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1997年度第一期生命是一种奇迹
 

生命是一种奇迹

〔法国〕一行禅师 沉默 译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僧人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越南,每个乡村的寺院里都有一口大钟,象欧美各地的教堂一样。无论何时,只要钟声响起,所有的乡民都会停下手头儿的活计,静伫片刻,注意他们的呼吸。在梅村--我在法国居住的地方,也是同样的情形。每次听到钟声的瞬间,我们就感到我们的心回到了自身,并愉快地体味着自己的呼吸。吸的时候,我们悄声自语:“听呵,听呵……”呼的时候,我们念言:“这美妙的钟声把我带回了我真正的家园。”
我们真正的家只在当下,能活在当下是一种奇迹。奇迹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此刻漫行于绿茵茵的原野上,欣赏眼前可见的一切宁静与美。宁静无处不在,它包围着我们,浸润着我们,它在外面的世界里,在大自然中,也在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里。一旦我们学会品味宁静,我们的生命就将得到疗救和改造。这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们只要能找到使我们的身心回归当下的方法,就能感受到一切清新和生气勃勃的美妙事物。

去年在纽约乘坐出租车时,我注意到司机的情绪很低落。他没有活在当下,他的心中没有宁静、没有愉悦,没有意识到当他开车时,他在活着这一事实--这一点,从他开车的方式当中体现出来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忙得团团转,但从未全神贯注于手头儿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缺乏宁静的心境:我们的身体在这儿,可我们的心却在别处--迷失在过去或未来中,被烦恼、沮丧、希望以及梦想所占据。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活着,我们象个幽灵。倘若此时我们可爱的孩子跑过来朝我们微笑,我们可能完全视若无睹,而他会失望地从我们身边走开。多么遗憾啊……
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加缪描写了一个几天后将被处以死刑的人。他独自坐在单身牢房里,顺着日光,他注意到一小方蓝天。突然间,他感到与生命、与当下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他发誓要放下一切,专注地度过剩下的几天,享受每一刹那。后来的几天他确实这样做了。死刑执行前三个小时,牢房里来了一位牧师,来接受囚犯的忏悔,为他举行临终仪式。但这位囚犯只想一个人呆着。他想尽各种办法,才把那个牧师支走。牧师走后,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牧师是个活死人”。他看到,想要拯救他的那个人,比他,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更象死人。
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活着,但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因为我们没能感受到当下的生命。如加缪所言,我们象活死人,在这里我很愿意提供给大家几种简单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能使我们身心合一,体验到当下的生命。第一种方法是注意呼吸,我们人类做此种练习已有三千多年了。当我们吸气时,我们知道我们在吸;呼气时,我们知道我们在呼。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周围和内在许多快乐的因素,我们真正能够享受体察呼吸和我们在活着这一事实的乐趣。

我们只有在当下中才能发现生命。我认为我们应当设一个节日来庆祝这一事实。我们有为各种各样重要事件而设的节日:圣诞节、新年、母亲节、父亲节,甚至“地球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选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我们在这一天中能整日愉快地活在当下呢?我想宣布今天为“今日节”,这个节日专门用于亲近大地、天空、树木,以及品味存在于当下中的宁静 。

十年前,我在我的茅舍外种了三株美丽的喜马拉雅雪杉。现在,每当我从其中的一棵身边走过时,我都要向它鞠躬,用我的脸颊蹭它的树皮,拥抱它。当我注意着自己的呼吸时,我仰望着它的枝干和美丽的叶子,拥抱树,使我获得了许多宁静和支持。抚摸树,你和树都感到巨大的快乐。树是优美的,结实的,令人神清气爽的。你想拥抱一棵树,它永不会拒绝。树是可信赖的,我甚至曾教过我的学生做拥抱树的练习。

在梅村,我们有一棵美丽的菩提树。每年夏天它给成百上千的人提供清凉与欢乐。几年前,在一场暴风雨中,它的枝桠都折断了,整棵树几乎死掉。当我看到暴风雨后的菩提树时,我差点儿哭出来。我渴望抚摸它,但这抚摸并未给我带来多少欢乐。看到这棵树饱受蹂躏,我决意设法帮助它。幸运的是,我们的朋友斯科特·迈耶尔是个园艺家,他精心地照料它,现在它甚至要比从前更茁壮、更美丽。如果没有这棵树,梅村就将不再是梅村了。任何时候只要可能,我都要抚摸它的皮,并且深深地体会它的存在。

以触摸树的同样方式,我们可以带着感情去触摸自己或他人。我们有时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头中,可没有敲着钉子,却砸到了头指头,我们立刻放下锤子去照拂伤指,实施急救,对它给予同情与关注,千方百计地医治它。为了使伤口尽快痊愈,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大夫或护士来帮忙,但是我们也需要同情和快乐。每逢我们痛苦时,带着感情去体验它,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即使这痛苦是在我们体内--在心、肝、肺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去体验它。

我们的右手触摸过左手不知有多少次了,但肯定不是有意识的。让我们一起来试验一下:呼吸三次,然后有意识地用你的右手去摸左手。你注意到了吗,当你的左手感受到安慰和爱意时,你的右手同样也感受到了。这种练习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不是单单为了一方。当我们看到某人正处于痛苦之中时,如果我们带着同情去抚慰她,她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安慰与爱,而我们同样也获得了安慰与爱。当我们自己处于痛苦中时,我们也同样可以这样做。这种方式的抚摸,可使每个人都受益。

最好的触摸方式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你们知道,下意识的触摸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早上洗脸时,你可能触到你的眼睛,但你没有意识到你正在触摸它们,你也许在思考着其它事情。但如果你专注地洗脸的话,意识到你有眼睛能看东西、你的洗脸水来自远方的源泉,洗脸对于你就有了更深的含义。当你触摸到眼睛时,你可以对自己说:“吸--我注意到我的眼睛了;呼--我对我的眼睛微笑……”。

我们的眼睛可以使人振作,使人恢复生机,获得宁静。我们在错误的东西上,倾注了那么多的注意力,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精彩的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呢?我们极少抽出时间来关注我们的眼睛。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用手去摸眼睛,就会注意到我们的眼睛是无价的珍宝,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之一。那些丧失视力的人觉得,如果他们象我们一样看得见,那他就已经在天堂里了。而我们只需张开眼睛,就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事物:蓝天,优美的山峦,树木、云朵、河流、孩童,蝴蝶……仅仅坐在这里欣赏这些色彩和形状,我们就能感到极大的愉快。 “看”,是一个奇迹,是我们感到愉快的条件之一。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天堂里。当我们练习吸气、注意到我们的眼睛时,呼气、对我们的眼睛微笑时,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宁静和愉悦。

心脏的练习是一样的。“吸气,我注意到我的心脏了;呼气,我对我的心脏微笑”。这样练习几次以后,我们就会意识到,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心脏多年来一直日夜不停地辛苦工作。它每天不间断地吐纳数千加仑的血液--甚至当我们睡觉时,它还继续工作着,为我们带来舒适与宁静。我们的心脏是宁静和愉快的要素之一,但是我们却不去体味或欣赏它。我们只注意那些使我们痛苦的事物,而且因而为这一点,我们的心脏承受着来自我们的种种焦虑情绪,各种强烈感情以及饮食方面的压力。上述情形侵蚀了我们的宁静和欢愉。当我们练习吸气、注意心脏,呼气、对心脏微笑时,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我们如此清晰地看见了我们的心脏。当我们对心脏微笑时,我们就是在有意识地对它进行按摩。如果我们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喝什么,不该喝什么,以及应当避免哪些焦虑和失望情绪,我们就可以使心脏保持健康。

对体内其它器官,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练习。例如肝脏:“吸气--,我知道为了维持我的良好状态,我的肝脏一直在努力工作;呼气--,我发誓不喝太多的酒,以免损害肝脏。” 这叫做“爱的冥想”。我们的眼睛是我们,心脏是我们,肝脏也是我们。如果我们不能爱自 己的心脏、肝脏,又怎么可能爱其他人呢?练习爱,首先要练习直接面向我们自身:照料我 们的身体,照料我们的心脏、肝脏,带着爱与同情来感知我们自身。

当我们牙疼时,我们知道牙不疼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吸气--我注意到我的牙不疼;呼气,我牙不疼,我对此微笑。”我们可以用意念来感知我们牙不疼的状态,甚至可以用手。当我们得了气喘病,几乎不能喘气时,或哪怕仅仅是鼻塞,我们就会意识到,能自由呼吸是一件 多么美妙的事情。

每天我们接触不该接触的事物。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学着练习去感受我们体内和周围的健康事物的原因。当我们与我们的眼睛、心脏 、肝脏、呼吸、健康的牙齿接触并享受它们的时候,我们会明白获得宁静及愉悦的种种条件本已存在。当我们专注地行走并用脚去感知泥土时,当我们与朋友们喝茶、品味着茶香与友 情时,我们便得到了宁静,而且我们还可以将这份宁静带给社会。我们过去受苦受难越多,现在就可能越健康。因为我们可以学习将烦恼转变成对友人和社会有益的洞察力及智慧。

我们不必为进入天国而死。实际上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充分地活。当我们吸气、呼气、拥抱一棵美丽的树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天国里。当我们有意识地呼吸时,关注我们的眼睛、 心脏、肝脏和无病痛的牙齿时,我们立刻就被带入了天堂。宁静就在眼前,我们只需要去感知它。当我们真实地活着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树是天国的一部分,我们也是。整个宇宙 都在极力向我们揭示这一事实,但我们却是那么麻木不仁,甚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砍伐树木。如果我们想步入人间天堂,只需要有意识地行走和呼吸就够了。当我们感受到宁静的 时候,一切事物都变得真实起来。我们成为自己,完全地活在当下。树、我们的孩子,以及所有其它一切事物,都带着它们全部的光辉,展现在我们面前。

“奇迹是在大地上行走,”这个宣言是临济禅师说的。奇迹不是在稀薄的空气中或水面上行 走,而是行走于大地上。

大地是美丽的。我们也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全神贯注地行走,以我们的每一个步履去感知大地,我们胜妙的母亲。我们不必祝福朋友“愿宁静与你同在”--宁静已与他们同在。我们只 需帮助他们培养起能够每时每刻感知宁静的习惯就够了。

(本文译自“Touching Peace”/ By Thich Nhat Hanh,Parallax Press,Berkeley,California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准印证号:JL01-0173
《禅》网络版/电子版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