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刊主页 / 1996年度第三期 / 禅与生活体验 |
禅与生活体验 杨玉昌 |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大概都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而这些生活体验虽然在发生时是短暂的,但它给人的感觉却使人经久难忘。 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秋天的下午,阳光灿烂,我一个人在操场上练习投篮,我个子不高,从小就很少打篮球,而不久体育课要测验投篮,我很担心自己会不及格。果然,尽管我极力瞄准投篮,可就是投不中,每次不是偏了就是砸在篮网架上,但我仍坚持练习着,并且逐渐从精神上放松了下来,终于投进了一个。我也没想什么,把球捡回来就接着投,又进了。我开始投第三个......这时候一种我几乎不敢相信的情形发生了:我接连投,每次都投中了。我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境界,我不再是那个想投中的“我”,篮筐也不再是那个我想投中的“它”。我们不再是两个对立面,而成了一体。篮球从我手里投出去,然后从篮筐里落下去,这一运动是自然而然的。我不用去想,甚至不用瞄准,只管投就是了。球怎么能不进呢?无论投多少次,都能投进的。 这一刻使我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百发百中,同时也使我真正理解了世界和我自己。 当我想投中的时候,百发百中对于我来说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相反,当我完全放弃了投中的想法时,百发百中却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这是一回事,就象我背对阳光,看到的是我的影子,而当我面向阳光,看到的是普照世界的光明,造成这种差异并不是影子或者光明,而是我的方向。当我从前者转到后者,世界对于我来说便从影子变成了光明。 事后每当我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一刻来。我顿时又被置身于那种奇妙的境地中:那里是没有“我”的,然而却是“我”的实现,那时我还从未读过关于佛教、禅宗的书籍,只是觉得这一刻对于我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向我显示了我和世界本来的情形:我不仅处在一个欲望的世界上,而且与此同时也存在于一个寂静的世界中,我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到“我”所欲望的对象,而对于奉献“我”自己,世界将因此而来到我身边。 后来我在佛经中读到这样的句子:“以即无我名为有我。即无我者无彼外道虚妄神我,名有我者,如来彼得自在我”(《究竟一乘宝性论》)。我觉得这正是对我那次投篮体验的说明。如果没有个人的体验,这句话是不可理解的,即使理解也只能停留于表面。于是我明白了语言文字只是阐明佛教的工具,个人体验才是佛教活的源泉。两千多年前,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觉悟为佛教尊定了基础。但是佛教在后来的发展日益趋向繁琐的理论思辩,远离其源泉,大大削弱了佛教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宗以拈花微笑直承佛陀,高举“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旗帜,倡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从而使佛教得到复兴和空前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陷于对外界对象的欲望之中。正是真实的个人体验,为我们指出了从这一困境中通向禅的清静自在的解脱之路。
|
|
地址: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禅》编辑部 邮编:051530 |
电话:0311-84920505(编辑部) 0311-84924272/84921666(发行部) 传真:0311-84920505 |
稿件箱:chanbox2004@126.com 订刊箱:chan@bailinsi.net |
户名:柏林禅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赵县支行 帐号:1013 5005 5931 |
准印证号:JL01-0173 |
《禅》网络版/电子版
|
欢迎免费传播,但不得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
|
Copyright 2008 柏林禅寺 |
All Rights Reserved
|