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1998年度第六期编者小语
 

编者小语

记得《禅》刊97年第6期有篇文章叫做《走出困境》,该文从实地考察入手,对中国佛教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同题及其出路提出了一些看法,应该说这还不是最终答案。最近编者有幸参加了柏林寺中兴十周年庆典活动。回顾十年来净慧法师及柏林寺常住大众为重振祖庭所作出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心中油然生出许多感慨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中国 佛教何去何从”问题上,柏林寺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答卷?

粗略地说,柏林寺的中兴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提倡生活禅。这一修行理念,应该说是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它把佛教的现代化与化现代,出世与入世、自利与利他、觉悟与奉献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从而还原了佛教本有的勃勃生机。

2、注重僧团形象塑造。长期以来,佛教僧团给人的印象是“老弱病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净慧法师特别注意吸收和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心、身体健康的年轻出家人。在接纳出家人方面,净慧法师有他自己严格的标准,宁缺勿滥。他认为,出家人在威仪、戒行、信仰、道风、学识等等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因为他代表的是整个佛教的形象。

3、提倡“学修并重”、“学院丛林一体化”。佛教要振兴,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健康的僧团,必须具备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和世界的文化品格。为了把柏林寺建成这样一种风格的道场,河北佛协先后在柏林寺设立了河北禅学研究所,河北佛学院等等机构。这些做法对提高僧团素质、加强对外友好文化交流,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发挥古道场优势,注重真修实证。为了继承和发扬赵州禅风,净慧法师特别强调“要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他规定寺院全体出家众除正常的早晚课诵、二时斋供外,还必须坚持每天坐六支香,定时参加听讲,出坡等,以增长道心。柏林寺现在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修行特色。

5、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回报大众、回报社会。这是柏林寺乃至整个河北佛教事业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佛教事业必须立足于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服务。否则,佛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柏林寺的中兴和河北佛教事业的发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6、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夏令营这种弘法形式,充满了生机和智慧,特别适合年轻人。它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净慧法师常讲,柏林寺是一块试验田。法师的着眼点是非常高远的。其试验结果对佛教的未来影响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