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刊主页 / 1997年度第六期 / 《碧岩录》讲座(7) |
《碧岩录》讲座(7) 元音老人 |
(接上期) 飞骑将军入虏庭,再得完全能几个? 飞骑将军,是指汉武帝时代的“飞将军李广”。李广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尤精骑射。有一 次,他带着人马巡逻,巡至山麓,遥望有一只猛虎在草丛中蹲着。他急忙张弓搭箭,向老虎 射去。他有百步穿杨的绝技,箭不虚发,当然射中。谁知走近草丛,仔细一瞧,并不是虎, 而是一块大石头。箭透石中,羽露石外,用手拔箭,竟拔不出来。李广颇觉奇怪,再射这块 石头,一点也射不进去了。心力不可思议,就象鸠摩罗什举鼎一样。鸠摩罗什小的时候,跟 他母亲去寺里拜佛,看见一个大铁鼎,他过去一举就举起来了。举过后,他觉得奇怪,心想 :我小小年纪,怎么能举起这么重的铁鼎呢?再举,就举不动了。心一起分别,力量就不足 了。若没有这分别心,神通就发现了,举鼎射石,都不在话下,嗖!一箭就能射进石头里去 。 虏庭,是指匈奴的地盘。入虏庭,就是深入到匈奴的占领区。有一次,李广奉命出雁门关抵 抗匈奴。匈奴的首领单于,设计层层埋伏,李广寡不敌众,竟被生擒活捉。李广装伤重而死 ,他们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之间的网兜里。李广偷眼看见旁边有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就 突然腾身跳上那马,将匈奴兵推落马下,并夺了他的弓箭,快马加鞭,向南回奔。匈奴追赶 ,李广箭不虚发,射退追骑,竟然脱身逃回。能有几个武将有这等死里逃生的本领啊?所以说 :“再得完全能几个?” “飞骑将军入虏庭,再得完全能几个?”是比喻德山禅师,不甘法落败,再回去相见,仗着 手眼灵活,讨得了便宜。就象飞将军李广死里逃生一样。 急走过,不放过,孤峰顶上草里坐。咄! 急走过,是说德山禅师讨了便宜之后,著草鞋便行,急急地下山去了。不放过,是说沩山禅 师不放过他,缓缓地到晚上才评论他:“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说他以后会“孤峰顶上草里坐”。为什么说“草里坐”呢?这叫“落草为人”,开堂说法、 接引大众,弘法利生,就是落草。本来任何事情都没有,你还要“早上堂,晚入室”啊。早 上上堂,是对大人普讲,普遍性的开示;晚上入室,因每个人的情况都有不同,晚上个别引 导。晚入室又叫“请益”,去请师父开示,可使自己进步。接引大众总要讲话,这样讲、那 样讲,说来说去都是白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真实意义不在言处,真实的佛性是无话可 说、意想不到的。指东划西地说啊、说啊,岂不就是“落草”么! 咄!本来海清河晏、世界清平,你在那里指东划西,说三道四干什么! 雪窦禅师所写的颂就讲到这里,下面是圆悟 勤禅师对该颂的评唱: 雪窦颂一百则公案,一则则焚香拈出,所以大行于世。 雪窦禅师为《颂古百则》写颂,把紧要的地方,把公案的隐晦处,呕心沥血,剖析出来。用 自己的心得,引导大众,所以说“一则则焚香拈出”。就象供养佛一样,供养大众。因此大 行于世,广为流传。那时《颂古百则》风靡禅林,禅宗学子纷纷学习、研究。但宋神宗却不 许入藏,不允许把《颂古百则》收进大藏经。他以为“五帝三皇是何物”(见前则公案“日 面佛月面佛”)这句话“讽国”,讽刺国家,不把国家的皇帝放在眼里。他不是修行人,太自私了。但他却挡不住《颂古百则》大行于世。 他更会文章,透得公案,盘礴得熟,方可下笔。何故如此?龙蛇易辨,衲子难瞒。 雪窦重显禅师不但文化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极好,而且见 地透彻、透得过公案。能够左盘右 旋、左绕右弯,用画龙点睛之笔,将不落语言、不犯思维之处,和盘托出。他自己反复推敲 ,到非常熟练的时候,才下笔写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龙蛇易辩,衲子难瞒”哪。龙, 比喻开悟的人;蛇,比喻未悟的人。开悟不开悟倒容易辨,但要写颂,必用语言文字,而佛性却是不落语言、非关文字的。用“有言”烘托出“无言”,谈何容易!弄得不好,自己也落进去了,怎么能瞒得过开悟了的明眼衲僧呢?就象舞动太阿宝剑一样,不但要舞得圆团灵妙 ,还要绝不伤锋犯手才行。 雪窦参透这公案,于节角聱讹处,著三句语,撮来颂出。雪上加霜,几乎险堕。 雪窦禅师参透了“德山挟复问答”,在这公案的转折处,著了三句语。节角聱讹处,就是公案 里错综复杂的转折处。三句语,就是两句“勘破了也”,一句“雪上加霜”。撮来颂出, 就是三句语连起来,一气成颂:“一勘破,二勘破,雪上加霜曾险堕。” 只如德山似什么?一似李广天性善射,天子封为飞骑将军。深入虏庭,被单于生获。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遂诈死,睨其傍有一胡儿骑善马,广腾身上马,推堕胡儿, 夺其弓矢,鞭马南驰,弯弓射退追骑,以故得脱。这汉有这般手段,死中得活。雪窦引在颂 中,用比德山再入相同,依旧被他跳得出去。看他古人,见到、说到、行到、用到,不妨英 灵。有杀人不眨眼的手脚,方可立地成佛;有立地成佛的人,自然杀人不眨眼。方有自由自 在分。 杀人不眨眼,就是要杀死诸位的妄情,杀死诸位的意识卜度,杀死诸位的取舍之心。把这些 杀尽,妄心死透,再活转来,就救了你的法身慧命。当年云门禅师参访睦州禅师,睦州一见 他来,就把门关上。云门在外面敲门,睦州问:“作什么?”云门说:“已事未明,乞师指 示。”睦州开门一见,便又立即关上。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第三天,云门等他刚一开门,就 跳了进去。睦州还是不放过云门,一把揪住:“快说!快说!”云门拟议(拟议就是考虑考虑 怎么说),睦州一下子把他推出去,砰地一声关上了门,挤伤了云门一只脚。云门痛极了, 一时妄念顿空,竟于此时豁然大悟。这杀人不眨眼的手段就如此厉害。现在的人,说他说得 重一点,他就不满意了,怎能与道相应呢?若也能象古人那样诚心诚意地用功,今生成道有 什么难处?我们若是真肯用功,吃得菜根香、穿得布衣暖就行了,不必欲望太高。若忙忙碌 碌,向外求取,死期到来,什么也带不走,那就叫“弄精魂”,是造生死之业啊。奉劝诸位 ,自己本来是佛,时时观照,不要著相,心、境都不可得,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才能逍遥 自在--“方有自由自在分”。 如今的人啊(宋朝时),你问到他,开头还有点衲僧气概,象是个开悟的人。再往下接着问, 逼得稍稍一紧(轻轻拶着),就腰一段、股一截,七零八碎,不成人样了。宋朝的时候尚有这 样的人,现在如何呢?这叫做“虾蟆禅,只跳得一跳。”所以古人说:“相续也大难。”能够 不被语言卡住,就象象水上葫芦,按着便转,并且恰如其分,这就叫“相续”。能够如此, 谈何容易!现在举一则古人的案要,看看古人如何相续: 梁山缘观禅师座下,有个园头,是管菜园子的,种菜供大家吃。他是个开悟的人。有一天, 有个僧人去挑逗他,要他露个消息。说他:“你怎么不去问堂头和尚?问一、两则话,结结 缘嘛。”园头说:“除非我不去问,我要去问,须教堂头和尚下禅床立地在!”第二天,梁 山禅师上堂,园头站出来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就是说,妄念纷飞,不可收拾的时候, 怎么对付?梁山说:“识得不为冤。”意思是,你既已知道妄念纷飞,不必睬它,任它自生 自灭,不跟它跑。跟它跑是流浪,压制它是“搬石头压草”,都不行。跟它跑、压制它,都 是用的冤枉功夫,认识清楚,不跟它跑,就不冤枉了。园头说:“识得后如何?”认识清楚 了,怎么处理这妄念啊?梁山说:“贬向无生国里!”本来无生,有就是没有,不睬它就是了 ,久久妄念自然不起,这就是贬向无生国里。园头说:“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么?”意思是, 妄念不起就是安身立命处吗?这样就究竟了吗?梁山说:“死水不藏龙。”意思是,死住于念 头不起的境界,是走了错路。死定就象一潭死水那样,不藏龙--没有什么用处。园头说: “如何是活水里龙?”梁山说:“兴波不作浪。”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兴波”。但毫无 挂碍,一点也不往心里挂,做了就等于没有做,这就是“不作浪”。园头接着说:“忽然倾 湫倒岳时如何?”倾湫倒岳,把山岳都冲倒了,好大的波浪啊!就是说忽然大发脾气,怎么样 啊?梁山果然从法座上走下来,一把抓住园头,说:“ 阇黎!莫教湿著老僧袈裟角。”发脾气 只是“菩萨心肠罗刹面”,吓吓对方,教育他人而已,毫无嗔怒之心。看似倾湫倒岳之势,还 不曾弄湿袈裟角呢!看他古人一问一答,相续得恰如其分,如箭锋相拄。若非见地透彻,焉 能如是? “急走过”--德山喝,便出去,一似李广被捉后设计,一箭射杀一个番将,得出虏庭相似 。雪窦颂到此,大有功夫。德山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道得便宜。殊不知,这老汉依旧不 放他出头在。雪窦道:“不放过”。沩山至晚间问首座:“适来新到在什么处?”首座云: “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沩山云:“此子他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 在。”几曾是放过来?不妨奇特!到这里,雪窦为什么道“孤峰顶上草里坐”?又下一喝,且 道落在什么处?更参三十年! “咄!”就是雪窦禅师在颂后的一喝,这一喝落在什么处啊?圆悟勤禅师评唱完毕,我也该讲 完这则公案了。圆悟勤禅师不是真的让你再去参三十年,参一参“咄!”落在何处。这是一 句激励的话,激励你要见当下便见,不要拖泥带水。诸位还见么?(震威一喝)参!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