠,给自已的心灵制造了桎梏,让“自我”束缚了“真我”,“小我”事业缚了“大我”。记得佛门公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尼姑去请教赵州从稔,问“祖师密密意”是什么(即是问禅悟的要害是什么?)赵州不回答,只是伸出手来,往尼姑的身上捏了一下,尼姑大吃一惊,说:“哎呀,你还有这个?”“这个”是什么?大概是她以为赵州在对她性骚扰吧!这种潜意识的反应,本质就是“自我”作怪。后来赵州才说:“是你还有‘这个’”这位尼姑当下明白过来,“这个”便是妨碍她禅悟的要害。东坡居士一次在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的人淋得十分狼狈,他却不理会地吟啸而行。不久雨过天晴,太阳出来照在山野上,此时他写道:“峭料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便是人在明白了所处境况之后的那种平静而洒脱的喜悦,或者是在经历了风雨的洗涤之后心灵获得自由的由衷表露。

佛教与人生,苏东坡正是把思想求索放在人与宇宙的关系上,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思索,抛掉“自我”现象,使得视野和胸襟豁然博大开朗,也就获得了一份心灵的坦然.什么是菩提?烦恼即是菩提,也许人是经过由痛苦才能接近真理和自由的阶段,也许一个人的心态能调整过来,根本观念发生了变化,他那洞开了的视野不仅会照亮了过去,发现以往的盲区,新的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哪怕是面对着一个原本是残缺了的世界,倘若能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既介入又超然平静的反观的话,也许心灵便可以从桎 梏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在吧!

当然,任何一种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当我以四十岁的人生经历,以毕生的勇气和代价寻求生命的发现时,我终于领悟,灵魂,早已在理性与欲念的挣扎中,在释化痛苦的过程里,在不可重复的瞬间获得了永恒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引导我走出了精神的迷惘,它该是我四十岁的菩提了。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